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6日,基質生產和作物無土栽培技術交流會在天津成功召開并圓滿結束!會議由中國蔬菜協會基質分會主辦、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和天津市農業科學院承辦、農灣農業科技發展(山東)有限公司和中泰悅農(天津)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協辦。大會采用“主旨報告+專題研討+案例分析+展覽展示+參觀考察+直播訪談”形式,邀請國內基質行業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圍繞基質生產應用,提高作物無土栽培的產量及品質,提升基質標準化與規范化等內容進行分享交流。
會議現場
中國蔬菜協會基質分會秘書長、農灣創始人隋海周,中國蔬菜協會會長薛亮,天津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天津市鄉村振興局副局長王志林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中國蔬菜協會會長薛亮表示目前基質生產行業入行門檻低,缺乏行業標準。為此,中國蔬菜協會基質分會制定發布了基質行業規范化團體標準《栽培基質體積測定方法》,該標準規定了栽培基質提及測量原則/儀器設備/取樣/測定步驟級計算方法,適用于蔬菜育苗級栽培基質體積的測定,提供基質市場監管依據,規范約束協調行業行為,促進基質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隋海周 秘書長/創始人主持開幕式(中國蔬菜協會基質分會/農灣)
薛亮 會長(中國蔬菜協會)致辭
王志林 副主任/副局長(天津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天津市鄉村振興局)致辭
綠色可持續發展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途徑。當前現代農業規模逐漸擴大,呈產業化發展態勢,農業廢棄物排放也相應增加,推廣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技術,提高作物無土栽培技術水平尤為重要。中國蔬菜協會基質分會會長、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蔣衛杰表示漁菜共作屬于生態型設施農業,魚類能夠為蔬菜提供穩定的營養來源,未來有可能代替基于化學營養液的無土栽培,但管理中通過系統自調節保持魚、蔬菜、微生物三者動態平衡,以及對標高密度養殖收益進行規模化生產等問題還需進一步深入探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高麗紅分享了基質栽培番茄高產技術,她表示提升栽培設施環境調控能力是番茄高產的前提,運用巖棉/椰糠無土栽培是高產的核心,通過調節適宜的室內環境,保證番茄連續生長250天是高產關鍵,而番茄連續采收超過30穗是高產的保證。
為保護生態環境,節約成本,尋找替代草炭為主要原料的的新型育苗基質成為行業研發主要方向之一。寧夏農林科學院園藝研究所教授曲繼松分享到,寧夏現有檸條林面積670萬畝左右,且全區每年新增檸條面積30~40萬畝,可以開發利用的面積達200萬畝以上。因此開展檸條園藝基質化開發與利用具有可觀的發展前景。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李彥明表示有機廢棄物也是替代草炭的重要原料之一,但用作混配基質的原料,必須重視安全風險,例如豬糞沼渣不適宜直接用作基質,豬糞沼渣用于直接混配基質的添加比例應控制在20%(干重)以下。豬糞沼渣與15%鋸末和25%珍珠巖(干重)經21天生物發酵處理后,混配基質中其添加比例可提高至40%。
蔣衛杰 會長/研究員(中國蔬菜協會基質分會/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
報告題目:漁菜共作現狀與前景
李玉娥 研究員(中國農科院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
報告題目:農業碳達峰碳中和技術路徑和機遇
高麗紅 教授(中國農業大學)
報告題目:高產與高品質番茄基質栽培相關技術的探討
李彥明 副教授(中國農業大學)
報告題目:有機廢棄物基質化利用安全與評價
羅佳 研究員(江蘇省農業科學院)
報告題目:農業廢棄物極致化循環利用與智能化栽培技術研究
會議主辦方組織與會人員參觀了天津市農科院創新基地與中泰悅農(天津)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天津市農科院創新基地按照“節約、集約、創新”的理念規劃建設,開展植物育種、農產品深加工技術/現代農業生產技術、農業生物技術等試驗研究和科研成果轉化,一級科研成果的推廣、實訓。同時也是天津農業的基因資源庫,保存有30余萬份種質資源,每年能試驗2萬多個雜交組合,研制余個新品種、新技術。中泰悅農(天津)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注重研發,不斷創新椰糠栽培基質產品。
大會為基質行業從業人員提供了分享技術成果的交流平臺,加快了“廢棄物基質化利用”成果轉化進程,推動了基質行業新產品、新技術帶動綠色農業綠色發展。來自全國各地近百名業內人士參加,線上直播有480人次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