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畫院大展《中國美術報》版面報道中凸顯的謝瑞階院藏畫(文介卻無提謝名)
11月5日,由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中國美術家協會、河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河南省美術家協會、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承辦的"中原畫風--河南省優秀美術作品廣東展"在廣州藝術博物院開幕,此展是中原畫風2021年巡展第五站,也是2021年中原畫風巡展的最后一站。據悉,省美協將于2022年繼續開展中原畫風全國巡展,持續擴大中原畫風的影響力。中原畫風全國巡展活動啟動于2016年,先后在河南、山西、安徽、河北、四川、新疆、寧夏、青海、甘肅、江蘇、山東、陜西、福建等省市辦畫展,積極帶領河南美術家和河南優秀美術作品"走出去",為河南與各省美術未來的發展打造了良好的基礎。
省美協從2016年開始的中原畫風全國巡展活動,"用美術作品講述黃河故事、河南故事、中國故事",極大地提升了河南美術(人)的社會影響度,"中原畫風"一時名響大江南北,尤其今年省美協換屆選舉前后的幾大巡展,更是盛況空前。在此高光時刻北京各重大展覽中竟也突然曝出了一些河南前輩美術家的精彩力作,亦縱深補充和豐富了"中原畫風"的內涵:
8月13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在激流中前進--中國美術館藏黃河題材美術精品展"展出了中國美術館藏104位藝術家創作的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水彩、宣傳畫等門類131件作品,河南(籍)畫家謝瑞階、劉峴、靳尚誼等先生的作品赫然見名列并在現場展出。在《中國美術報》報道網文中竟見到了兩幅謝瑞階不同時期的靚作,不知現場展的還有別的嗎?
9月1日,由中國國家畫院主辦的"慶祝中國國家畫院成立四十周年--潤物無聲·中國國家畫院典藏老藝術家美術作品展"開幕,此展從中國國家畫院藏品中甄選出老一輩藝術家的合作畫近百件面向公眾展出,在《中國美術報》有關此展的宣傳網文中曝出了兩件二十世紀下半葉我豫書畫界領軍人物謝瑞階先生任主筆與李可染、蔣兆和、黃冑等人的合作畫,讓人驚訝!
10月1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辦的"長河大道--黃河文化主題美術作品展"在中國國家畫院開幕。據了解,本次展覽聚焦黃河文化主題,匯集近年來國家組織創作的黃河主題美術作品及中國美術館、黃河博物館等相關機構收藏的經典美術作品近180件,謝瑞階、于會見等兩個時期的河南美術家有多幅作品入展,《中國美術報》紙媒又將大展中的謝畫放于重要位置突出。
2021年以來,河南美術一邊是省美協的新時代中原畫風五省巡展,一邊是近兩、三個月來北京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畫院收藏展中不斷曝出的河南老一代美術大家劉峴、謝瑞階等人的精彩靚作以及全國和本土各大、小媒體、自媒體的紛紛報道,"中原畫風"一時高光和豐盈起來,讓人驕傲!兩個時代的河南美術家雖畫之題材上有一些小差異,但仍可明顯看出皆是以表現黃河文化、中原文化為主題的,因而可說"中原畫風"的提法是完全成立、必要的!
近期北京曝出的河南老一代美術家之作品展示效果雖"亮",甚至《中國美術報》和各主辦方公眾號的宣傳中多也凸顯,但卻無見一例紙媒或網文中有具體之畫作者介紹者(而他省市畫家卻有的),由此可見理論研究、宣傳推廣的重要性了!但我們的美術家水平終還是過硬的,盡管現在他們名頭冷,大展、媒體還是將其精彩作品一一突出了。
二十世紀河南美術史曾孕育了"中國水彩畫之父"李劍晨、"中國新興版畫先驅"劉峴、油畫巨匠吳法鼎和今日仍活躍的靳尚誼、國畫界的"黃河老人"謝瑞階和留下曠世巨卷的李伯安以及外流至大江南北、寶島的許堯、陳瑤生、魏紫熙、康師堯、田零、盧光照、秦嶺云、曹宜民、徐庶之、劉延濤、呂佛庭等大家和本土的侯汝承、許鈞、關百益、鄒少和、祝鴻元、那望之、張樂天、陳柳青、邢石英、楚澤南、葉桐軒、賀志伊、馬基光、于安瀾(理論)、林國選、周中孚、任七、賈慎齋、李寶鐸、王扶東、張丕振、龔柯、郝石林、丁折桂、李永海、白獲、劉鐵華、沙清泉、王威、陳天然、李伯安等等代表性美術家,我們全面總結、宣傳了嗎?北京近期各大展不斷曝出并凸顯的二十世紀河南(籍)美術大家靚作有畫而文無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甚至我們現在的美術人中又有多少真正了解我們的前輩藝術家呢?
行文至此,不由想起前幾天筆者寫文漫談"二十世紀河南國畫的兩次高光時段"時所產生的一些反響尤其與諍友松月居士因河南流外美術家歸屬地問題而引發的激烈爭論來,當時我們各持己見,但筆者現仍認為把劉峴、李劍晨、魏紫熙、劉延濤等河南籍藝術名流列入河南美術家不算"拉虎皮扯大旗"的。因為這些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史上的重要豫籍人物雖皆成大名于外地,但他們中不少人的藝術生涯的第一次高光時刻卻是在家鄉出現的,因而筆者一直將其譽為二十世紀上半葉河南代表畫家中之新銳。具體理由如下:
劉峴的木刻是在河南時期便有基礎和一定高度的,其1932年初出道的第一次畫展是在民國時期開封雙龍巷蘭封會館舉辦的。
李劍晨的中國水彩畫創作和理論體系也是他在上世紀三十年代(1932年3月一1936年1月)在河南汲縣任教時期形成的。
魏紫熙在1934年河南藝師畢業后即一直工作在河南,他1946年在省會開封舉辦畫展時已大露鋒茫,當時他的恩師謝瑞階對其之進步驚嘆,更有政界要人傅恒書譽之曰"可媲美張大千",此皆有當時宣傳報道可證也。
劉延濤在民國時期與家鄉畫家謝瑞階、馬基光等人交情頗深,現有他們1948年5月留下的合作畫為證。李劍晨91歲應臺灣官方邀請來寶島舉辦美術大展時,他作為鄉人和政界、畫界代表專門到現場祝賀。另他還留有傳世國畫代表作"憶寫邙山圖"彰顯其始終心系故鄉的高尚情懷。1997年,劉延濤藝術館(現升達藝術館)在家鄉鄭州落成;2014年6月10日,他的首次書畫展"故園青山--劉延濤書畫特展"在其辭世15年后于河南博物院舉行,幅幅心血遺作獻饗與故里鄉親。
其他流外豫籍藝術家也多如此,他們生、長在河南,后雖因各種原因離開家鄉、成大名于外地,但他們卻始終心系故鄉,讓人贊嘆!
二十世紀河南美術史孕育和培養了諸多享譽大江南北和寶島及本土的美術大師大家,稱之"大美術河南二十世紀"可不可呢?為什么這個名號在高層一再提倡文化自信的時下我們的主流學術界仍無人敢提呢?近期,我們新時代中原畫風高光的同時,北京各重大畫展竟也意外地曝出了一些河南前輩美術大家的精彩力作,有靚畫之凸顯報道卻不見具體文介,這是否是一個新世紀的再提醒--我們各級相關部門對前輩美術家的宣傳夠嗎?
新世紀以來,以宋華平、楊杰為代表的兩屆省書協主席團在全省書法大展時皆為老一輩和已故重要中青年書家留有顯要位置,尤其2020年12月底省書協40周年大展有41位已故書家41件作品入展并入編大型書法集前首,盛況超前,起到了極大的宣傳效果,"中原書風"的內涵也頓時豐滿(超過世紀之前)起來,世人皆贊也!
"大美術河南二十世紀"和"新時代中原畫風"如放在一起推,宣傳效果會如何呢?
二十世紀河南前輩美術家交游圈資料選
劉延濤的"憶寫邙山圖"可見其鄉情
中國美術館藏畫大展中的謝瑞階國畫
中國美術館藏畫大展中的劉峴版畫
中國美術館藏畫大展中的謝瑞階國畫
國家畫院藏畫大展中謝瑞階任主筆與李可染、蔣兆和等人合作畫圖片報道(正文卻無提謝名)
中國美術館藏畫大展中的謝畫展廳圖
開封雙龍巷新修的蘭封會館銘牌上仍驕傲地記載著劉峴初出道在此辦畫展的事
開封美術館館藏展中許鈞畫作
開封美術館館藏展中的那望之畫作
作者收藏的鄒少和作品
作者收藏的張樂天作品
作者收藏的劉峴木刻
作者收藏的李劍晨河南時期國畫
作者收藏的謝瑞階國畫
作者收藏的魏紫熙河南時期國畫
作者收藏的賀志伊國畫
作者收藏的馬基光國畫
作者收藏的葉桐軒國畫
作者收藏的林國選國畫
作者收藏的王威版畫
作者收藏的陳天然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