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食公子是馬來西亞作家行列收入最高的美食家,還未聽說有第二人,不同他的財富,主要來自傳媒業務,將所有稿酬捐獻教育、公益作取之有道的用途。
論名氣,比起香港美食家不遑多讓,但有人說80、90年代,在這個美食家復興的世代,人人都有機會成美食家、食神,而這風潮至今仍未有退卻。從1988年出道的他及遭遇,的確可以寫成一部傳奇。
圖為:美食家食公子親臨國會大廈邀約馬來西亞前能源、水務與綠色工藝部長陳華貴于飯局討論綠色環保課題 圖片來源:《食公子經典》
食公子,名廖城蘭。祖籍中國廣東,從父親那代已遷往馬來西亞,其叔伯仍在中國。
在成為大馬美食家鼻祖之前,食公子曾以出賣勞力為生,當過童工,后來才從投稿到進入報社當起全國業務專員,負責開發事務。直到2013年離開平面媒體,雖然曾任職農業學院講師兼學刊顧問,但從未間斷過他的寫作生涯。
盡管今日食公子以拍攝飲食資訊節目斐然,但最初,卻是要替出版社賣雜志、賣報紙當發行,買版位來維持他,持續二十余年的專欄,為飲食界保留食譜、推廣大馬美食,以促進旅游、經濟的軟著陸,刊物數額比一區代理還多。從1996年,始有第一個專欄,是以“廖圣然”為名,如果沒記錯,他在2000年才用“食公子”為筆名。
圖為:馬六甲彥武高球俱樂部大堂懸掛食公子與州(省)行政立法議員拿督薛亞朝商議推廣世遺馬六甲旅游、美食事項 圖片來源:《食公子經典》
至于食公子的文章,是以擬人化的口語著稱。更廣為人知是他在全國食肆幾達逾千幅照片作為飲譽的標注,甚至知他要來,全社區食肆都會拉起橫幅歡迎他蒞臨。故又得“食神”之名。雖然很早便名成利就,但卻有著不為人知的“學障”,就是從來沒人看過他動筆,而是由妻子代為記錄,以致有人說,他的文稿不是他寫的無稽,卻不知個人文風,是誰也取代不了的。
由于自小便想當作家,也是他時來運轉,對一個來自破碎家庭受過情殤,就在他人生最低潮期,遇上現在的妻子李翠枝。在她鼓勵下,以一個“念”,一個“聽寫”完成每一期稿約。最終目的,是為克服“讀寫障礙”帶給他的困惑,走出陰霾,建立信心那份用心良苦,圓他作家的夢。
圖為:世界國際烹飪大賽首席評委食公子正鑒審于各國參賽者作品,左起為中國評審、韓國評審 圖片來源:《食公子經典》
對他“成名作”,應是他第一部作品《馬六甲娘惹味》。說實話,由于當時國內流行全是食譜,在出版商建議,仍堅持以史記載述馬六甲娘惹文化及所在地全數餐廳食譜傳世,險告流產。沒想卻成日后,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國家圖書館、大學的藏書,韓國核心期刊引述,且還是第一個于文中提出南洋菜系一詞,指出馬來西亞菜系源自馬來群島學說,以此奠定三等社會階層,皇室、國家傳統食物及五大源流和兩小旁系。因其貢獻優異被第十屆最高元首授予社會卓越服務勛銜,作皇室記述,遂成為第一個召見進皇宮的華人作家,后在第十一任最高統治者出席榮膺世界美食大師殊榮。
圖為:食公子是馬來西亞第一個受最高統治者召見的作家、美食家,并獲頒卓越服務勛章 圖片來源:《食公子經典》
而令食公子成為受歡迎的美食家,將其時寂寂無聞的飲食界帶向驕人的獨秀商業體系,把原本不在行內的美食家、食神,導向正面態勢,替國家分工,輸出綠色資本,整合在地經濟造就的文化產業,不再是吃喝玩樂負面的“享樂主義”。這即是食公子最為了不起之處。
因他是第一位在馬來西亞稱譽的美食家,對那些有心人想一攬這塊肥缺,不得不對他邊緣乃至背后破壞。卻沒想著他這么做,是因昔時報紙、雜志稿酬之微薄,甚至沒有稿費之慮。對某些筆耕為生的作者,還得養妻活兒,這是唯一能供其自食其力的法子,再將原本報館、出版商應負費用,轉嫁給商家,換來“共生”的局面。受益者,則是得到推廣的效應,一舉多得。
食公子給人感覺是“才子型”的人物,興趣多變,且一迷就癡,是以他曾研究過風水、民俗、各族文化,曾是境內最早懂茶藝的收壺專家,別人口中的“茶仙”,玩過詩詞,最喜是作對子。于修復佛像、藏傳彩繪亦有所長,更愛是武俠小說,對這么一個患有過動癥又有先天讀寫障礙的作家,總是一天忙到晚。當覺悟到玩物喪志又會突然放棄。除此,還給人一種很有個性感覺,且越來越有這種趨勢。另外,還嗜酒,讓他得了個“飲圣”,常說沒有比酒,更了解“醉臥沙場君莫笑”的至情至性,說他不是“奇人”也不行。
可以這么總結,從幼兒學習期一直到結束學業,因“學障”這個老毛病,成了他一生最坎坷的時期,幾乎讓他一蹶不振,想放棄自己。不過,卻也讓他因禍得福找回一位紅顏知己,鼓勵他交出那么多稿件,夫妻倆鶼鰈情深,著實讓人羨慕,三十余年過去,依然感情彌篤。
雖然食公子是以純飲食專欄起家,但讓他真正走紅受廣大讀者歡迎,則是他與119位政治人物的《名人飯局》。更因此掀起一系列以“名人”為題的跟風。這亦是他始料未及的事。說起來,能讓百余位大人物出來接受他的飯局,確實沒有一份刊物能做到,且做得比他更好。而食公子之所以如此,是希望能憑每一篇與政治家的清談,讓國民更了解時下政治趨勢,可能會因“選擇”造成日后的政治亂象所困。
如今雖已脫離平面媒體的他,仍專心研究起大數據與智能科研的學說理論,這正是他一大轉變。因食公子覺得,從來沒有比科學家“無中生有”來得更具魅力,故希望能在他僅剩之年,用逾十年掌握的數據科學替代傳統媒體,飲食于未來大世紀的需求而繼續,但其它美食家、食神的故事,很多都因這次2020年的新冠疫情,早已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