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日中人工智能科技公司(以下簡稱日中智能)總經理袁黎明剛從廈門學習回來就忙碌起來。“除了開會布置有關人員參加網上參展任務,還要督促智能化新廠的建設進展。”袁黎明說。
總公司、研發中心設立于威海的日中智能,是一家集研發、銷售、服務于一體的研發型民營高科技電子產品企業,公司研發的旋磁理療儀、智能傳頻儀出口歐美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客戶大多為國外中高端醫療器械電商或電視購物企業。2月至7月,該公司產品出口數量累計為四個集裝箱,從零到有,創造中國高附加值、高科技功能型電子產品出口先河。

當前,面對疫情影響全球消費品市場需求明顯下降、國際海運運力不暢等因素導致出口形勢異常嚴峻情形,日中智能緣何一枝獨秀?
加大專利申請范圍 用科技含量說話

“今年外銷主要產品是智能傳頻儀,這個產品我們已經在歐盟、日本、美國申請了覆蓋性專利保護!現在的市場熱銷,得益于疫情前我們不顧成本,多次參加國際知名醫療器械及功能性電子產品展會,今年以來,因全球發達國家疫情加劇,消費者不愿意出門去醫院、藥店,同時提升了在家通過理療解決病痛的意愿。這一切為我們提供了巨大的商機!電視購物、網絡購物渠道的興起讓我們如魚得水。”袁黎明坦言,面對海外市場的新變化,日中智能把握住了商機,及時向目標市場投放最新高科技電子產品智能傳頻儀。同時,公司根據國外高端客戶的要求,加快取得相關技術專利證書,獲得質量體系認證等多個國際認可的證書,提升產品附加值。
美中不足的是國際海運費用價格持續處于高點,國外客戶下新訂單較謹慎,導致出口前期,國外大客戶都是猶豫不決。畢竟智能傳頻儀的國際市場零售價定在2,955美元或2,550歐元(折合人民幣19,800元)。決定產品市場生命力的最終還是產品的科技含量和使用效果。“我們以產品效果作為突破口,邀請前期使用者在網絡上、TikTok(國外抖音名稱)講述使用感受,在電視購物平臺上、短視頻發布平臺上以各種令人震驚的實驗打動潛在消費者。吸引了一批有渠道的經銷商參與進來。”這種營銷新思路與產品的效果交相輝映,最終創下中國高科技的電子產品熱銷歐盟的奇跡!“ 袁黎明總經理在回顧產品走出中國,邁入歐盟大門的艱難歷程時,感慨地說:”成事在天啊!“二個月預熱形成口碑,僅僅短短半年,智能傳頻儀就實現了跨越歐亞大陸的征程。“不斷研發新產品,沿著已建立的銷售通路,突破歐美、日本在大健康類、功能類電子產品市場壟斷。”公司外貿部部長趙琦補充說。此外,該公司堅持“兩條腿走路”,先占領國際市場,再轉過頭做國內市場。 在2021年中,智能傳頻儀將在國內市場大展拳腳。具了解,公司將以低于國際市場的價格為廣大國內顧客供應該產品。
“化危機為機遇,變壓力為動力。疫情之下,我們不僅要充分提升現有產能,還要與代工企業共建新廠,新廠建成將采用ERP系統及工業機器人,進行數字化生產管理,將使公司產品類型更加豐富,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為實現產品和市場接軌打下堅實基礎。”袁黎明自豪地說。
沖破疫情 中歐班列打開外貿新通道
7月8日上午,X75069次中歐班列長安號從西安國際港站開出,一路向西駛向捷克首都布拉格,這是今年陜西開行的第2000列中歐班列。

從西安始發的中歐班列長安號目前已開行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及歐洲的15條干線通道,覆蓋歐亞大陸全境,已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往來的“黃金通道”。疫情之下,中歐班列成為最安全可靠的國際運輸方式。
避開國際海運價格暴漲!今年4月以來,日中智能功能性電子產品出口量大幅增長,其中智能傳頻儀遠銷德國、荷蘭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外貿部部長趙琦說,去年以來,依托中歐班列運輸優勢,使得公司產品能在客戶訂單后15天至20天內運抵歐洲各國,為產品搶占市場提供了先機。
“歐美港口持續擁堵,如通過傳統海運不能滿足國外經銷商的市場節奏。產品通過中歐班列直達杜伊斯堡或馬德里,部分產品采取航空貨運、海鐵聯運方式幫我們打開歐盟市場。”趙琦說,搭乘長安號,從西安到莫斯科只需11天左右。今年4月以來出口得以大幅增長的原因主要是電商或電視購物平臺下訂單后,公司通過中歐班列、航空貨運、海鐵聯運等方式拓寬物流渠道,打開了貿易新通道。日中智能出口的良性擴張,是中國私營企業轉型的一個縮影。運用高科技提升產品附加值,陸海空多式聯運,很多企業借此突破國際疫情傳播帶來的物流困境,實現了快速發展。
(記者: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