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除了一二線城市用戶,快手上也活躍著大量鄉村用戶。比如多才多藝專注“無用發明”的@V手工~耿、創作“鄉村版迪迦奧特曼”的@3鍋兒,或者回到家鄉,利用廢棄莜麥秸稈創作手工麥秸畫的@楊麗麗。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短視頻興起,越來越多的鄉村用戶拿起手機,開始用短視頻記錄自己的生活,由此,短視頻成了他們的“新農具”、致富的新工具、走向更廣闊天地的連接器,乃至開辟了村莊脫貧的“新路徑”——比如打造侗家七仙女組合的“快手村”。
近期,快手大數據研究院發布“快手上的幸福鄉村”長圖報告,簡潔明了地展現了快手短視頻里的鄉村和用戶,跟你記憶或認知中的鄉村可能不太一樣,甚至可能改變你對鄉村的刻板印象。
報告顯示,快手上的鄉村用戶最東位于黑龍江省撫遠市,最西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阿克陶縣,最南在三沙市南沙群島,最北在漠河縣,最高抵達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日縣,最低則到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高昌區。
變化往往開始于細枝末節。根據報告,車、房、就業成為鄉村“關鍵詞”。具體來看,黑龍江的鄉村用戶最喜歡在快手發布房產交易的信息、遼寧的鄉村用戶最喜歡發布二手物品的信息、山東的鄉村用戶最喜歡發布車輛交易的信息、廣東的鄉村用戶最喜歡發布招聘信息。
快手大數據研究院通過對城市和鄉村各視頻種類播放量的占比分析得出:在經濟、娛樂、技能、教育等方面,鄉村和城市正越來越接近。比如在城市用戶觀看的視頻中,有9.4%是關于車的;而在鄉村視頻中,此類比例也高達8.6%;在樂器、街舞和航拍方面,城市和鄉村的播放量占比均持平。
值得一提的是,鄉村用戶對二次元的熱衷超過了城市用戶。
報告中,還呈現了一份播放量Top 10的鄉鎮榜單,每個鄉鎮的視頻播放量均超過30億。其中,連云港市的海頭鎮、石橋鎮分列一、三位。
報告中還呈現了10個有趣的熱門鄉鎮景點,人文景點占據九成,也許并不是每個都耳熟能詳,但各景點的播放量均超過1億,其中橫店鎮的明清民居博覽城以14億+的播放量位居第一,肇州鎮的極樂庵以8億+的播放量位列第二,鹽場堡鎮的鼓樓則以4以+的播放量位居第三。
此外,報告還呈現了一些有意思的維度對比。比如,圍繞短視頻這件事,男性和女性的偏好差異:在鄉村用戶中,男性用戶更喜歡觀看直播以及發布作品,而女性用戶則更喜歡發布K歌作品、進行自拍,以及使用魔法表情。
除了性別,不同年齡階段的鄉村用戶同樣有著不同偏好:60后的鄉村用戶最喜歡發布自拍作品以及K歌,70后的鄉村用戶最喜歡發布作品以及參與直播,80后的鄉村用戶最喜歡使用魔法表情,90后的鄉村用戶呢?報告中使用的詞是:“愛好多樣化”。
在美食這件事上,也有一些信息打破了人們的刻板認知:比如遠在南方的海南鄉村用戶最喜歡吃的竟是包子和饅頭,吉林、甘肅、黑龍江的鄉村用戶則最愛火鍋,廣東鄉村最愛腸粉,云南的鄉村最愛米線,山東鄉村最愛雞蛋,西藏鄉村最愛羊肉。
在愛好和技藝維度:海南的鄉村用戶最愛藍染,遼寧的鄉村用戶最愛玉雕,北京的鄉村用戶最愛踩高蹺,青海省的鄉村用戶最愛舞獅。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指出,截至2018年12月,快手上已有超過252萬的活躍非遺記錄者。在北方鄉村,秧歌、廟會最活躍,而在南方的鄉村,最活躍的非遺是火把節。除此之外,快手上還記錄了宣紙、舞龍舞獅、哈密刺繡、普米族音樂、太平鼓等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
隨著在平臺積累越來越多的粉絲,也有越來越多的用戶選擇在“快手課堂”開課,報告顯示,河北、山東、河南、山西和廣東的鄉村用戶最愛在快手課堂學習。在上課偏好上,鄉村用戶最喜歡學習職教、教育、音樂、農業內容。
報告指出,幸福不僅是活得參差百態,還能自力更生。2018年,超過1600萬人在快手平臺獲得收入,快手上的鄉村用戶通過快手平臺來銷售家鄉水果、手工藝、土特產等,努力改善生活,并發掘更多可能。
報告的最后,快手大數據研究院呈現了一個簡單的“用戶幸福感調研”,結果顯示快手對用戶幸福感的提升主要體現在:看快手視頻帶來快樂、記錄了生活的點滴和有趣的事、可以學習到有用的知識、生活娛樂的選擇之一、接觸到了平時看不到的人和事,激發了興趣。
正如報告結尾指出的,用戶在記錄生活的同時,也是在定義屬于自己的獨特幸福。而眾多鮮活、真實的記錄,又不斷推動快手的社區生態優化和迭代,值得期待更有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