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影響力人物——章羨仝(二)
章羨仝,男,浙江紹興人,先駐河北石家莊,傳統文化傳播者,當代風水名家百強,百名行業杰出人物,《名家推薦》欄目特邀嘉賓,中國影響力人物數據庫收錄名家,《決策中國》智庫聯盟副理事長,現任河北祥圓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同時章羨仝老師也是千年歷代單傳姓名學隱派傳承人,道家全真派傳承人,道家正一派傳承人,佛教唐密三十五佛大禮懺傳承人,大道風水傳承人,易數神斷傳承人,玄學九天道法傳承人,借物煉心——“生活道”創始人。現中管院(中國科學管理研究院)聘請章羨仝為“品牌強國科技智庫專家”。
章羨仝對《易經》風水學、外應學,奇門遁甲、易數神斷,佛學、道學、儒學、中醫、玄學、太極、琴棋書畫、茶道、香道頗有造詣。在從事教育工作前,章羨仝曾是一名軍人,愛好廣泛,曾搞過二次“個人書畫展”。退伍后經商,曾是六家公司,一家學校,一家雜志社投資方,職務是董事長、校長、社長。接了千年歷代姓名學單傳后,師找徒,傳男不傳女,一脈相承后,一直從事有關傳統文化工作。章羨仝老師為了體驗僧人生活,專門在泰國短期出家過托缽生活,他的使命,“如何讓世界大同”是終身奮斗目標,自創“借物煉心”——生活道,受廣大修行愛好者的青睞與實修。讓人類開啟智慧,回歸本源,也是他終身追求與使命。
《悟后啟修如何應世》
章羨仝
我們前面已共同學習了修行為什么要開悟?如何修行才能開悟?
今天共同探討第三個主題,悟后啟修如何應世?在此之前,我們再回顧下,修行為什么要開悟?
開悟是個體的小我與法界大我相容相連,從原有的無明系統進入明覺系統,也就是通俗一點講,從原有學到的固定知識層面提升到無限的智慧層面。
那知識與智慧,如應對今天的個人,還是企事業,還是整體社會有什么好處?
如按企業來說:智慧層面能讓企業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可做行業領頭羊。
為什么?因為企業發展離不開創新,但覺性開啟,就能創新,創新就能做時代的先鋒,自然不會落后于其它企業。
因為有一句話:“知識來自于記憶,而創新來自于智慧。”
今天的企業要蓬勃發展,應對瞬間萬變的信息時代,創新的智慧是少不了,智慧是尤為重要,所以企業要更快更好更有利發展,修行就是打開智慧的大門,所以,修行比什么都重要,因為企業的核心動力是創新,只有修行才能與本源智慧相連接,知識只能跟隨與模仿,永遠在人家后面追逐,智慧可無限創新。
有句話叫:先知先覺者先富,后知后覺者后富,不知不覺者不富。
那對于個人來說,如真正明心見性后,可能只有自己知道,別人是難以知道,為什么?因為你處事是非常靈活,靈活到比俗人還俗人,會讓不明者覺得分別心也重,也與世俗人一樣,但你自己知道,對方只知道其表,不知道其內,對于天下的蒼生,單以人道為例,是難有人看得清楚。
譬如:為一件事,能所脫落的人可能也要罵,也要笑,也要哭,也要爭,也要與人家評理。也許你會問:修行人不是與世無爭嗎?也不打不罵嗎?為什么這個修行人要?因為世上本沒有好壞,那為什么他要去評理、去爭、去打、去罵、豈不是俗人中的俗人?那里像個修行人?是的。那是你自己的認為。
但我今天要講的是,真正的修行,在入世中,該打時要打,該罵時要罵,該大笑時大笑,該大哭時大哭,該爭時要爭,該并理時要并理,這才是真正的修行者。
講到這里,可能會顛覆了很多人修行的認知觀點,這是為什么?
好!今天就以此話題展開探討與深究。作為紅塵中的人,每天會應酬大大小小,五花八門的繁雜事非常之多,如何把控自己,應對世事,其實佛經也講到,四個步驟,苦,集,滅,道。
第一步,苦——講的是接受它;在接受中會出現形形式式的人,明確告訴自己,先接受,不管是有理無理都先接受,這個娑婆世界本是一場夢,好壞只是知見。
第二步:集——就是面對它。面對此事是否能有合理的方式方法處理。
第三步:滅——處理它。在處理中,會碰到有理的,無理的,順利的,不順利,逆道的,順行的,強壓的,你都要面對應付,如修行人是不爭,不并理,與世無爭,那不是入世,入世就要以入世的規范準則行事。
如在入世中好說話,事事讓,事事好說,像今天的社會遲早給人“做魚肉”,這不是正確入世中修,該出手時就出手,不出手時不出手,這才是正確面對。
在上面看來,以上是不是與凡夫一樣處世,與俗人不是無二無別嗎?是的!但關鍵一點沒有講:這關鍵點就是“我知道”三個字,這三個字是核心關鍵所在,也就是讓我抽離出來,相當于一個我在處世,一個我看著在處世,是不黏著的,這才是入紅塵大修隱于世的關鍵所在。凡夫是黏著,抽離不出,高興時就高興,痛苦時就痛苦,六根與六塵黏在一起,“能”與“所”脫離不了,自然與五臟相連,過于高興時,喜傷心;不高興,發脾氣時,怒傷肝;害怕時,不安時,恐傷腎;傷悲哭泣,憂愁時,悲傷肺;過于焦慮,思慮多,思傷脾。
五臟之病由此萌生,如能與所脫離,六根與六塵斷開,相當于抽離出來看事,五臟也自然不連,病從何來?
一個我在做,一個我在看,然后去應對,有時自己對自己應對后,對方的反饋覺得好笑,為什么?因為假我在處世,本我在看,本我不陷入其中。
這個世上,該應呼時必須的應呼,如假我不去應呼假的世界,一個個貪心不知足,很難立足之地。但你自己要明白,這只是假我的應對,內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己本我不深陷于其中。這樣的應世,才是大自在,大安樂。有這種心,第四步,道,就自然應對了。第四步:道——放下它。
一切在假像中,以假(借)修真罷了。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這個紅塵世界,應對的有小人,大人,好人,壞人,真人,假人,方方面面,小人應小人禮,大人應大人禮,君子應君子禮,壞人應壞人禮,要一心多用,要審時度勢,不可刻舟求劍。
講一個故事:趙州和尚年紀大時,趙王來拜訪他,他躺在禪床上并沒有下去迎接,趙王也不計較,來到以后禪師說了,“大王呀!老僧年紀大了,身體不舒服,所以只能夠躺在禪床上跟大王相見。”
趙王不但沒有責怪,反而更敬重他了,覺得這個是本色修行,不會去趨炎附勢,不會去攀緣權貴,更加敬重他了。
趙王走了以后很高興,所以派一個手下的將軍送了很多的財物來布施給寺院,來供養寺院,這個將軍帶了很多財物來的時候,趙州禪師聽說了,馬上命令弟子們搭衣持具,到山門口排班迎接,這個將軍當然也很高興,覺得我來寺院,這個禪師這么尊重我,也很高興回去了。
走了以后,弟子們奇怪了,就來問禪師說:“師父呀,很奇怪呀,趙王來的時候你躺在床上見,他的手下來,您反而到山門口親自迎接,這么隆重,為什么要這樣呀?”趙州禪師說了:“你知道嗎?上等的人來,我就在禪床上以本來面目跟他相見,中等的人來了我就在客堂等待他,下等的人來了我就親自到山門口去迎接他,免得他怪我不尊重他,小人心胸狹小。”弟子們說:“哦,對!”
所以,紅塵應世要應地制宜,應事制宜,因時制宜。對于我本人,在紅塵中應世,也會常呵斥一些不開巧的人,如有些人講理是講不清楚,呵斥,罵,反而罵醒了。不管何種手段,目的只有一個,既然今世相見,說明有緣,都是為對方好。有沒有碰到不講理的,也有,那與對方爭嗎?
該爭時要爭,但前提是有理,無理不可爭,紅塵中如有理中不爭,那就是“軟杮子”,生存都很困難,特別是今天的社會,但往往好多學道修行者,學道要與世無爭,什么都讓,那是不如法的,入世有入世法,入世法就以法律法規作準則,出世有出世法,出世有經典為準則。
這二者不可互相交叉運用,往往好多人修行,入世法務實到出世法中,這樣去做,是犯大忌。講一個實例:在北京有一個比我大十幾歲的同修,他懂得很多,功能也打開了一些,在北京西直門開了一個自然療法場所,租了一大套房子,每月開銷一萬多元,他一開始給別人治療各類病,也的確治好了好多人,但有一點,他是不如法的,就是收費,他讓人隨緣給,沒有定價,一開始人家給,但病不是一次就好,第二次,第三次既然隨緣,好多干脆不給錢了,有的新來客戶,看到對方不給錢,新來客戶也隨緣,也干脆不給,時間一久,幾個月下來,房租費都成問題,但客戶反而越來越多,但錢見不到,后來,修為如此好的人,最后發脾氣了,一發脾氣就火煉功德林,最后,就開不下去,關了門。
但在人家口碑中,幾乎難有人說他好,為什么?因為他在入世中用出世法,紅塵有紅塵的規矩,治病給錢是天經地義,但他越了線,越了入世被出世的線越了,最后火煉功德林,等于義務干活賠了錢,人家還說他的不是,費力不討好。
入世中要先小人后君子,而不是先君子,后小人。有多少人,在紅塵中修行,對方說:你是修行人,給我們便宜點,或干脆免費。對不起!紅塵入世有入世規矩,不可越規,至于優惠與免費是自己把關,而非對方開口,隨對方走,那就難以自拔,我看過好多修行人,在經營中,對方提出要求,然后對方說:你是學佛的,給我們免費類的話題,自己一想,是呀!學佛要慈悲為懷,不收了,那就是上面的例子,最后火燒功德林。
所以入世修,要入世規矩,出世有出世修法,但你自己內心要非常明白。二者不可互相交叉用。
不管是出世還是入世,要一心二用,一心多用,要“我知道”,我知道了就不會迷。要抽離出來,一個我在做,一個我在看;在做的我哪怕是打人,罵人,都是為對方好,也是如法,目的是啟迪對方;如為了討好人家,做好好先生,黏著做事,哪怕做了好多好事,有目的性的,也是不如法的。
所以心的把控就在于六根與六塵的分離,做到不黏著。黏著了就會有情緒,就會有苦。不黏著,笑傲江湖,從容自在,游戲人生,了了分明。
所以證悟很重要,證悟才能讓能與所脫離,這個零界點很關鍵,如一盤花要開花時,需要溫度,濕度,土壤,陽光,氣候,季節等都分不開,缺一不可,沖破這個零界點,花才能開。
脫離輪回不是死后才明白的,而是今世就要證得,就要明白,不要等生病快要離世才想去修,那是臨時抱佛腳,得不償失。解脫也不是會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這五通就是脫離輪回,那是錯的,人死了,這五通人人都會有,但只有漏盡通,才是解脫輪回的根本,這漏盡通就是活在世上的能所脫落,這一點非常關鍵。
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有人問我,什么樣是見悟?什么樣是證悟?能否舉個例子,能讓大家聽明白的?
好!講一個購房例子:假如有一套房子需要一百萬,但有二種方式可選擇付款可獲得;第一種,當你存到一百萬時,去買這套房子,但往往好多人存到七、八十萬時,人也老了,快要離世了,這生買不了這套房子。還有一種人,他為了要獲得房子,他會選擇分期付款,先住進去,住進去后,慢慢還分期貸款。
一般今世能得到這套房子。當住進去,自然知道自己房間的櫥房在那里,臥室在那里,電視在那里,空調在那里,冰箱在那里。但第一類人,要把房子存到一百萬再住進去的人,他由于沒有付到足夠錢,而沒有住進這套房子,但他也會知道,這套房子里有空調,洗衣機,冰箱,電視機之類。
沒有住進去為什么也知道?因為住房這些東西少不了,自然有這些東西,他是靠大腦思維的解讀,推理得出的結論。但我今天要講的是,第一類人,沒有拿到房子住進去的人為見悟。第二類人,雖然沒有全款付,但已住進去,但自己的房間擺設可自我作主移動,是自己的。這就是“證悟”。
但證悟的人,也要悟后啟修,那就比第一類人快得多,為什么快?因為他得到根本智,根本智是與佛無二無別,因為也是當下一念心顯發智慧。
所以佛法中有佛的佛法,菩薩的佛法,還有祖師的佛法。三藏十二部經都是當下一念心的顯發,你能做到當下一念心,三藏十二部就在你身上。也可說是祖師的佛法。
在現實生活中,學佛里程中,最怕不是不會的人,最怕是會一些,但不是完全會,但愛表現,還大膽開課,辦班,打禪七的人,這種人是最可怕。
你說他不會,會一些,如說真會,但也沒有見地,分不清哪個如法哪個不如法,這些人,是最容易把人帶偏,把人的法身慧命帶到深溝里。這些人一般用的是大腦思維的推理與解讀,在一般不懂的人看來,也分不清是非黑白,這些人傷害最大。這些人是所謂的“佛油子”。
也是最難讓人分辨得出,也是最難對付,有多少人被這些人法身慧命毀了,實是可嘆!為什么被毀?因為十句話中,九句對,一句錯,這一句話就把你引入深淵,今世難以解脫。
但有多少人分得清?在脫離輪回的生命科學中,哪怕九千九百九十九是對,只一個錯也不可以的,佛法是不可有一點雜質,一點錯都不可,沒有遷就,原諒,同情,差不多一說,必須百分百,缺一點不可,必須“究竟”二字。
但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自己還在見悟狀態,就開始打禪七引領,以盲引盲,實是可怕。
唉!這些方面只能靠緣分,有時看在眼里,傷在心里,如何說?但又有多少人分得清?最怕最怕就是佛油子,他比不懂的人更可怕,因為不如法的人有攀比,好高心在,這個心會閃動信眾,讓信眾跟隨的他,這個魔性的閃動就是他的法碼,但又有多少人了知?如真明白人反而低調了,不說了。
為什么不說,因為說了也是錯,為什么是錯?因為說了是留文字一相,文字相一留就不是道了,所以,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能說的道已經不是道了。
為什么要說?還不是“慈悲”二字。如不說,更讓人不知道。手指月不一定到月,但可指明方向。
如機緣未到,真明白人是不愿意出來說,除非機緣到,天意要讓他出來說,那是不得以而“落草”,那也是機緣和合導致,其實,這個世上無人可度,每一眾生都在為自己還自己的業力而輪回,來平衡自己的這個疚,平衡磁場。那為什么會有像觀世音一樣的菩薩那樣來普度眾生呢?
還是“慈悲”二字,不想看到眾生的苦,寧可落草,也不愿看到眾生苦,留一眾生相,佛不做來普度眾生的菩薩。
最后講一下,在修行路上,思維會幾次的突變,曾經青原的惟信禪師講過這樣一段話:老僧三十年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及至后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一階段是凡夫的境界,用凡夫的知見來解讀山和水,人和境界是對立的,分離的。到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二境界。他已經破除了我執,這個階段全然否定了從前的主觀,這個階段,我與山水同屬于緣起性空,但是還有個法我執在,說明理上是悟,但生活中難以真正起妙用,是理事無礙境界。到了“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第三境界。已達到事事無礙境界,山與水,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翠竹蒼松,其實就是依本來面目展現在眼前,山與水只是心境的投影。楞嚴經講:“知見立知,即無明本。”
這些山與水是法爾如是萬法本然,不在內,不在外,我也是那個萬法本然,那個存在的本源,所以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最后用一偈與大家共勉:
大千本是心念起,
心態一動山河顯;
若要此岸到彼岸,
觀念清本當下存。
——元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