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寶寶1歲1個月。原來特別不喜歡穿衣服和換尿不濕,每次給她換都哭的哇哇叫,換衣服都抱著我不下來。我雖然很耐心的引導,但還是哭的停不下來。
我用雙三角分析問題,發現是寶寶分離焦慮,一刻也不愿意離開媽媽。我每次都在她緊緊抱著我的時候放下她,讓她不開心了。
現在我會用情緒管理法,跟她共情,一起緊緊抱住她,抱一會兒再放下;而且換尿不濕時會捏捏說都喝滿了要換一個了。
沒想到她現在換尿不濕都會去捏捏,然后乖乖的躺那里換了,穿衣服時也配合了。“
這是一位小步在家早教“循正教養法“的用戶,在實踐過課程內容后的反饋。自7月份”循正教養法“課程推出以來,短時間內便得到了家長們的一致認可。令人驚喜的是,這套課程的效果不僅僅作用于孩子身上,很多家長反應,”自身也得到了治愈“。這究竟是一門怎樣的課程?
說起“循正“,相信不少人第一反應是”循證醫療“的”循證“,事實上,兩個詞匯雖然寫法不同,底層邏輯卻相同,都是遵循科學的方式進行教養、醫療干涉。另外,在”循正教養法“中,”正“還有正向、正循環的意思,即通過科學的教養方法,打破負向的慣性模式,重塑親子關系的正向發展、正循環。
事實上,小步在家早教自創立以來便一直致力于構建親子關系正循環。然而,培優易、解難難,面對數量龐大的家庭用戶,以及他們不同背景、不同場景、不同誘因下的各類育兒問題,給每一個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辦法是一件不現實的事。
“家長們需要一套系統、簡潔、易操作、可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的家庭教育方法論。“小步在家早教創始人、CEO彭琳琳說。這一說法不僅僅來源于同樣身為家長的敏感度,也來自于多年活躍在用戶群體中的深入洞察。
彭琳琳在一次會議中分享,雖然我們的課程已經為家長們提供了許多育兒方法,但是一個客觀的問題是,家長們永遠有更多育兒難題,這在我每次直播的過程中就能明顯感受到。這說明市面上過于碎片化、復雜化的解難資料并不能真正為家長所用,諸如“正面管教”類的國外知名理論,與中國家庭適配度上也存在不少問題。這便是小步推出“循正教養法“的初衷。
在彭琳琳的親自帶領下,來自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匹茲堡大學、清華大學等的十余位早期教育專業老師,通過鉆研國內外前沿教育學、心理學研究成果,總結小步2000萬+家庭教養問題,歷時一年,打磨出一套以“三角理論”為核心的通用解題思路:通過三個步驟、六條路徑、N個方法,幫助家長們正確判斷問題、定位問題、從而解決問題。這套思路從底層思維方式入手,打破慣性模式,梳理思考路徑,幫助家長快速找到破局點、切入點,從而有效改變。
在學習模式上,不同于以往的錄播學習,“循正教養法”突破性的采用了“直播+錄播+社群”的三維學習模式,通過在線帶家長分析案例,幫助家長實時消化知識;通過課后社群中分享作業,營造互相學習交流的“共學”氛圍。
一個課程周期下來,家長們參與踴躍,反饋積極,“循正教養法”收到了非常優秀的成效。談起這一結果,課程負責人向我們透露了其中秘訣。
“‘循正教養法’與以往其他課程都不同的一點是,我們采用了‘共創’的方式來做課程研發。我們篩選了60余位小步深度用戶以及剛剛接觸我們的用戶,參與到我們的課程研發過程中來,他們不僅提供了很好的案例,也提供了不少建議,讓我們的內容更實用、更實際、也更容易落地。”據了解,不少家長在參與完一個周期的培訓后,因為受益匪淺又進行了復訓,足以說明課程價值。
截止目前,“循正教養法”仍未大規模上線,然而其好口碑已經在小步家長群里廣泛流傳。而作為早期家庭教育領域的領頭羊,小步在家早教也憑借這一課程實現了“培優+解難”兩大剛需服務的雙全,為后續持續發展再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