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自動化是指將自動化技術運用在機械工業制造環節中,實現自動加工和連續生產,提高機械生產效率和質量,釋放生產力的作業手段。
據業內機構數據統計顯示,自2012年開始,我國工業自動化行業逐步呈現較大幅度增長,在4年時間內,行業總產值上升超過580億元。專家預測,2021年國內工業自動化行業總產值將提升到5000億元。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工業自動化高端技術始終掌舵在國外科技企業上,這嚴重阻礙了我國工業發展。
畢竟,工業自動化領域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涉及的關鍵技術包括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工業云計算技術、控制組態技術等。由于我國工業發展相比發達國家起步較晚,落后也實屬無奈。
好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現了一批優秀的工業自動化專家,他們憑借實力突破國外的技術壟斷,為我國工業自動化產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這其中離不開一個人物,他的名字叫做——褚健。
百科資料顯示,禇健,1963年4月生,浙江淳安人。浙江大學工業控制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學化工系聯合培養,工業自動化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1989年3月參加工作,是大名鼎鼎中控科技集團創始人。
中控科技集團是國內工業自動化領域龍頭企業,致力于面向流程工業企業的“工業3.0+工業4.0”需求,提供以自動化控制系統為核心,涵蓋工業軟件、自動化儀表及運維服務的技術和產品以及智能解決方案。
中控技術核心產品集散控制系統(DCS)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連續九年蟬聯國內DCS市場占有率第一名,在化工、石化領域占據絕對領先地位。
褚健從小就是一個學霸,15歲那年考入浙江大學化工系自動化專業,23歲成為浙大化工生產優秀人才,30歲被聘為浙大正教授。
1993年,褚健拿著浙大給的20萬元支票,創辦了中控,這便是后來的中控技術。
公司剛剛成立時,國內自動化行業基本被國外公司壟斷,但褚健不畏艱難和困阻,帶領中控迅速崛起,打破了這一尷尬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中控技術崛起期間,褚健卻因為“騙取公款罪”等入獄,直到3年后出獄,才成功帶領中控技術正式進入一個全新發展時代。
此后,中控技術于2020年11月在上交所上市,截至10月3日收盤,中控技術總市值為416.81億。
中控技術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31.59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24.5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23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15.81%;2021年上半年,中控技術實現收入18.3億元(同+51%),歸母凈利2.1億元(同+53%),扣非歸母凈利1.6億元(同+47%),業績持續大漲。
得益于集團業績的大漲,在最新公布的《2021新財富500富人榜》上,褚健的個人財富為102億,排在榜單第427位,成為淳安第一富豪。
不知道大家看好中控技術的未來發展嗎?
免責聲明:轉發此文章,皆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