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要前提與堅實基礎。在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有這么一位有責任擔當、恪盡職守的人民調解員。無論案情如何復雜,他始終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年均受理案件一千余起,調解成功率達到70%,每起案件均能說個明明白白,雙方當事人心服口服,這就是被譽為法院民調系統“定海神針”的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特邀調解員安新中主任。在人民法院宣判爭議較大的背景下,安主任如何達到這么高的調解成功率呢?
日前,在好奇心驅使下,記者來到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西側的興業大廈1102室(河南省文化傳播企業聯合會人民調解委員會)
在一間書香四溢的辦公室里,采訪了安新中主任。安主任平靜地說: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各種利益格局重新調整,各類社會矛盾糾紛呈多元化、多樣化和復雜化發展趨勢,人民調解工作必須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主動適應新形勢需要,在維護社會政治穩定中發揮新的更大作用。他說,現階段,人民調解員(尤其是村級民調員)隊伍文化水平總體偏低,且年齡結構偏大,一些調解員對法律和政策掌握不夠,缺乏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絕大部分調解員仍然遵循儒家“和為貴、禮為賢”的理念,糾紛發生后,苦口婆心,勸說雙方當事人以和為貴、折中處理,留下了很多穩定隱患。隨著社會主義法治化進程的加快和人民法制意識的增強,市場經濟條件下,矛盾糾紛增多,難度增大,對民事民調解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特別是人民調解制度改革后,調解對象范圍的擴大、調解制度與訴訟制度相銜接的趨勢,文化知識、社會知識、法律知識、心理知識、邏輯知識已成為人民調解員任職和提高調解成功率的重要條件。
交談中得知,安新中主任為了掌握調解技巧與能力,不斷鉆研法律知識,積極探索調解技巧方法,研究調解與邏輯學、心理學的關系,調解與社會知識的關系等,以及人民調解、司法調解、公安調解、行政調解的方式方法,這就是安主任調解成功率高的主要原因。
如何走上調解之路?
調委會成立于2018年,成立之后做什么,怎么做,心里沒底。2019年4月,一位來自鞏義的當事人問:安主任你看我這事咋解決。原來他七年前借給朋友8萬元人民幣,由于關系較好,未讓朋友打借條,目前這個朋友沒有償還能力,時間長了怕說不清,起訴吧,證據不足,又怕失去這個朋友,很是為難。當事人把朋友喊過來,我循循善誘,勸導對方:錢不管借給你多少,咱得承認人家的情,由于借錢時未打借條,媳婦心眼小,老和他生氣,過去幫了你,現在你得幫人家,在還款協議上簽個字,好讓人家媳婦放心。就這樣,朋友順利在還款協議上簽了字。當事人拿到還款協議后,很是感激。這時,我真正認識到了調解的價值與意義, 成就感促使我走上了人民調解之路,從而義無反顧地走下去。
隨著歲月的流逝,安新中經手了大量的人民調解案件,通過眾多成功調解案例,他深深感悟到:一名好的人民調解員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素質與能力。
對黨絕對忠誠。人民調解員肩負著“定紛止爭、化解矛盾”的重任,是展示我黨“為人民服務”宗旨和司法公平與正義形象的窗口。人民調解員面對面接待案件當事人,聽取當事人訴求,化解群眾矛盾、解決群眾問題,拉近黨和群眾、法院與群眾的心理距離,是黨與法院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我接觸的當事人中,絕大多數經過了一審、二審、終審法律程序,大多數人帶著滿肚子委屈到省法院討要說法及公道。這要求每一個調解員必須自覺維護黨的形象,維護法院形象,對黨絕對忠誠。我始終認為,法官對每起案件的判決是非常嚴謹和慎重的,之所以出現上訪案件,需要分析當事人自身的問題,如有的是證據不充分,有的是當事人不到庭讓律師代理,律師不了解案件情況,作出不準確答復而造成誤判等等。2020年秋季的一天,省直機關某單位領導把我叫到他辦公室,見一個當事人正向領導訴苦,說法院判決不公,把本應屬于他的房產錯判給別人。不管當事人情緒如何激動,我始終保持高度冷靜,堅持讓他把案件說清楚,把證據與庭審筆錄提供清楚。經過兩個多小時的閱卷,我感到案件判決確實存在問題。后在庭審筆錄上發現,二審當事人沒有到庭,是律師代理的,律師當庭承認,該房產是對方的,他只是施工方,法院據此作出了終審判決,當事人幾乎暈了過去,上訪告狀幾年,花費了大量精力財力,原來問題出在自己身上。
具備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人民調解是實現群眾自治的一項重要活動。新的形勢下,社會矛盾涉及面廣,重大突發性事件多,有公民與公民之間的,有公民與法人之間的,還有跨地區、跨行業的各類復雜疑難糾紛,由此決定了人民調解對上、對下、縱橫協調的工作特色,保持工作渠道暢通和良好的人際關系,形成多元化工作合力,對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有著關鍵性的作用。
2020年7月,某縣十幾名群眾到省法院反映,所在新華街支部書記馬某將二十多戶政府救濟困難群眾的低保以每戶2千元價格予以賤賣,導致真正困難戶吃不上低保。受案后,我們迅速趕到該街道,實地了解調查,后將調查結果呈送省救濟處,依法處理了套取低保的個別人,讓十幾戶真正困難戶享受到了政府救濟,從源頭上消除了社會隱患,避免了事態惡化與擴大。
具有較強的調查研究能力。調解員沒職沒權,在案件處理中,屬于配角,要把糾紛解決好,靠的是讓證據說話,讓事實說話,讓雙方當事人心服口服。要達到這一綜合效果,調解員必須能夠運用各類學科知識,運用調查、收集、篩選、分析、綜合、成卷的方法,當好承辦法官的參謀與助手。2019年,鄭州附近某市王某,承包荒山13年,種植果樹數萬棵,綠化成效十分顯著,由于景區開發的需要,荒山被旅游部門收購,賠償人民幣170萬元,在王某領取賠償金時,全村人與他打起了官司,理由是,承包荒山協議沒有經過村民代表大會通過,違犯村民組織法,一審、二審裁決,王某均敗訴。王某找到調解員,訴說判決不公,甚至產生了輕生念頭。調解員一邊安慰王某,一邊派人實地調查,找到當時的支部書記,村長、治保主任等,了解協議簽訂時的情況。據了解,當時這座山光禿禿的,寸草不生,時有開山炸石現象,石頭滾下還砸死村民兩人,村民們想綠化荒山,但觸及到個別村民的利益,開了幾次村民大會未通過,沒有人敢承包荒山,后經老書記多方面做思想工作,王某才在承包協議上簽了字,現在荒山綠化好了,升值了,村民想與之爭利,就這樣打起了官司。整個案件還原后,調解員勸王某走法律渠道,向省院申訴,調解員隨后整理卷宗,拿出調查意見,移交至審判法官,王某終于得到了“合同不宜解除”的公正判決。
具備一定的邏輯學知識與能力。一名好的調解員必須具備相應的邏輯學知識。受理調解案件,聽取對方敘述時,要考慮其所描述事情經過是否符合常理與邏輯,能否形成一個完整證據鏈條,能否經得起實踐與事實的檢驗。我曾受理類似虛假案件,一起房地產產權糾紛,當事人雙方各說各的理,法院一審、二審裁決都完了,敗訴方認為自己虧了,來省院找調解員,經調查還原,雙方原是合伙經營,糾紛后雙方為了獲取更大利益,都說財產是自己的,這起案件本身就是一起虛假訴訟。案件還原后,法院啟動了再審程序,做出了公正判決。庭前調解中,如果具備了一定邏輯學知識,就會少走很多彎路,避免浪費司法資源。
具備一定的心理學知識與能力。心理活動是一種本能反應,一些微小動作屬于人類的一種本能,不受思想意識約束,能折射出一個人內心世界與真實意圖。日常案件調解中,每個當事人都有很多微動作,如果我們錯誤理解微動作的含義,就可能誤判案件。調解員要學會從當事人身體微小動作、個人小習慣等方面入手,從眉毛、眼睛、嘴巴、脖子等肢體語言入手,科學精準地讀取當事人信息,有助于案情的準確梳理與判斷。比如問到關鍵性問題時,當事人眼睛向右邊看,大多是在回憶過去,如果往左邊看,那一定是在說瞎話。調解案件本身就是一場博弈,在你來我往的較量中,讀懂當事人身體的微動作,可為調解成功增添決定性的砝碼。所以,心理學是調解員了解案件經過、成功調解案件必學的一門課程。
具備調解處理群體性案件的能力。近年來,商品房買賣交易合同糾紛案件不斷發生,屬于新型涉群體性案件,此類案件的特點,業主經常與開發商對峙,雙方當事人情緒容易激動,處理難度較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群體性上訪事件。面對這個難題,調解員把調解放在第一位,實地勘察,搜集資料,召開會議,分析案情,力爭調和雙方當事人之間的關系,這是辦好此案的切入點與落腳點。去年以來,調解員先后受理了碧桂園、名門、亞太等房地產與業主的多起群體性糾紛案件,涉及業主一萬余戶,這類案件業主們大多抱團訴訟,承辦調解員采用了“一對一”調解方法,面對面與業主溝通,了解業主的訴求,耐心解釋相關法律規定,說服他們接受調解方案,均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安主任說:在解決群體性案件中,調解員要始終堅持調解為民的“初心”、深入調查研究的“匠心”、不分晝夜調解的“恒心”、維護社會穩定大局的“公心”,妥善化解一批批大大小小群體性案件,為社會和諧穩定提供優質司法保障,才能營造良好法治環境,使人民調解成為支撐平安建設大廈的基石。特邀記者:梅振威 王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