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愛玉情結古來有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就曾記載關于和氏璧的故事:趙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欲之,請易以十五城。一塊玉石,在那個封地為王的時代,秦昭王不惜以十五城為之交換,足以可見其愛此玉之深。歷盡千年到了今天,國人對玉的情懷依然絲毫不減。自幼成長于玉石生意世家的田錦維更是對玉有著難以言表的情懷,愛玉、惜玉、識玉是田錦維人生一大樂趣。受父輩們做玉石生意的影響,田錦維年紀輕輕便萌生了創辦屬于自己的玉石品牌的想法,因此如今玉石領域響當當的品牌西雙版納佛順緣珠寶有限公司于2011年誕生了。
玉為祥瑞,美玉養人,從古至今玉都傳承了國人太多的美好寄托,玉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古人常以玉寓圣潔美好之意,玉也是祈求吉祥如意的瑞物,因此一直深受國人的推崇,帶玉者更是不計其數,甚至有些古老的村落家家戶戶都會在女兒出生前置辦玉鐲,在女兒百日宴上為其帶上,一生都不摘下。正是由于這種上至達官顯貴,下至普通家庭都對玉石的喜愛,一些只顧金錢利益的不法商人為謀取暴利不惜以次充好,甚至是制假賣假,導致玉石行業亂象叢生,不光普通消費者,即使有著一定玉石經驗的收藏者也不敢冒然入行。面對這一情況田錦維深感心痛,太多玉石愛好者被不法商人欺騙,因此田錦維下定決心,一定要打造一個玉石行業的知名品牌,讓玉石愛好者放心購買,放心收藏。
智名勇功巧識別,櫛風沐雨漸成長
正所謂“引水方知開源不易”,雖然祖輩們都在做玉石生意,田錦維自幼也接觸不少玉石,但是由于未曾進入玉石市場,家中祖輩也都是本分的匠人,因此他從未見過動過手腳的仿冒品,這也就導致了田錦維對玉石鑒定的經驗并不豐富,再加上市面上很多不法商人的仿制手法非常的高明,將一些玻璃制品也都制作的非常精美,使得市面上的產品可謂是魚龍混雜。雖然田錦維在玉石領域闖出一片天地的想法非常強烈,但是一向穩重的田錦維深知行業水深,想要做出成績前必先磨練自己的鑒定經驗才能夠在以后的工作中少走彎路。
祖上明朝派田忠義收復騰越,收復后田忠義騎馬繞城三圈被暗箭射下馬,這支田氏家族就一直留下固邊,這支田氏現在分布在騰沖、德宏、緬甸等地,本篇文章主人公田錦維現擔任田氏家族騰沖、德宏、緬甸總會長。田錦維雖在家鄉接觸了不少玉石,但是為增長見識,他于2003年前往玉石市場正在蓬勃發展的西雙版納,在西雙版納接觸了更多的玉石后他又遠赴緬甸,與不同的客商接觸洽談,查驗石頭的品質與成色,對市場做深入調查。在調查過程中遇見中意的石頭田錦維也十分的謹慎,不光是要防備石頭的真假,還因為在當時年輕的田錦維手中資金有限,為避免遭受太多損失,他在購入石頭時一般只購入三千元以下的石頭用來增長自己的鑒定經驗。
在緬甸市場沉淀了三年有余,田錦維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在緬甸開了自己的第一家店面,取名金玉古董行。雖然店面不大,但是這對于田錦維來說卻是里程碑式的改變,因為這標志著他正式踏入了玉石行業,成為了玉石經營者,跟隨父輩們的腳步繼續將玉石文化傳承下去。在緬甸一待又是五年,五年來田錦維在緬甸經營玉石,見了形色各異的玉石,也同各國往來客商洽談合作。這期間積累了豐富的玉石鑒定經驗以及行業經營管理經驗,于是在2008年回到了云南西雙版納。因為已闊別西雙版納五年,再回到西雙版納后他并沒有急于求成將在緬甸時的開店經驗照搬回來,而是足足籌備了三年才正式創辦佛順緣珠寶有限公司。田錦維兩度闖蕩西雙版納市場,遠赴緬甸考察,至此終于創辦了屬于自己的玉石品牌“佛順緣”。田錦維“傳播翡翠知識,弘揚翡翠文化,讓人人都買能買到高性價比翡翠”這一理想抱負也終于得以實施。
玉石文化源遠長,天地精華養身魂
《周禮·大宗伯》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玉石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甚至東晉學者葛洪在《抱樸子》《仙藥》一卷曾言:“玉亦仙藥,但難得耳”。無論是談及華夏歷史、政治、文化還是藝術,似乎都有一個繞不開的共同元素,那就是玉。據傳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和氏璧鑄傳國玉璽,此物乃是號令天下的象征。古時男女定情更是以互贈玉佩為信物,愛國詩人屈原更是以玉來寓自身高潔品質,春秋時期,儒家創始人孔子曾曰:“玉有仁、智、義、禮等十一德”,儒家學派提倡以玉比德,更是將玉從物質層面提升到了精神層面,此后玉更是君子人格的象征,正所謂“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儒、釋、道三教對民眾的思想始終起著引導性的作用,三教思想有所不同,但是對玉的認可度卻出奇的一致,道教著作《玉經》中曾言“服玉者,壽如玉也”,由此可見在道教中玉即神藥,佛經著作《法華經》中更是記載玉為七寶之一。田錦維認為中國國民的骨子里流淌著玉文化的優雅、謙遜與隨和。現代社會里國際上很多國家依然崇尚武力至上,不斷的挑起戰爭,無端的殺戮,然而中華民族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始終置身于國際糾紛之外,是中國自古以來的修身養性,熱愛和平思想主導的結果。
怒江-左中右緬
田錦維在創辦自己的品牌時取名“佛順緣”就是源于佛教和玉的深遠聯系。普通大眾選擇玉飾品時大都遵循“男戴觀音女戴佛”,也是遵循了佛學文化的特質,因為在本質上男性剛烈,易沖動,而觀音慈悲為懷,性柔和,男帶觀音即為祈得性格上的改善,摒棄性格里暴虐易怒的不好之處,而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相較于男性更為感性,易動氣,愛計較,而女帶佛則大都是笑口常開的彌勒佛,寓意勸女人放寬心態,凡是莫過太在意。佛是大智大悲的象征,佛救世間疾苦,渡有緣之人,心性寬容,笑對苦難,這不正是玉溫潤柔和的特質?普羅大眾學習佛的慈悲寬容,學會平和謙讓待人,這也正好應對了國人推崇的君子品質。
高瞻遠矚傳承者,超前認知鑄品牌
田錦維經營玉石可謂是傳承家族營生,但是卻并不僅僅是為賺錢謀生,更多的是帶著弘揚玉文化的使命,他曾說過“我們要把玉文化盡最大的能力去傳播,要積極地傳承民族文化的內涵,這是對整個人類發展都有利的事。”玉石飾品不同的形象有著不同的寓意,因此雕刻方面也有著極大的學問。云南雖盛產美玉,但在田錦維進入西雙版納市場時,彼時的雕刻工藝并不成熟,精亦求精的田錦維認為美玉無瑕,雕刻上更是容不得半點瑕疵。在當時玉石經營者大都將注意力放在玉石原材料的品質上時,擁有超前認知的田錦維已認識到雕刻技術對玉石產品的重要性,因此他不惜斥巨資邀請專業雕刻師進駐西雙版納市場,并不斷培養當地雕刻人才,填補了當地市場雕刻技藝的空白,引導當地玉石雕刻工藝有了一個質的飛越。在玉石原材料的把控以及雕刻技藝的成熟以后,田錦維又帶領佛順緣進駐與緬甸接壤的云南瑞麗,為瑞麗的玉石市場帶來不一樣的變革。
玉石飾品是精細物件,客戶在購買后的售后對于客戶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個企業不光有好的產品品質,還要有周到的服務,在這一點上田錦維可謂是做到了行業先進水平。即使佛順緣的產品的質量經得起國檢的驗證,佛順緣依然為每位客戶提供終身包換的服務,也就是說只要客戶對款式不喜歡了,隨時可以拿來更換最新款,這在行業內可謂是史無前例,因為玉石不像黃金,可以重新鑄造款式,敢這樣為客戶提供包換服務的,田錦維可謂是行業內屈指可數的。因為在田錦維看來,讓每一位真正愛玉的顧客擁有自己喜歡的玉石飾品,讓每位顧客都能夠感受到玉的魅力即是傳播玉文化的第一步,因此田錦維并沒有將個人得失放在第一位,而是將民族文化發揚光大作為第一任務。在田錦維看來玉文化代表的是人類起源,人的歷史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既要追求老子思想的“道”,“道”既道路,“道”不正則路不順,進而整個世界就會陷入混亂,人類世界就會陷入孔子所言的“禮崩樂壞”的境地。田錦維雖然看上去與其他玉石經營者似乎無二,但是其在思想上卻與一些玉石生意人有著本質的區別。因為他超前的認知,對玉文化的理解,對世界局勢的思考,對民族品牌的強烈責任感,這都是普通玉石商人所難以企及的高度。
從創業之初的學習經驗到資金的短缺,田錦維都一路披荊斬棘闖了過來,田錦維目前面對著奢侈品品牌競爭的壓力,然而他卻將壓力化身為動力,越是難行的道路越是說明其是通向成功的方向。因為好事多磨,沒有一條通向成功的道路是暢通無阻的。越是奢侈品競爭壓力大,越是要創立屬于自己的品牌,讓民族品牌在國際上綻放耀眼的光芒,讓玉這塊東方寶石被世人所熟知,這才是田錦維最大的理想。田錦維還有一個心愿就是希望國家能盡快成立中國玉石文化研究院。讓中國的玉石文化發揚光大,讓全世界來了解、認可、學習這一數千年的中國文化。田錦維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也能體現出中國文化自信。”田錦維覺得如果建立中國玉石文化研究院的話,瑞麗這個地方是很合適的。瑞麗的玉文化底蘊濃厚、玉石行業發達,可以讓更多的人來到瑞麗,除了欣賞瑞麗的美景外還能體驗瑞麗的玉文化,希望能得到相關國家單位的支持和認可。心中有大愛,才能站在更高的位置,擁有更廣闊的視野,田錦維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脫胎玉質獨一品,時遇諸君高潔緣。”,玉是人格高潔的象征,更是人心性與智慧的代表。田錦維從萌生鑄造玉石品牌想法開始到創辦自己的品牌,這過程正如一塊玉石原石到精美藝術品的雕琢過程。經歷千鑿萬擊,承受重重磨練,美玉出塵,田錦維也終于在玉石領域打響了自己的名頭,佛順緣也成為了行業新秀在玉石市場燁燁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