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右張伯駒、左潘素,二排:右王俊杰
王俊杰與周志高—— 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一、二屆常務理事,第三、五、六屆理事,中國書協資深評委,《中國書法》雜志主編、中國書協編輯出版委員會副主任,上海書協主席
我的父親王俊杰,生于1942年,中醫世家出身。1962年,父親求學于吉林財經大學。1965年,父親在吉林省博物館與張伯駒相識。此后,父親每每提到張伯駒,總有講不完的事,有平凡人的不易和心酸,有執著與擔當。從年少的不惑到青年的不解,而今已步入中年的我,慢慢讀懂了父親與張伯駒的故事。我有義務去留下父親的那段記憶,更有責任去重溫和緬懷張伯駒爺爺。作為女兒,我也不知如何去讓歷史留下我父親的印記,唯一能做的是在父親晚年去記錄他曾經的故事。1958年,張伯駒被劃為“右派”。在陳毅將軍的幫助下,張伯駒夫婦于1961年來到吉林省長春市工作。張伯駒工作于吉林省博物館,1962年就任副館長職務,其妻潘素工作于吉林藝術專科學校(現為吉林藝術學院)。張伯駒夫婦剛到長春時,由吉林省第一任宣傳部長宋振庭親自接見,參與接見的就有我的外祖父楊鑑。父親說,當時他還并未與我的母親楊宇霞相識,最早認識張伯駒夫婦的其實也是我的母親。我母親是1962年入學吉林藝術專科學校的。在那個時代,能學一門手藝便足以養家糊口,在外祖父的強烈要求下,我的母親跟隨學校一位高鳳山老先生學習裝裱修復工作。高鳳山是原北派裝裱“四大高手”之一,在北京琉璃廠古玩街時就很有名望。他之所以能來長春工作也是由于歷史原因,也正是他才為東三省留下了北派裝裱的傳承,為吉林省開創了裝裱和修復專業。高鳳山是位嚴格的師傅,當時我母親才16歲,當學徒不易更何況是個小姑娘。我父親說,記得母親說過好幾次完成不了高鳳山的學習要求,被當面懲罰時就只好背地里躲著哭,而且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掃教室衛生,再去打熱水回來為高先生沏茶。這樣三年,母親堅持到畢業。在學徒這個期間,母親正式與潘素先生相識,因此為博物館事業一直奮斗至今。1967年,父親和母親結婚。母親不僅干家務樣樣在行,連木匠活都精通。父親每當夸贊母親時,母親都會提前告訴他,有時間還覺得母親是一位文士,但她又沒有理性的設計,所以那會又覺得她沒有什么主義。后來,我慢慢地才讀懂了一代文士的母親只為民族文化。父親還記得和母親結婚的那天,當他一看到“張大爺”進門時,就感到分外吃驚,又得知“張大爺”就是張伯駒后,更是止不住地激動,比跟母親結婚這事還心跳得厲害。此后,父親的生活就與張伯駒聯系了在了一起,至到最后也沒分開。父親跟隨他整理古籍,重新學寫字,重新學看書,之后開始學畫畫。潘素先生也從不吝嗇地教導他。張伯駒晚年愛熬夜,已找到好的古籍,總要一口氣研究透徹。父親曾經堅持不斷一口氣地陪了他兩天一夜,連母親都抱怨他不回家。父親說,那幾年恰恰是他最大的財富,如今已到杖朝之年,這一生的愛寫愛畫也愛研究,都離不開張伯駒和潘素夫婦的教導。父親還說,他認為自己的努力是不夠的,在繪畫上取得了一些成績,僅在幾幅作品上有些呈現,也不枉跟隨了張伯駒夫妻那些年。
弟俊杰思慕
女兒王磊
《王俊杰老師作品欣賞》
《山高谷深 戊子 92厘米乘49厘米》
《山高豈礙流水過 甲午106厘米乘53厘米》
《山高水清 丁亥 100厘米乘69厘米》
《山高水長 戊子 92厘米乘49厘米》
《山清水秀 甲午 92厘米乘49厘米》
《山水流 辛丑69厘米乘62厘米》
《山松 丁丑70厘米乘62厘米》
《世界自然遺產 235厘米乘54厘米》
《雙瀑爭豗 甲午 91厘米乘49厘米》
《水洗山巒 甲午 89厘米乘48厘米》
《水洗山巒 葵末 89厘米乘48厘米》
《鐵嶺絕巖 甲午 69厘米乘139厘米》
《夕陽有詩情 46厘米乘70厘米》
《溪流 庚子114厘米乘54厘米》
《溪水天上來 90厘米乘49厘米》
《辛丑年初一于長春 67厘米乘67厘米》
《一生把筆戀丹青 庚午 69厘米乘137厘米》
《一生把筆戀丹青 戊子 96厘米乘40厘米》
《友如作畫 甲午92厘米乘49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