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仲新,男,1937年11月出生,江蘇省無錫市人,1964年畢業于南京中醫學院。江蘇中醫學會針灸學會常務理事,江蘇針灸急診委員會常務委員,無錫市中醫學會、,國際中西醫結合研究院院士,國際傳統醫學大學(斯里蘭卡)醫學博士,中國名醫理事會副會長,中國特效醫術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療人才網首席資深專家,中國專家委員會委員,“嚴氏中醫綜合療法”創始人,被評為2017年8月“國際優秀科技成果獎”。無錫麗新醫院、無錫市麗新康復院法人代表、院長。
主要成就擅長用“中醫綜合療法”治療:
骨關節病,頸椎炎癥、骨質增生和椎間盤突出癥及其并發癥,腰椎炎癥、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癥及其并發癥,胸椎炎癥,脊柱強直癥, 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游走性關節炎,痛風,混合型關節炎,老年性疾病,已手術和未手術的中晚期癌癥等。
在幾十年的臨床工作中,摸索出了一套治療方法:“中醫綜合療法”,得到了患者和社會的廣泛認可。“中醫綜合療法”的內容是中藥外敷、內服、中醫針灸、推拿、整脊、理療、中醫藥膳和中醫養生保健等,對同一種病采用上述三種以上方法同時施治的一種治療方法。在診斷和治療過程中以人的生命整體論為指導思想,以人體的氣血動態論為診斷原則,以現代三元結構論為診療依據,以中醫綜合療法為治療方法,并結合現代影像學、實驗室、化驗室的現代檢測學作為診斷、治療、治愈過程的參考依據。
中醫綜合療法是用中醫推拿、中醫針刺、中藥藥灸、中藥內服、中藥貼敷、中藥藥浴、中藥熏蒸等方法,對中風后遺癥同時應用三種以上的方法康復治療,加上中醫的辯證辯因和應用現代高新科學技術的化驗、測試和檢測,使中醫綜合療法的療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醫綜合療法,在10多年的臨床康復中,無創傷性、無損害性、無毒化性,非常安全,而且效果顯著、療效可靠。
患者康復后,要重視鞏固療效,防止“復中”一定要做到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控制飲食的熱量,堅持適宜的運動,按時定量的服藥,不僅能鞏固療效,防止復中,而且還有繼續康復的可能。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科技的創新,物質食品的豐富,工作節奏的加快,精神壓力的增強,過去的常見病、多發病,在現代醫藥學的防治下,如瘧疾,霍亂,天花,肺結核等病已成為歷史。但新的疾病,如肥胖癥、高脂血癥、脂肪肝、高血壓、糖尿病、痛風、中風及其后遺癥等等富貴病又不斷涌現。尤其是中風及其后遺癥,使患者在生理上、 心理上、 生活上、精神上、智力上、感官上以及社會交往等各個方面,受到了很大的障礙和影響。所以,對中風及其后遺癥的康復保健,已成為醫療康復不可或缺的一門重要科目了。
康復醫學是采用多種措施、多種方法,消除或減輕因傷、病而致殘者的心理障礙、生理障礙、精神障礙、智力障礙、功能障礙等。增強其自立能力,提高其生存質量。盡管傷、病致殘后的病理變化無法完全消除,但通過康復使他能最大限度的達到個人的最佳生存狀態,這是醫療康復的神圣目的。任何不利于這個康復目的的醫療措施,都是不可取的。手術康復無疑是刀刃上舔血、傷口上撒鹽:傷上加傷,殘上加殘。我希望廣大的醫務工作者和廣大的急切想康復的患者和那些無知的人們必須醒悟,警覺和三思!
“中醫綜合療法”對中風后遺癥的康復,無創傷性,無損害性,無毒化性,效果顯著,療效可靠,非常安全。因為“中醫綜合療法”對中風后遺癥的康復措施和方法是中醫針刺、中藥藥灸、中醫推拿、中藥熱敷、中藥藥浴、中藥熏蒸、中藥內服、中藥穴位貼敷等。這些措施和方法,對人體無任何傷害和毒化作用。又“中醫綜合療法”對中風后遺癥的康復是辯證,辯因施治的,所以,“中醫綜 合療法”的康復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
中醫綜合療法對中風后遺癥的康復,辯證辯因是關鍵。中風后遺癥是因中風而引起的。中風,西醫稱為“腦血管意外”,由三種情況引起,一是 腦溢血、一是腦血栓、三是既有腦溢血又伴腦血栓。中醫對中風的認識不像西醫那樣簡單,中醫對中風的論述在《黃帝內經》之風論篇中有段精彩的描述:“風中五臟六腑之俞, 亦為臟腑之風,各入其門戶,所中則為偏風。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為胸風,風入系頭,則為目風,眼寒。飲酒中風,則為漏風。入房汗出中風,則為內風。新沐中風,則為首風。久風入中,則為腸風,飧泄。外滯腠理,則為泄風。,詳細的論述了中風的原因、類別及其后遺癥的癥狀。中醫藥學對中風病理的論述,可概括為“氣血虧虛,五臟六腑陰陽失調;風寒暑濕燥火的六因侵襲;喜怒哀樂憂恐驚七情的刺激,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最終突發此病”。現代中醫學認為是“氣血內虛、勞倦內傷、嗜食厚味、煙酒無度、起居失常、喜怒哀樂、情志無常為誘因”。
在辦因理念上,西醫藥學認為中風是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冠心病等的并發癥。其主因是以病致病,以癥誘癥。中醫藥學則認為中風是人與環境的關系,人的精神情緒的波動,即是由人的內外環境因素導致的。從對中風的辯證辯因可看到,西醫藥學從現實觀出發,以病論病,論病治病,是一種實用主義的務實派。中醫藥學從人的內外環境出發,居高臨下,統攝中風的病因病理,給醫療者-種務虛的理論指導。突顯出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最大差異點:東方文化一開始就站在人類的進化進步的至高點上,指導著人類的生存(包括治病)、創造和發明;西方文化始終跟在人類進化進步的起點上,不斷總結,不斷更新,不斷修正,不斷完善,不斷發展,不斷進步。這一醫藥學文化上的差異,同時滲透在社會、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各個領域。
由于中風是在人與自然、人與環境、人與人之間和人的自身內環境等綜合因素下誘發的一種疾病。而這種疾病與病菌、病毒和各種致病微生物毫無關系,所以更使其病因的廠泛性和病理的復雜性,反映在其后遺癥的多種多樣性。最常見的有口眼?斜、流涎滴唾或講話不清、不能說話、甚至不會發音或吃喝會嗆、不能吞咽或半身不遂、上肢側致殘或下肢一-側致殘、 有的記憶失常或精神失常、有的大小便失禁或閉塞、有的昏睡不醒甚至成“植物人”等等。嚴重影響人的生理能力、自理能力、生活能力、生存能力,而且對人的心理打擊,精神打擊是突然產生、突時其來的。為了消除或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精神壓力,盡可能的幫助患者減少心理障礙、精神障礙、生理障礙、智力障礙、功能障礙等,增強其自立能力,提高其生存質量。盡管致殘的病癥變化無法完全清除,但通過康復治療,能使其最大限度地達到個人的最佳生存狀態。醫療康復,尤其是中醫綜合療法的醫療康復是目前最理想、最有效果、無毒副作用、無不良后果的一種康復方法。
中醫綜合療法對中風后遺癥的康復,在辨證、辯因方面,應該像西醫藥學-一樣, 充分利用現代的高新科學技術的成果,如通過化驗室、實驗室的檢測,應用x光機、超聲波設備、B超機、64排螺旋CT機、核磁共振機、多普勒核素心肌顯像、血管造影等先進醫用儀器的檢測報告,可以使醫生更精準的認識到:(一)中風是溢血型或血栓型,還是出血,血栓兩兼的混合型,這對康復用藥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參考證據(二) 明確腦部病變的部位,這對中藥的外敷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三)清楚了解到病變部位血栓面積的大小、程度或溢血量的多少,這為中醫綜合療法外敷的配方、內服的配方提供了極其重要的信息。結合中醫學的四診八綱、臟腑經絡氣血學的診斷和寒熱暑濕燥火的六因學說、喜怒哀樂憂恐驚的七情學說的辯證方法,制訂出康復的方案。
嚴老的論文《推拿治療糖尿病》發表于《江蘇中醫》1992年12期,《中醫綜合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發表于《中華醫學》2004年增刊、《江蘇中醫藥》2007年3期內服外敷節選,《中醫綜合療法治療脊柱強直病—針灸法》獲“2007年無錫市科協論文三等獎”,《中醫綜合療法治療頸椎病》獲“2006年無錫市科協論文三等獎”,《中醫綜合療法治療類風濕》《中醫綜合療法治療風濕性關節病》《中醫綜合療法治療脊椎強直病》等在國內外學術會議上宣讀并收入會議論文集,《中醫綜合療法對中風后遺癥康復的探討》在2011年第三屆中醫藥名家高層論壇中發表,《中醫藥事業,任重道遠》,《中醫綜合療法防治老年癡呆癥》此文發表在《前沿雜志》被美國哈佛大學翻譯。
人生感悟:
(1)真假人生遇事三思而行,風雨歲月創業百折不饒。
(2)做到老學到老學無止境,常自省善反思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