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訪談人:時裝設計師孫明磊
被訪談人介紹:時裝設計師孫明磊是北京服裝學院BFD商業設計師項目導師、北京服裝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高級定制研究中心教學實踐基地導師、北海藝術學院畢業設計導師、明三時品牌主理人、嵐姬剎品牌藝術總監、叁般生品牌藝術總監。
問:《享 · 變》是什么意思?您為什么要設計這個系列?
答:就是“享受變化”,“變化”總是無處不在的,很多人覺得“變化”或者說是不確定的“變化”會帶來不安,但在我看來這是種自由度的體現。我不想服裝設計師只是單方向輸出,而是希望穿衣服的人也能參與到創造性的活動中來,我提供給他們“部件”和“軌道”,組合出什么樣的衣服充滿未知,這種自由度會帶來很多樂趣。
問:您說的“部件”和“軌道”是什么?
答:你看這些衣服上的裙擺、袖子、上下截是可以拆下來重組的,這兒還有別的樣子的可以換上去,這些我管它們叫“部件”,這些“部件”有的很夢幻有的風格硬朗,可以組合出不同的氣質。鏈接這些部件的方式我也結合了很多種,有的用紐扣,有的綁帶或者拉鏈,這些都被我看作“軌道”,這些也是我變化的基礎。尤其是我用的YKK拉鏈,這個供應商對于設計師來講非常好用,他們一直在研究比較好玩的東西。比如這個,常規拉鏈只能是直線型的不能打彎,而這個可以扭成S形,還有圓弧的或別的形狀的,這就給我的作品呈現帶來更多可能性。
問:這些衣服確實挺有創意的,您是怎么想起來這么做的?
答:這不是我想的,其實從服裝史上來看,不管是中國還是外國,都有改變服裝局部的做法,當然有些是為了變化款式,有些是出于功能性及節約物料的考慮。比較有意思的應該算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那時候人們把袖子用繩綁在衣身上,這樣方便以新換舊或改變款式,甚至友人間還會互贈袖子作為禮物。應該說,這不是我的創意,而是服裝史給我的靈感,我看看自己能演繹成什么樣。其實,我這幾年一直在帶學生的畢業設計,幾乎每年都有學生在做這方面研究,有意思的想法還是挺多的。
問:說到您的學生,您覺得哪些方面對學習服裝設計是最重要的?
答:服裝設計是個挺綜合的事兒,又得懂技術還得懂市場,對審美也有要求……要說最重要的還挺難的,都挺重要的。我就說一個最容易被忽視的吧,就是歷史。我發現好多學生在學服裝史的時候都不認真,覺得跟實際工作離得太遠沒什么用不如多看看流行資訊。殊不知你看到的“國際流行”很多都與歐洲的服裝歷史有淵源。我覺得咱們中國的設計師應該好好研究咱們自己的歷史,這里面有太多寶藏可以給設計師無窮無盡的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