2021年11月6日上午9:30,廣西文史研究館館員、溫州大學兼職教授林之源先生,應溫州大學人文學院民俗學專業邀請,在北校區民俗博物館會議室做了題為“隱居生活與書畫創作——我隱居生活的一點體會”的講座。此次講座由人文學院黃濤教授主持,楊萬里、周小兵、萬軍、王輝等多位老師參加,民俗學研究生積極參加。
當代隱士——林之源
林之源先生字半溪,號石門山樵、冷香居士,浙江溫州人,是我國著名的山水畫家。其藝術成就在國畫、書法、治印三方面,尤以山水畫見長,其作品入選《中國當代山水畫十大名家》(鄭茜編著,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近年來,他在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榮寶齋等地舉辦過數十場畫書印展,其藝術生涯和作品被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人民美術雜志等多家媒體宣傳、刊載。此外,他還擅長古典詩歌創作。
寄情山水,靜能生慧
林之源先生在講座中細致地回顧了自己的人生,介紹了自己的隱居生活,并且分享了許多關于人生的感悟。上世紀90年代,他隱居于廣西省資源縣,于山中建造竹屋、養家禽、種地,過著世外桃源的生活。由于他為人和善、質樸,附近的鄉民多與他交好,時常會給他送些山菜、野味。他認為,歸隱山林的生活,會讓人沉靜下來,打坐靜思,反省諸事,發現自己的不足,慢慢地,人也變得通透釋然。寄情山水、在自然之中修身養性時,他注重“靜”的力量,因為“靜能生慧”、“靜能養身”、“靜能修心”等。他引用明代畫家文嘉“山齋雨坐漫焚香,幾凈窗明竹樹涼。午睡起來無一事,自磨長墨寫瀟湘”一詩,來表達自己“靜能生慧”的藝術感悟。數十年的隱居生活,使他身上有一種閑靜淡雅的氣質,這也體現在他的繪畫、詩歌創作中。他的畫中,山水之情抵達了一種闊達的境界。他的詩里,清幽的自然、閑適恬淡的生活流溢而出。
結合自身的人生經歷和創作道路,林先生告訴我們,無論是在學習還是生活中,要專心鉆研,不要想要走捷徑。走捷徑會擾亂人的心緒,在分析事情的時候就容易出現紕漏。走捷徑會擾亂細節,而細節決定成敗。他還提到“聰明人拿得起,智慧的人放得下”的人生感悟。
寧靜致高遠
黃濤教授稱贊林先生是“頗具古風氣質的學者”。“林先生的畫以山水畫見長,他的詩也同他的畫一樣是很有意境的,是發自內心的一種心意的表達,做到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
林之源先生傳奇的人生經歷、通透的藝術修為、生動的語言表達,讓講座十分精彩,具有了發人深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