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口伯伯說“骨”事(一)三口伯伯楊容生醫(yī)生故事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為什么呢?我悄悄告訴你,你可不要告訴別人。從今天起啊,三口伯伯說“骨”事正式跟大家見面了。所謂“骨”事,就是“骨頭”的一些事,比如骨頭的語言,骨頭的情緒,骨頭的養(yǎng)護,養(yǎng)護骨頭的方法,以及一些人與“骨頭”之間的故事等等,是不是很讓人期待呢?期待的話趕緊點擊上面藍色關注我們公眾號吧,從下周開始,每周二,三口伯伯將給大家說“骨”事。
可是今天的故事呢,不是由三口伯伯講,而是由我來講。為什么呢?因為今天要給大家講的是“三口伯伯”的故事,三口伯伯說我淳樸實誠,所以由我來講。我是誰呢?我是三口醫(yī)院一名普通的護士,我叫小護。
好了,現在我開始給大家講三口伯伯的故事了……
三口伯伯的故事
1968年剛過完年沒多久,瀏陽三口鎮(zhèn)傳出清脆的嬰兒啼哭聲,楊容生出生了,他的出生楊父既滿心歡喜又滿腹思慮。第六個孩子的出生,對于這個長期食不果腹的農民家庭意味著又增加了一份負擔??僧敆钊萆男∈志o緊抓著楊父手指的那一剎那,父親的愁緒瞬間化為烏有,對他母親說:“明天起我再多編些竹筐,孩子來到咱家,咱努力些,也得給他一口飯吃。”
楊父是個做竹編的手藝人,平時靠用竹條編簸箕,以及各種家用器物為生,在瀏陽這一帶,把這樣的手藝人稱為“蔑匠”。楊父勤奮手藝也好,做出來的東西既好看又經久耐用,頗受鄉(xiāng)里鄉(xiāng)親歡迎,偶爾鄰村也有人拿著玉米給楊父換一個簸箕。
楊容生的母親也非常勤勞,六個孩子兩個老人每天忙里忙外,農活也從來沒耽誤。所以楊家比村里其他普通農民家庭稍好,可沒幾年楊母又給楊容生生了三個妹妹,即使有一點兒節(jié)余楊父都會攢著留給孩子讀書。做手藝活走南闖北的楊父,始終認為,再窮也不能窮教育,孩子只有識字讀書將來才會有出路。
楊容生的成長歲月如千千萬萬農民的孩子一樣,最大的快樂就是得閑時去附近的小溪抓小魚小蝦和放學路上沿路采摘各種不知名的野果野菜做零食。后來大哥去學醫(yī)當了赤腳醫(yī)生,每天大哥看診回來,幫著大哥用稱藥的小稱稱藥材也是楊容生的一大樂事。
隨著大哥從醫(yī)經驗日漸豐富,楊家經常會有一些鄰居的大哥大嬸帶著幾顆雞蛋或者一小包糖果過來感謝大哥。從那時起,楊容生就覺得當醫(yī)生真好啊,又能幫助人治病,又有糖吃。
那時候小孩子能吃到一顆糖都是極為幸福的事,往往過年時才可以吃上一兩顆。直至后來許多年,楊容生吃糖時都會憶起兒時這段歲月。
大哥的影響讓楊容生的醫(yī)生夢悄悄萌芽,聽大哥說藥王孫思邈曾經在瀏陽住過很多年,所以得閑時,楊容生都會去孫思邈公園轉轉,有時候打個瞌睡,悄悄做做醫(yī)生的夢。
真正讓楊容生結緣醫(yī)學的機緣卻是源自于父親的一次意外。那一天下著暴雨,父親只能坐在屋內編筐,年久失修的房子在被暴雨的沖擊下,忽然房梁掉落了下來,直接砸在了父親的頭上。見著滿頭鮮血的父親,母親嚇壞了,大哥又出診未歸,母親趕緊叫上在家的哥哥姐姐和楊容生扶著父親去最近的社港看病。
排隊時父親聽旁人說江師傅手藝很好,于是看病時父親對江醫(yī)生說,自己家中有個孩子老實勤奮從小就想當醫(yī)生,希望江醫(yī)生能收他為徒。沒想到江醫(yī)生一口就答應了。
就這樣第二天,父親就領著楊容生去找江醫(yī)生拜師。楊容生即老實勤奮,懂得看事做事,即使師父家建房子,他也不辭勞苦挑磚、合泥、抬木頭。楊容生又是師父眾多弟子中對醫(yī)學研究最癡迷,勤學好問的,還會經常詢問病人的感覺反復思考。
因此深受師父喜愛。師父常對他說:“正骨技術是中醫(yī)骨科里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歷史悠久,門派眾多,你悟性極高,以后要將此技藝傳承下去。”從此以后,楊容生就經常研讀古書到深夜,一本新華字典都被翻爛,殼子都用膠布貼了幾層。過年時吃完團圓飯,楊容生就坐在一個角落去看醫(yī)書,大哥都經常調侃他:“就沒見過學醫(yī)有你這么上癮的,都要癡了。”
勤奮好學的楊容生技術很快就爐火純青可以獨立手術,即使復雜的手術也從來沒失誤過。師父見狀也經常欣慰地點頭微笑。
有一天,病人較少,師徒倆得閑在一起聊天,師父對他說:“正骨之術,博大精深,也門派眾多,大致分為南方流派,北方流派和武術流派三大流派。而南方流派呢,以石氏,魏氏,王氏,陸氏,閔殷氏,佟氏,閔中林氏,成都何氏為代表。北方流派呢,以郭氏,北京劉氏,雙橋羅氏,山東劉氏,吉林劉氏,遼寧蘇氏,天津蘇氏為代表。武術流派呢,以湖北李氏,四川鄭氏,江西程氏,嶗山賈氏,粵海何氏,廣東李氏,河北李氏,四川杜氏,成都楊氏為代表的。徒兒啊,為師的技藝你已青出于藍,為師希望你能去學各家所長,將正骨技藝發(fā)揚光大,世代傳承下去。這些人的地址和聯系方式都在這個紙條上,要收好。”說著師父將一張紙條交給了楊容生。
從此,楊容生就背著簡單的行囊開啟了學藝之旅,這一學就是七年。楊榮生堅信,醫(yī)者仁心是建立在過硬的技術之上才能實現。
學成歸來的楊容生受到家鄉(xiāng)衛(wèi)生院的邀請,為家鄉(xiāng)父老看病楊容生自然樂意,這一做又是七年。十幾年的從醫(yī)經驗讓楊容生明白,真正要讓“中國正骨”這門技藝發(fā)揚光大,造福百姓,只有將傳統技藝與現代醫(yī)學結合起來,這樣既能將骨傷患者的痛苦和風險降低,又能實現更好的治愈效果。
1997年楊容生開創(chuàng)瀏陽市三口醫(yī)院,歷經二十三載,靠著口碑相傳不斷擴大,2018年遷至瀏陽兩型產業(yè)園,正式更名為瀏陽市三口骨科醫(yī)院。醫(yī)院規(guī)劃占地40畝,投資1.6億元,經2年的籌備建設,已建成面積12000平方米,于2020年9月6日建成投入使用,開放床位210張,購置設備有除顫儀、心電監(jiān)護儀、心電圖機、可視喉鏡、洗胃機、輸液泵、邁瑞B(yǎng)850全自動生化儀、BC5380五分類血球儀、C1200發(fā)光診斷儀、血凝儀、酶標儀等系列最新先進設備,每天接診患者數以千計。
常有人問楊容生,為什么取名“三口”?楊容生說:“第一個‘三口’,是指讓醫(yī)護人員多詢問病人情況,病前要多問,治療時要多問,治愈后還要多問恢復情況。第二個‘三口’,則是醫(yī)護人員要做到經常問自己,‘我對待每個病人都做到醫(yī)者仁心了嗎?’,‘我還有哪里可以做的更好?’,‘我還有哪些知識需要學習?’。第三個‘三口’,是感恩之心和謙卑的學習之心。我在三口鎮(zhèn)出生,三口鎮(zhèn)成長,學有所成,應當飲水思源為家鄉(xiāng)父老鄉(xiāng)親做些事。最后作為醫(yī)務工作者,永遠要以謙卑之心學習探索,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唯有技藝不斷進步才能為患者很好的解決問題。”
最后小護問:“那為什么三口伯伯要說‘骨’事?”
楊容生說:“中醫(yī)提出預防勝于治療,《黃帝內經》之《靈樞·經脈》里記載:骨為干,脈為營,筋為剛,肉為墻。所以骨頭是根本,骨頭的重要性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三口伯伯講‘骨’事就是為了讓大家了解,重視,以正確的方法去養(yǎng)護我們的骨頭,希望以此幫助更多人獲得骨骼健康。”
好了,楊容生院長的故事,小護就給大家講到這,記住下周二,我們一起聽楊容生院長三口伯伯說“骨”事。
撰文|周君君
責編|李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