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辛亥革命勝利之后,被視為彼時中華飲食文化之代表的清宮御茶膳房從太和殿東側箭亭處移至后宮;直到1924年北京事變,溥儀出宮,歷經201年的積累、變遷,御茶膳房終在京師中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在新世紀2001年,經故宮博物院同意,皇家后廚房——御茶膳房,在新北京的北二環以里以民族企業的身份正式成立。77年之后,御茶膳房以北京御茶膳房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的形式重新映入人們的眼簾:古樸中不失新中式的端莊外觀建筑,以研習并傳承中華禮食文化為目標的體驗式門店,展現傳統與現代工藝想融合的車間展示玻璃櫥窗,可觀塘、品茶、交友、讀書的二樓雅座,無一不是古典與現代相融合之美的展現。
北京市東城區安定門內大街106號,北京御茶膳房總店,新中式風格,食盒形狀的門楣搭配黑色外墻,御茶膳房一直遵守的“宮份”從這里就開始了。
與清宮御茶膳房不同的是,如今的御茶膳房少了當年作為后廚房時的人來人往、忙碌景象,卻多了幾分閑適淡雅的感覺。
中式大堂會客廳為中心的體驗門店,中式傳統定制禮擔兩側整齊排列,為盡最大可能傳承中華禮食文化,八個禮擔均通過研究典籍還原而來,已申請相關知識產權。龍鳳呈祥石墻將上下兩層相連,將銷售廳及展品區間隔開的同時不失莊嚴之感。
如今的御茶膳房,除了后廚房的身份以外,還是一個展現皇家禮食文化的“大展廳”——龍鳳影壁后面的茶具展示架、門店東北角的“壽公、壽婆”非遺泥人、分布在門店各個展柜的各式宮廷食盒、二樓展架上的私人藏品,等,無一不是中華禮食文化的精華所在。來到這里,就可以在品味美食的同時,欣賞古典器皿之美,如同身臨其境般的感受當年“后廚房”及“內務府”努力營造的皇室之享。
北京御茶膳房七大事業部以清宮御茶膳房下設機構演變而來,其中最為經典的包括:主營婚慶、壽慶禮的喜壽盈堂(源于清宮壽膳房);主營中國傳統三節產品的節令禮食造辦處(源自清宮內務府制賞);主營御手工及日常宮廷糕點的御八七(源于主營帝后飲食的內餑餑房)、餑餑房(源于內外餑餑房);主營宮份茶的宮份茶房(源自清宮御茶房)。在時代發展的長河中,北京御茶膳房堅守著“皇家御廚房”的標準,選用更安全的食材、用更簡單的方法,制作更純正的中國之食。
如今,北京御茶膳房將在光陰里尋找答案,在探尋中開啟新篇章,沉淀內心,在保證符合現代食品衛生標準的同時,最大程度的還原宮廷制餅工藝,以“納古昔傳今禮,中華禮食雅致共賞”為主旨,傳播古今御茶膳房的國風國味,將皇家禮食文化帶入顧客的精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