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亮 ,一級書法師,高級書畫家,《羲之書畫報》簽約藝術家、孔子美術館簽約藝術家,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書法藝術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書畫家聯誼會會員、中國民族建筑研究會書畫藝術專業委員會會員、香港特別行政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書法家協會會員、廣州市書法協會會員、廣東廣播電視臺《南粵好少年》書法顧問。
林文亮,1951年生,自幼受家父林伯恒(五、六十年代廣州市著名書法家)的影響,酷愛書法,臨習顏、柳及二王,承襲其父書風形成自我風格,篆、隸、楷、行、草均可,尤以行書見長,并能篆刻治印。
其書法作品被津巴布韋總統、波蘭、斯里蘭卡領事和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荷蘭、日本、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等國家以及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的機構和個人收藏。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級詩書畫大賽金獎。被《中國書畫家報》、《人民美術》雜志刊登。印制《中國當代書畫藝術領軍人物大型文獻類珍藏郵冊》、《一帶一路首屆中歐藝術郵票鑒藏年郵冊》,入選日本國際書展。為2018年中國印花稅票冊《紅色稅收記憶》,郵票珍藏紀念冊《嶺南記憶》題字,為《嶺南文化百張名片》題字并創作35枚印章。被中央電視總臺采訪并邀為粵港澳大灣區書寫“灣區花正開”牌匾及長聯,在中文國際頻道播出和新聞頻道播出。在廣州電視臺合作制作的《情滿夕陽》欄目介紹其書法人生,在廣東電臺直播“招牌書法與城市文化”。作品被廣東省扶貧基金會接收。在廣東省第八屆殘疾人運動會等多個活動中進行慈善拍賣。被世界民俗文化交流聯合會授予“文化匠心公益使者”稱號。
林文亮能文能武,在1959年曾獲得廣州市武術比賽兒童組單項刀術第二名,1963年獲得廣州市武術比賽兒童組刀、槍、劍、棍、拳全能總分第一名。
傳承家學弘揚文化的名家
——林文亮作品欣賞
孔子美術館館長:江繼良
書法家的成長是講究功力基礎的。功底深厚更要從童年練起, 書圣 6 歲作書是一例。觀看林文亮先生的書法,可見一招一 式相當精彩,書法底子很深,這就是有功力基礎支撐的原因。進一步了解,得知林先生自幼傳承家學,受其父親引領早入 翰墨之門。提到其父親林伯恒老前輩,許多人是耳熟能祥的,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是非常有名氣的書法大家,走在廣 州的樓堂店鋪,常可見其墨寶寫的招牌。要知道,在那個年 代書法家的名氣都是這種金書錦字積淀并升華而成的,人們 對這樣的書法家極其敬仰。于是,林文亮先生的書法成就, 就帶有深厚家學的傳承功夫,這個和二王相傳、大小歐陽、米芾傳米友仁的書法文化傳承現象是一致的。
林文亮傳承家學很到位,弘揚文化很努力。作為一名優秀的書法家,他的藝術作為不僅在書法的磨礪上付力持久,在文化交流活動中也非常有建樹,是文化交流的帶隊式人物。他的書法在國內藝展中獲獎很多,層次很高,一些書法作品作成了郵品發行,這是國家文化名片的收獲了。再者,對他的書法作品收藏在國外也有一個成熟的體系,許多國家政要、文化界名流、文館機構都非常喜歡收藏他的書法作品,是因
其作品帶有東方文化的顯著品位。熱心文化事業,有公益慈善心,則又展現了他德藝雙馨的修養。他是一位文人,也是一位武術家,順著他文武雙全的修養路徑,看他的書法作品, 別有洞天。
書法正宗文化的延續就是一場莊嚴的朝圣,有人半路放棄, 有人卻矢志不移地走了下去,很顯然著名書法家林文亮先生是后者,多年來致力于書法研究與創作,并不斷地從古法今帖中汲取書法營養,所謂十年磨一劍,經過長年的翰墨修養, 使他的思想情感和書法文化融為一體,展現出了譜寫書法正宗氣象,弘揚書法文化的跌宕流逸!
觀賞他的書法作品系列,諸書皆成,又常以行草書作為創作的主體,作品下筆時而縱筆如飛,快利不束,時而不慢不 越,乍合乍散,筆力使轉頓挫,落落大方,運筆無論是暗揉絞轉,還是突放急斂,筆筆均是筋骨內含,自出體感,猶如蛟龍奮躍,更如駿馬斫陣,且作品中還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 筆墨和始料未極的構勢,這種蕭然灑脫的筆法,使得整個字 體頓現霞卷霧舒,云行水流之勢,處處透著作龍蛇駕鸞鳳般 的靈動。武術家寫書法,就是不一樣,干練痛快!
林文亮先生的書法在墨上是深得謹嚴之矩規,又深具靈逸之
神瀟,反映在作品中便是既有傳統規矩又不失筆墨瀟灑,濃淡含情,動合法度,墨調時而肆意張脫,時而平和樸拙,充滿了張力,干裂秋風,潤含春雨!創作時的筆和墨,已經是渾然一體了,洗去世俗的濁氣,寫意文人書法的淡泊氣息, 氣韻生動,形神兼得。
在書法的結構上他的書法沒有囿于習慣與流俗,而是巧于變妙于新,常給人以帶來出其不意,柳暗花明的結構謀策感, 這是意在筆先所致。讓作品頗有奇峭清秀,湍悍疏整的書法意韻,有的如高山壁仞,有的如清秀楊柳,不論哪一幅作品, 書法形貌皆是恣意橫生又整穆安然。以上是對他行草書法的整體觀感,筆力很爽利,筆感很痛快,除了傳統意味濃之外, 也有許多結構形態創新的嘗試,力圖讓書法表現出雅俗共賞的姿態,書風很傳統,也很接地氣。
又見其篆書剛柔相濟,楷書嚴謹精到。特別是隸書入古而不泥古,既有漢風遺韻,又有時代氣息,用筆峻急處斬釘截鐵, 舒緩處緩水慢流,聚正大氣象,納百川氣勢,作品全然沒有亦步亦趨,食古不化的俗筆造影,此等隸書可答天地正氣, 隸屬不俗!
面對浩如煙海的書法文化和群星璀璨的書法寶庫,林文亮先
生從不嘩眾取寵,作張揚浮躁之氣,而是于本源上得書法的真髓,寫翰墨真諦,是當今翰墨的文化傳統的成功者,其數十年的碑帖之功,造就了妙而不浮,謹而不滯的書法風格, 更是使筆墨在疏密中開合在濃淡中讓傳統書法的審美意象 在當代煥神,此為個人修養,也是一種帶有公共屬性的文化功德!
玩轉筆墨,書寫人生
——賞著名書法家林文亮先生作品有感
肖紀有
我常想,藝術創作抵達一定境界時,應該都可以進入玩的狀態——自然而然,隨性而發,隨心所欲,書法藝術也是如此。
陳丹青老師對書法有過一個8字總結:碑不如告,告不如書。即,石刻的碑文不如墨寫的文件,墨寫的文件不如私信的草稿,言下之意就是,那些不經意間留下的文字往往最能體現真正的書法魅力。被譽為天地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是王羲之與好友酒興正酣時的即興之作,待其酒醒之后,再怎么寫也寫不出那種韻味了。這就是玩的境界:不刻意去琢磨書法的章法與筆法,卻又能自然而然地駕馭它們,使之達到隨性狀態。這種狀態,只有具備嫻熟的筆墨功底,又對書中內容了然于心之后才可能達到。
所以說,書法之玩,自然不是那種不著邊際的耍弄,不經苦練,沒有扎實功底的人,隨性而為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潦草行事罷了,再怎么玩也玩不出書法的韻味,更不用說進入藝術的至高境界。
林文亮老師自幼隨父學書,深得顏、枊、二王書法要領,在篆、隸、楷、行、草上皆有頗深的造旨。
所以他操控起手中的筆墨時就可以游刃有余,做到筆隨意走,墨隨心灑,使筆墨之韻與文字內容完美的融合一體。比如他的作品《放下》,“放”字濃墨重彩,有如一團黑云凝聚心頭,有如千斤磐石壓在胸口,就在你感覺到被壓得喘不過氣來時,一個“下”字如一條飛瀑傾泄而下,一瀉千里,暢快淋漓……兩個字融合一體,給人一種如釋重負的輕松與愜意。當我們在作品意境的引領下,放下心中的包袱,松了一口氣之后,一旁落款處,三行清秀而勁道的行書再款款道出了林老師對“放下”的理解:提起千斤重放下二兩輕,一念放下,萬般自在,心平氣和,順其自然。欣賞這樣的作品,不僅能給人美的藝術享受,更像是一劑充滿智慧的治愈良方,讓人豁然開朗。再如《舍得》,“舍得”兩字筆墨流轉自如,濃淡隨性而為,有一種來去自然,得而不喜,舍而不悲的灑脫與自在。后面的行文更是讓人醍醐灌頂:舍得是一種智慧,有些東西該珍惜,有些東西要舍棄,得而不舍非仁善之心;舍得是一種贈與,施之不求,求之不功,患得患失者最苦。
這種閃爍著智慧光芒的書法作品,看似隨性而為,實則是林老師豐富的人生閱歷、良好的文化修養與嫻熟的筆墨技巧融合一體的結晶。
林文亮老師經歷坎坷,吃過很多苦,也受過不少氣,但他把這些經歷都當作是自己的財富,不知不覺間也成為他書法創作的源泉。他的作品涉獵內容甚廣,有很多就是他從親身經歷的生活中總結出來的人生感悟,讀之發人深省。他告訴我,玩書法的人,如果筆墨功底不到家,就無法表達文字的內含意蘊,即便勉強為之,也難以得心應手;同樣,如果沒有足夠的文化修為,如果對生活、對人生沒有足夠的感知能力,僅靠嫻熟的筆墨技巧,也只能是一個寫字寫得好的匠人。只有內外兼修,才能自然而然地把書法的內容與筆墨技巧完美地融合起來,才能讓手中的文字演繹成一副完美的書法藝術作品。
林老師還善于篆刻,他正在創作的“百福百壽” 篆刻作品,融篆刻與書法于一體:印章刀法樸拙自然,沉穩大方;書法落款行文雋永,筆意悠長,著實耐人尋味。我們好生期待他的這本《百福百壽圖》早日問世,以饗讀者。
葉培貴,1968 年生,福建南平順昌人。1991 年本科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后師從歐陽中石先生于1998 年在首都師范大學獲文學(書法)博士學位。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03 年—2007 年任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院長,現為中國書協第八屆副主席、北京市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館專家委員會書法藝術工作組專家成員、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理事、北京大學書法研究所和中南大學藝術學院兼職教授,北京唐風美術館特約書法家。 甘肅書法院藝術顧問,中華書畫名家研究院顧問,擔任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評委、文化部第十四屆群星獎決賽評委、中國美術館當代名家書法提名展藝術委員會委員,入選北京市委宣傳部“文藝人才百人工程”、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師、九三學社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