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消息:近年來,作為國家重點扶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以疫苗、抗體、重組蛋白藥物為代表的生物制藥產業成為當今醫藥行業中發展最快、活力最強和技術含量最高的領域之一。然而,相對日漸旺盛的產業需求,以創新驅動的生物制藥產業亟需具備原創藥物研發能力的人才。
醫、研、學、產融合貫通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本世紀初,為解決復雜創面和慢性潰瘍難愈合、國內無可用藥物的臨床難題,溫州醫科大學開始了研發生物創新藥物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GF的歷程,并成立了“以‘創新藥物研發鏈’為主線的生物制藥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和實踐”項目組(以下簡稱“項目組”)。
自2005年起,溫州醫科大學以浙江省教改課題“生物制藥產學研一體化模式培養創新和高素質人才”為引導,率先提出以“創新藥物研發鏈”為主線,始于醫、行于研、導于學、投于產的醫、研、學、產全鏈貫通、深度融合、良性循環的生物制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于2008年應用于該校生物制藥專業,經過13年的教學研究與實踐,成效顯著。生物制藥專業入選國家一流專業。
細胞生長因子類創新生物藥物的研發過程,就是該校生物制藥人才培養新模式探索的過程。項目組以科研促教學,以學科發展帶動人才培養。
該校項目組在頂層設計上,以培養能從事創新藥物研發的生物制藥人才為目標,構建以“創新生物藥研發鏈”為主線的人才培養模式;在課程體系上,緊扣創新生物藥上中下游各關鍵環節,設置創新藥物課程群,引導對生物藥物創新元素和產業鏈的理論認知;在教材建設上,圍繞人才培養核心目標,出版創新生物藥物理論和實驗系列教材;在實踐教學上,建立“四融合”(科教融合、產教融合、醫教融合、校地融合)協同育人體系,學生作為執行者完整參與到創新藥物的研發、生產、臨床應用過程中;在師資建設上,構建外引內修的教師隊伍建設長效機制,打造具有創新生物藥物研發經歷、臨床協同和教研融合能力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在質量保證上,牽頭制定《生物制藥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并向全國115家生物制藥專業辦學點推廣。
目前,“以創新藥物研發鏈”為主線的生物制藥人才培養模式,已被國內90多所高校專業點借鑒應用。
在教學實踐中探索解決協同科研與育人難題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探索中,該項目組致力解決如下3個教學問題:生物制藥專業課程體系與創新藥物研發鏈條脫節;生物創新藥物校企醫協同育人實踐平臺存在短板;具有創新藥物研發經歷和教研融合能力的師資薄弱。
打造多學科交叉融合的課程體系,為創新生物制藥人才培養提供可復制的課程清單。該項目組改革生物制藥課程體系,實現專業課程與“創新藥物研發鏈”緊密銜接。該課程體系除必修的基礎課程群(如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學)、專業基礎課程群(如化學課程群、生物課程群、藥學課程群),專業課程群(包括:生物制藥工藝學、生物制品學、發酵工程等)、實踐課程群以外,開設臨床醫學課程群,包括臨床醫學導論、臨床藥物治療學等,開設創新藥物課程群,以細胞生長因子創新生物藥作為具體案例,包括創新藥物與轉化醫學、創新藥物與產業化、創新藥物的臨床研究、創新藥物注冊申報等。該課程體系已培育出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省級一流課程13門,生物制藥系列教材1套(15本)。
打破產學研醫壁壘,并融合創新為生物制藥專業人才培養提供可借鑒范本。學院創建“產學研醫一體化”的“四融合”實踐育人環境,補足生物制藥實踐教學平臺短板。該項目組將實驗教學(學)、實習實訓(醫、產)和科研實踐(研)有機融合,建立“四融合”實踐教學體系,即科教融合、產教融合、醫教融合、校地融合。
科教融合——校內開設創新藥物開放實驗平臺。學院依托2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浙江省生物技術制藥重點實驗室以及生物醫藥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每位學生在導師指導下,須完成一種細胞生長因子或重組蛋白藥物從上游到下游的全過程操作;同時,依托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使學生仿佛親臨生物藥企生產一線,為實際工作打下基礎。
產教融合——開拓多資源產教融合示范基地。該校在海正藥業、泰格醫藥、石藥等10余家企業建立“企中校”-產教融合示范基地,與科倫藥業共建“醫學學科發展研究院和創新藥物聯合研發中心”,利用企業真實的生產環境,培養學生職業技能,共享學校優質教學資源,實現校企深度融合。
醫教融合——與醫院深度融合。該校設立以臨床需求為導向的藥物研發實踐平臺,圍繞細胞生長因子與代謝、心血管、燒創傷、中風等疾病領域,在20余家醫院建立了臨床學科基地,引導學生形成從“臨床發現問題——實驗室解決問題——臨床應用”的轉化醫學思維,培養學生建立“新藥研發的本源是滿足臨床需求”的認知。
溫醫大慈溪生物醫藥研究院揭牌儀式 供圖 溫州醫科大學
校地合作——與地方政府共建學生創新創業訓練平臺。如:杭州生物醫藥研究院、慈溪生物醫藥研究院、樂清生命健康產業園、中國基因藥谷等,由政府進行統籌規劃、企業發揮重要主體作用,以生物制藥人才培養為主線,社會組織供需對接。該校通過共建工程中心、研發中心、實驗室等形式,提升產教融合發展水平,探索中國醫藥領域產教融合的新模式,為學生校外實踐搭建了良好平臺,助力生物制藥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訓教學。
該項目組“產學研一體化”的“四融合”實踐教學體系,已培育出國家級創新創業基地1個、省級產教融合、實踐教育基地4個,出版“實踐教學創新系列教材”一套共10冊。
打造具備科研、教學、研發能力的高水平融合型師資隊伍,為專業師資培養提供可行路徑構建外引內修的教師隊伍建設長效機制,打造具有創新生物藥物研發經歷和教研融合能力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團隊擁有院士、杰青、優青、萬人、百千萬等國家級人才10余名,他們擁有豐富的創新生物藥物研發經歷,為使學生從這些優質資源獲益,每位國家級人才開設至少一門創新課程,或每學期開設至少2次創新講座。同時,他們擔任本科生導師,實際指導學生完成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指導學生參加大學生“挑戰杯”競賽,申請學生科研課題等。
該校每年選派中青年教師深入企業生產一線培訓,已累計67人次;到國內外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進修,累計54人次。
內修的同時,積極做好外引工作。該校已聘任校外科研院所、醫院及企業專家37名,與校內教師聯合,實施每位學生“雙導師”;引進企業工作背景博士9人。
通過外引內修的長效建設機制,打造了具有創新生物藥物研發經歷和教研融合能力的高水平師資隊伍。該校已培育浙江省教學團隊2個,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位、全國優秀教師1位,浙江省教學名師2位、優秀教師3位、教壇新秀2位。
基于創新的生物制藥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已結出累累碩果
該項目已為我國生物制藥行業培養了一批具有創新藥物研發能力的生物制藥人才。其中,很多人成為行業的中堅力量,在創新生物藥物——三個生長因子(FGFs)基因工程一類新藥的研發和生產及臨床新用途的發現和使用中做出重要貢獻。該校生物制藥專業學生通過在校期間參與創新藥物研發,獲“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二等獎共7項,創業計劃競賽金獎1項,銅獎3項;中國“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金、銀獎各1項,銅獎3項;“全國大學生藥苑論壇”創新成果一、二、三等獎共5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立項25項。
該項目成果的核心內容已在校內外廣泛推廣,不僅為武漢大學實習實踐教學提供了參考,吉林大學生物制藥專業在2015版和2018版的教學大綱的修訂中,也重點參考了該校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組牽頭制定了“生物制藥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并向全國推廣。該項目組作為教育部藥學類專業教指委生物制藥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設計并完成了“全國生物制藥專業本科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庫”的填報,首次對我國所有開設生物制藥專業的高校辦學情況進行了詳細摸底,得到了第一手豐富、詳實的數據,并在此基礎上,牽頭制定《生物制藥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已召開4次“全國生物制藥專業教學研討會”,向全國推廣。
該項目組在取得的人才培養實踐經驗成果后,積極建設了一批一流課程、教材、教改論文并被廣泛引用。以“創新藥物研發鏈”為主線的生物制藥專業課程體系孵化了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1門,省級一流課程13門,總學習人數突破二十萬人次,后臺數據顯示被沈陽藥科大學、東南大學、福建醫科大學等近40所高校選用。所出版的實踐系列教材以及生物制藥教材,總印刷冊數近5萬冊,被30余所高校采用。(文 馬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