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田學主、
性 別:男
單位名稱:陜西西安市脊柱手法研究會
田學主 男,副主任醫師,國家高級按摩技師(一級),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中老年保健專業委員會“治未病”健康指導中心副主任,陜西省民用技能培訓中心副主任,中國名醫疑難病研究所特邀研究員,陜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按摩技能考評師(按摩專業)。
集中醫、西醫、氣功、經絡點穴、針灸、按摩、刮痧于一體,主要研究中西醫結合、經絡穴位給藥及脊柱骨盆保健復位。提出了“脊柱骨盆錯位是多病之源”的中心理論,并創立了脊柱診療體系。
從醫四十余年,教學二十余年,學員遍布海內外,被人稱為“哮喘的克星”“治病的圣手”。多次出席了全國、全軍及省級學術會議,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并多次獲“優秀論文獎”,受到了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中醫泰斗呂丙奎等專家教授的好評。
已出版《田氏脊柱療法》《中國脊療》等著作,成功舉辦了首屆中西部脊柱手法學術研討會,曾榮獲“共和國名醫專家貢獻金獎”,事跡已載入《科學中國人》《中國專家人才》《國際名人錄》《共和國名醫專家大典》。
田學主教授,在世界上首次提出《脊柱全息理論》,首次提出巜脊柱骨盆錯位是多病之源》的中心理論,受到了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呂炳奎教授及國內外專家的高度贊揚和好評。
田學主教授--脊療特效歌謠
1.主治:頭痛、頭暈、失眠、多夢
矯正頸椎點太陽,頭痛頭暈幫大忙;再加風池和玉枕,失眠多夢也無妨。
2.主治:過敏性鼻炎、皮膚過敏
頸4胸9一起上,矯正位置不能忘;噴嚏過敏從此消,一般不需藥幫忙。
3.主治:肩周炎等 .
肩膀酸痛是信號,左肩酸痛防心臟:右肩酸痛肝膽腸,常按胸椎即可防。
4.主治:心臟病、高血壓
調整胸2和胸3,心臟疾患可延緩;再加頸椎和曲池,血壓異常可以治。
5.主治:急性胃腸痙攣(疼痛)
點按胸椎6至9,委中中脘三里求;疼痛何需再用藥,保你從此不用愁。
6.主治:糖尿病
糖尿病是老大難,胸7—12要常按;百日功夫見成效,胰島功能逐漸全。
(注:脊“三線”指棘突尖線(即督脈),兩側膀胱經線。 )
8.主治:延緩腎衰
腰椎按摩很重要,長期堅持防衰老;腎氣充盈體健壯,活到百歲有何妨。
9.主治:內臟功能紊亂
脊柱神經連內臟,發現問題找脊旁;只要位置一矯正,
內臟功能可正常。
10.矯正骨盆治百病
骨盆移位莫小看,發生移位惹禍端;要想脊椎不錯位,
矯正骨盆最安全。
11.主治:屈光不正等眼疾
近視眼睛不用煩,脊椎挑治很安全:只要堅持來治療,
去掉眼鏡并不難。
12.主治:主治膈肌痙攣
膈肌痙攣稱“呃逆”,反復發作心靜難;矯正脊椎點膈
俞,指壓少商即可停。
13.主治:哮喘、氣管炎
談起哮喘氣管炎,患了此病很可憐;堅持常按“肺三角”,
再點魚際療效顯。
(注: “肺三角”指大椎穴至兩側肺俞穴三點的連線。)
14.主治:急性腰扭傷
點按魚際慢轉腰;疼痛即可頓時消;再加腰椎輕復位,
療效確實又可靠。
15.預防衰老:
人老首先脊柱老,要想年青脊椎找;每天堅持做按摩,
適當活動防衰老。’
16.主治:發熱
頭身發熱關節酸,按摩頸椎可解煩;耳尖耳椎再放血,
恢復體溫談何難。
17.主治:急性腸胃炎
上吐下瀉很尋常,按摩腰骶不能忘;再配三里止瀉穴,
癥狀再重也無妨。 ·
18.主治:坐骨神經炎
坐骨神經路最長,往往容易受損傷,按摩腰4至骶1,環
跳三里不能忘。
19.主治:月經不調
月經不調惹人煩,按摩腰骶最常見:曲骨關元三陰交,
一起按摩顯奇效。
20,脊椎骨盆很重要,健康長壽它來保;要想瀟灑過一
生,勸君早早做脊療
如何看出椎體.骨盆偏歪
骨盆偏移導致脊柱力學平衡失調,引起人體左右體態不對稱。其表現如下:
1:頭型不正或臉型不正。
2:額紋單側下垂散亂。
3:雙眉不等高,一側眉心出現縱向皺紋。
4:雙眼不等大。外眼角不等高。上眼皮一雙一單。下眼皮單側出現眼袋。
5:鼻唇溝不對稱或單側消失。
6:鼻孔不等大,或孔型不一樣。
7:雙耳不在同一高度。
8:下頜骨兩側不平等。
9:雙肩不等高,雙臂不等長。
10:雙側鎖骨不等高。(應排除有直接外傷史)
11:雙側胸背厚度不相等。
12:雙側乳頭不等高,雙乳不等大。
13:腰帶不在水平線。向前彎腰時,背部,特別是肋骨與腰部左右高度不一致.
14:雙側臀圍線不水平。
15:雙側骨盆上緣不等高。
16:雙側腰眼不等高.一深一淺.一大一小。
17:雙側腘窩線不水平。
18:量比雙腿不等長。左右鞋跟磨損不均勻。
19:習慣性單側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損傷。
20:自然仰臥位時身體向一側偏歪。
21:俯臥位時雙側臀部不等高,嚴重者或久病者可出現一腿粗一腿細。
22:自然坐位時,習慣性向一側偏歪。或出現非病理性斜頸。
23: 直腿屈體,手向下伸,深度不一
簡單測試法:
1:大拇指尖分別和其他四指指尖相對,扣成內圈成圓形,術者同樣手型于患者相扣。輕拉,
分別測試。容易拉開的。相對應的頸.胸.腰.骶椎有病變。
2:用拇指指尖由患者掌背中指推按至腕橫紋,如有疼痛。表示相對應的椎體出現病變。
3:雙腳并攏。輕閉雙眼,原地踏步30-50次.哪只腳先離開原地者,表明此側有問題.
4: 食指掌骨由遠端至近端,分別代表:頸.胸.腰.骶.等部位.分別按壓.痛點處既相應椎體有病變.
5: 身體向前彎曲時腰痛----第一腰椎偏歪.
身體左右彎曲時腰痛----第二腰椎偏歪
身體左右轉動時腰痛 ----第三腰椎偏歪
身體向后彎曲時腰痛----第五腰椎偏歪.
整個腰部都不敢活動-----第四腰椎間盤突出.
(一)概述
1.數目
脊神經共31對,其中頸神經8對,胸神經12對,腰神經5對,骶神經5對,尾神經1對。
2.成份
為混合神經,含有感覺和運動纖維。
3.組成
由前根和后根組成。前根為運動,后根為感覺。
4.分支
脊神經出椎間孔后分為前支和后支。后支細小,節段性分布于項、背、腰、骶部肌和皮膚。前支多組成神經叢,計有頸叢、臂叢、腰叢、骶叢。
(二)神經分布
1.頸叢
由第1~4頸神經前支組成。位于胸鎖乳突肌深面。主要分支有:
(1)淺支:為數條細小分支,自胸鎖乳突肌后緣中點穿出,呈放射狀分布于頸側部、頭后外側、耳廓及肩部皮膚。
(2)膈神經:為混合性神經,自頸叢發出后,經鎖骨下動、靜脈之間入胸腔,沿心包外側下降入膈。運動纖維支配膈肌,感覺纖維布于胸膜、心包、膈下腹膜等。
2.臂叢
由第5~8頸神經前支、第1胸神經部分前支組成。穿斜角肌間隙,經鎖骨后方入腋窩。分為外側束、內側束和后束。主要分支有:
(1)肌皮神經
由臂叢外側束發出,沿肱二頭肌深面下行,肌支支配前臂前群肌,皮支布于前臂前外側半皮膚。
(2)正中神經
由來自于外側束和內側束的兩個根合成,伴肱動脈下行至肘窩,在前臂前群肌深淺兩層之間下降,經腕管入手掌。肌支主要支配前臂大部屈肌,皮支主要布于手掌橈側三個半指及相應手掌皮膚。損傷后表現為“猿手”。
(3)尺神經
由臂叢內側束發出,初伴肱動脈下降,繼而繞過尺神經溝至前臂伴尺動脈入手掌。肌支主要支配前臂尺側一個半屈肌(尺側腕屈肌和指深肌尺側半,簡稱一尺半深)和大多數手肌。皮支主要分布手掌尺側一個半指、手背尺側二個半指及相應手掌、手背皮膚。肱骨髁上骨折最易損傷尺神經,表現為“爪形手”。
(4)橈神經
由臂叢后束發出,沿橈神經溝下行至前臂及手背。肌支主要支配臂和前臂后群肌及前群的肱橈肌。皮支主要布于手背橈側兩個半指及相應手背皮膚。損傷后表現為“垂腕”。
(5)腋神經
由臂叢后束發出,繞肱骨外科頸行向后外,肌支支配三角肌,皮支布于肩部皮膚。損傷后表現為“方肩”。
前臂肌神經支配
橈神經,真神氣 全部伸肌肱橈肌
尺神經,好委屈 一尺半深屈無力
其它屈肌歸正中 前臂肌肉各有依
手部皮神經分布
手背中央一條線 橈尺神經分兩邊
手掌橈側屬正中 尺側歸尺一指半
3.胸部神經
除第1、第12胸神經部分前支參與臂叢、腰叢外,其余均呈節段性分布于胸、腹部肌肉和皮膚。
胸神經皮支分布對應關系為:
第2對——胸骨角平面
第4對——乳頭平面
第6對——劍突平面
第8對——肋弓平面
第10對——臍平面
胸神經
二四六八十 角頭劍弓臍
4.腰叢
由第12對胸神經部分前支、第1~3腰神經全部前支和第 4 腰神經部分前支組成。位于腰椎兩側,腰大肌深面。主要分支有:
(1)髂腹下神經和髂腹股溝神經
(2)股神經
經腹股溝韌帶深面,股動脈外側進入股三角,肌支支配股肌前群,皮支支配股前部皮膚。股神經皮支有一長支,伴大隱靜脈下降至足內緣,稱隱神經。股神經損傷,股肌前群癱瘓,膝跳反射消失。
(3)閉孔神經
穿閉孔,伴閉孔動脈走行,支配股內側肌,閉孔神經損傷,患腿不能伸到健腿上。
5.骶叢
由腰骶干、骶神經、尾神經前支組成。位于盆腔側壁,梨狀肌前方。主要分支有:
(1)臀上神經和臀下神經
(2)陰部神經
(3)坐骨神經
坐骨神經是全身最大的神經。于梨狀肌下緣出骨盆,行于臀大肌深面,經坐骨結節與大轉子連線的中點,下行至腘窩,分為脛神經和腓總神經。坐骨神經本干布于髖關節和股肌后群。
1)脛神經
沿腘窩中線,經小腿后群肌深淺兩層間下降,于內踝后方至足底分為足底內側神經和足底外側神經。
脛神經肌支支配小腿后群肌、足底肌。皮支布于膝關節、小腿后面皮膚、足底皮膚。脛神經損傷后表現為足“勾狀外翻”。
2)腓總神經
沿腘窩上外側緣向外,繞腓骨脛,分為腓淺、腓深神經。腓淺神經肌支支配小腿外側群肌,腓深神經肌支支配小腿前群肌。腓總神經損傷后表現為足下垂伴內翻(即“馬蹄內翻”)。
主要神經損傷臨床表現
尺爪橈垂腕 正中手似猿
腋損方形肩 股傷四頭癱
脛損勾狀足 腓總下內翻
脊柱全息圖,田學主教授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脊柱全息理論,它簡單明了,易學易懂易記,3一5天即可學會。為響應國家的2030大健康號召,實現人人都能享受脊柱骨盆保健,希望更多的朋友來觀注脊柱健康,學習脊柱保健調理。脊柱保健的大門面向所有渴望健康的人們!歡迎前來學習,調理,咨詢!
田學主 電話:13384952517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