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毅峰,字恒源,號布衣學人、半隱居士等,當代中國學者書畫家,1963年生于廣州地區,自少年時代起就愛好美術和文史,1987年畢業于深圳大學工藝美術專業。后在從事工藝美術設計之余開始研習書畫及藝術理論,旁及“經史子集”,并從早期偏重于西洋文化藝術方面的研究探索逐漸地轉向于中華文化學術藝術方面的研究探索,尤其對“魏晉玄學”、“宋明理學、心學”以及傳統經典畫史論特別是中國傳統“文人畫”理論集大成者書畫大家董其昌的“南北宗”畫論學說與“石濤畫論”以及近現代的黃賓虹、潘天壽、傅抱石等大家的畫論有著獨到精深的研究和見解。劉毅峰先生又曾得到關山月(已故),黎雄才(已故)、黃篤維(已故)、晏濟元(已故)、王貴忱、劉濟榮等前輩書畫大家和學者的指點,于藝術創作實踐及學術理論上“更上一層樓”,并以中國傳統美學思想和“論從史出”的傳統學術精神作為構建自己的藝術理論框架,將“藝”與“道”緊密地結合起來,逐漸形成了自已的藝術理論系統,并始終堅持以“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推陳出新”、借古開今的指導思想貫穿于其理論之中,近現當代的許多著名書畫大家的藝術評論文章均出自其手筆。其文每以博古通今之學識而又深入淺出的語言透徹地闡述其中的道理,被有讀者稱贊為“文章大氣中不失細膩,現代中透著古風……”,并似有“筆鋒中常帶感情”,常對當今中國藝壇所存在的不良風氣現象提出頗有深度的批評。劉毅峰先生為原廣東書畫藝術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原中國新聞出版社《廣東書畫》雜志副總編、原《中國書畫家報》學術刊總編、原《中國藝術》雜志總編、原《中華名人》雜志藝術顧問、原“幸福廣東”組委會文化藝術委員會副會長、原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原中國書畫家協會學術理論委員會副主任,現為東方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南畫院副院長、中南書畫院副院長、一級美術師、《文化投資導刊》常務學術顧問、洛陽伊川邵雍易學研究院高級藝術顧問、《國藝》期刊雜志編委會主任、國藝春秋藝術館常務學術顧問。
劉毅峰作品賞析
劉毅峰先生藝術上最具品牌影響力的是其原創的“散鋒山水國畫”。據劉毅峰所述:其“散鋒山水國畫”主要是受到傅抱石大師的“散鋒畫法”影響啟發發展而來的,早期并曾得到中國畫大家黎雄才和劉濟榮兩老的鼓勵和肯定,再加上此“散鋒畫法”與自己的性情以及審美趣味偏好相適應,才促使他一直堅持走這“散鋒山水畫”藝術創作之路。而劉毅峰經過了這么多年在此藝術創作實踐上的不斷探索,并堅持以“中畫為體,西畫為用”的藝術創作指導思想,融會中西之畫法,逐漸形成了一種既能體現中華文化氣象和中國藝術精神又具有個人藝術特色以及南方特色的“散鋒山水”畫風。劉毅峰的“散鋒山水畫”,按其創作“心得”所述:是將“山水”作為中華文化的載體,借此表現他對于中華文化之理解,表現中華文化之“美學”精神氣象!這里面有“儒家”的“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之審美追求;有“禪宗”超凡脫俗的“寂靜空靈”以及“不執著于形相”之審美追求;更有“道家”的“上善若水”以及崇尚“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之“大美”,以“自然”為宗、“道法自然”、物我為一、“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等之審美追求。劉毅峰以“山水”作為繪畫題材,作為文化載體,以“散鋒畫法”的“筆墨語言”和中國畫藝術所特有的不受“時空”約束限制的“散點透視法”,最大限度地淋漓盡致地表現他對中華文化之理解。他說在中國山水畫藝術史上具有承前啟后劃時代意義的清代石濤大師畫論中有云道:“畫者,從于心者也。”他深諳此“藝道”,故他筆下的“山水”,不是任何客觀現實世界中的“山水”,不是“寫生”而來的“山水”,而是“萬類由心”,“以心造境”,即是他心中“理想化”之“山水”,是他對中華藝術文化理解“消化”之后轉變成“藝術形象”之“山水”,也可以講是更多地追求“大美不言”的“自然天趣”之”大美”而非“人工雕琢”之美之“山水”,又是具有“宗教大愛”情懷的“人文精神”之“山水”,也是能體現作者的現代“隱逸情懷”之“山水”。故其“散鋒山水畫”作品之所以能蘊藉“內美”而耐人品讀,愈看久愈耐看愈多東西看,畫盡而意在。他那獨特的“融會中西”的“散鋒山水畫法”,把“水”的“靈性”、“靈動”氣象以及“上善若水”之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通俗上講就是把“水”的精神氣息畫“活”了!那“筆端中常帶情感”之“筆墨”無不透露出作者對自然和生命的熱愛。所以品讀劉毅峰的“散鋒山水國畫”,總感到有一種抑制不住的“激情”在勃發,有一種旺盛的生命力在張揚……通過他筆下的“山水”表現出來,充分體現出集中國文人畫理論大成的董其昌宗師在畫論中所言的“所謂宇宙在手者,眼前無非生機”之藝術精神!這種“筆端中常帶“之”情感”,可以講在其“散鋒山水畫”的藝術創作中獲得最大限度之釋放。(源自《人民日報傳媒平臺》)
劉毅峰作品賞析
《 融合中西畫法,寫中國山水意象》
--記學者書畫家劉毅峰先生
“化腐朽為神奇”,這是對藝術家的形容。學者書畫家劉毅峰就是一位可以化腐朽為神奇的藝術家。一幅好的山水畫,畫家都會用自己的精神去體悟,要使自己如臨其境。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找到其靈韻所在,才能把靈韻深挖放大,使這意境變得神奇有趣。“化腐朽為神奇”并不是憑空捏造,而是學識、學養與技法的高度合一體現,并蘊含著很深的哲學思想,在山水畫創作中表達傳統中華民族文化之精髓,故既體現有“情趣”更有“理趣”,讓人嘆為觀止!
我以為劉毅峰的山水畫作,乃為一種“文化性”大于“繪畫性”的中國畫,蘊含以“道家”崇尚“自然”為主導等美學思想精華,能體現中國傳統的“文化精神”,有“化陽剛為陰柔”的意象,也就是寓陽剛與陰柔之中、含蓄之中又復歸于一種非人工刻意雕琢的“自然美”狀態。劉毅峰筆下的山水畫作既厚重又靈動,并且墨與色呈半透明感而又層次分明,復雜的筆墨關系又得以和諧統一。劉毅峰的山水畫作能體現筆墨意象的生命狀態和它獨立的審美價值,體現“文人畫”的“寫意精神”!而西方繪畫更多的是體現科學的思考方式和科學的藝術形象,而劉毅峰的畫作更多的是體現“中國藝術精神”!劉毅峰畫畫擅用“破筆散鋒”。一支筆在他手中來回翻滾變化,一種風格獨特的山水畫作多是用“散鋒畫法”寫出來。他在運筆時利用筆根及散開的筆鋒橫皴豎擦,信筆揮寫,把筆的性能和潛力發揮到極致。其破筆亂皴之畫看似雜亂,不守規則,但線條亂而有章法,整體風格和諧統一。劉毅峰作畫很會利用腕力,就是腕上的功力,故有力透紙背之感。他行筆的時候按照自己的思路意向,心到筆到、筆到意到、筆隨心走,他真是隨“意”來創作的。劉毅峰的山水畫有一種超凡脫俗的境界,有一種不為世俗干擾的隱逸情懷。在那些變幻多端的墨彩水氣中,畫出山川、樹木、怪石、流水等的意象,雖看似貌不經意地信筆寫來,卻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合一的反映,是藝術境象而非自然景觀的展現,故能讓人感受到夢幻般的山水意境意象!這是畫家“心中”的“山水”!
總體而言,劉毅峰的山水畫作是走“融合中西型創新”探索的藝術路子,其“散鋒皴法”的“筆墨”與充滿動感與自然美以及富有現代氣息的青綠為主的“點彩”,“筆墨”與色彩的對比相得益彰,使畫面顯得“氣韻神彩”更為生動,充滿生機氣息!一幅幅寄情于景,寓理于景的畫作,構圖精妙、意境深遠!給人以行云流水般的暢快之感!
劉毅峰的山水畫在經營構圖上似乎很注重形體結構與畫面的整體感效果,擅長表現氣勢磅礴的大山大水,布局比較主動,采取高遠、平遠、深遠等相結合的“散點透視法”,遠往取其勢,近取其質,宏觀的廣大與微觀的精微共同構成了中國山水畫觀賞的文化內涵。確是能體現中國藝術文化精神意象的山水畫作品。
華夏翰墨藝術研究院著名評論家:薛然
2021年6月30號
劉毅峰作品賞析
劉毅峰作品賞析
劉毅峰作品賞析
劉毅峰作品賞析
劉毅峰作品賞析
劉毅峰作品賞析
劉毅峰作品賞析
劉毅峰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