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庫(1957——),筆名獅吼龍吟。齋名墨極堂。湖南資興人。出生于革命家庭、教育世家。下鄉插隊“知青”,中共黨員,榮譽院士。著名書法家、書法理論家、詩人、學者、辭書編纂家、國禮藝術家。“墨派”藝術創始人,“百變書法”宗師,中國“意書”創立者,中國書法學科理論奠基人。著作《辭類》(300萬字),耗十年心血,1993年出版發行,填補中國辭書空白。入選《中國社會科學工具書檢索大典》,全國公共圖書館和各大專院校圖書館均有收藏并流經海外。黃庫追求書法的“百變性”和作品的“唯一性”。他的“百變書法”、“工意書”理論和“百變工意書”作品(尤其“意書”)極大地推動和豐富了當代書法藝術。其書法代表作品被廣泛收入國際、國內書畫經典并登上國際、國內郵票和景德鎮瓷器,12生肖作品已經成為具有標志性的特色文化品牌產品,由此而屢屢獲獎。 黃庫是中國孔子獎章、法國藝術及文學騎士勛章獲得者。2019年被授予“世界殿堂級藝術大師”,同年登上紐約時代廣場納斯達克大屏。2020年被授予“新時代雷鋒傳人”、“國家藝術功勛人物”、國家首屆“紅色文化品牌人物”等榮譽稱號。2015年成立“黃庫藝術研究會”,2021年成立“北京•黃庫美術館”。中央電視臺人物專訪片有《寫意人生——黃庫》(2012年)《黃庫藝術人生》(2019年)等。其傳略入錄《世界名人錄》《世界文化名人辭海》《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國語言學人名大辭典》等。 中國書法,就是“二個人”在寫 作者:黃庫 中國五千年書法,就是“二個人”在寫:一個人寫“工書”,一個人寫“意書”。寫“工書”的“這個人”,寫了五千年,寫出了王羲之,寫出了顏真卿,寫出了張芝、張旭、懷素、孫過庭、米芾、趙孟頫等等;寫出了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書法五體;寫出了《蘭亭序》,寫出了《石門頌》、寫出了《曹全碑》、《張遷碑》、《九成宮醴泉銘》、《雁塔圣教序》、《書譜》、《古詩四帖》、《顏勤禮碑》、《祭侄文稿》、《自敘帖》、《玄秘塔碑》、《神策軍碑》、《蜀素帖》、《洛神賦并序》等等。“這個人”寫出了經典,寫出了高峰,完成了寫實性書法的全部藝術表達方式。寫“工書”的“這個人”是一個群體,一個民族,一部歷史,東方最美的歷史;是一種文化,人類最古老而延續至今的五千年的文化與文明。 寫“意書”這個人就是我。由我發現了“意書”,由我定義了“工書”和“意書”,合稱“工意書”。“工意書”是中國書法藝術客觀存在的二種不同形式的藝術表達。“工意書”是中國《書法學》的重要理論,《書法學》是我研究和著述的中國書法理論新課題,我試圖創建中國書法學科理論。 我認為:中國書法存在著兩種不同風格體系的書法,一種是寫實性書法,簡稱“工書”;一種是寫意性書法,簡稱“意書”。傳統書法就是寫實性書法“工書”,書法“意書”是被我發現并創造出來的。我是書法“意書”的創始人。“意書”先由我一個人創作,接著并會有人跟著創作,將來會有更多的人來創作,將來創作“意書”的人會比五千年來寫“工書”的人還要多。學習和創作“意書”是中國書法發展的事情,是未來書法藝術的事情,是書法藝術永遠發展的事情。 那么什么是“工書”呢? “工書”是以寫實的手法來表現書法藝術性的一種書法藝術形態。它的主要特點是寫實性,即筆筆見墨,有形有色,黑白分明,以白襯黑,字形輪廓清晰,筆法方圓更替,法度分明,風格固化,形成模式,因而可以臨摹學習與傳承。 那么什么是“意書”呢? “意書”是以寫意的手法來表現書法藝術性的一種書法藝術形態。“意書”的特點是“陰陽”審美,“虛實”用筆,以實筆為主,虛筆輔之。“意書”重意趣,一品一藝,不可摹仿與重復。“意書”變化無窮,沒有模式,可以實現風格的無限性。“意書”是”工書”的發展,是中國書法藝術發展的最高境界。”工書”和”意書”構成書法學科意義上的完整的中國書法藝術。 黃庫書法藝術觀 一 “要做一位偉大的書法家,就要理論先行。” “藝術在于發現美和表現美。美被人類創造而又被人類自己欣賞。藝術是借自然之美悅人類之心的!書法家的使命就是:將普通的漢字變換成漢字藝術,然后將漢字藝術提升到藝術漢字的高度而進入美術領域,使書法藝術真正成為與繪畫、音樂、舞蹈等藝術齊名的藝術門類。” “書法藝術要發展必須堅持理論先行,必須重視學科理論的研究。” “書法藝術只有形成學科理論,才能立足于世界藝術之林。” “要把中國書法建設成為學科性藝術理論,就要大膽想象,大膽創新,大膽實踐!” “書法是最大藝術:書法的存在空間很大,書法的表現空間很大,書法的發展空間很大。文字能抵達的地方,它能抵達;思想能抵達的地方,它能抵達;心靈能抵達的地方,它能抵達;美能抵達的地方,它能抵達。書法是最高藝術:它在思想的高空顯現尊容,顯現品格,顯現美!” “書法,是最大藝術,或者說是最高藝術,但這要靠系統理論來支撐。” “在人類活動中,科學是最偉大的產物,藝術是最美的產物。在精神世界里,思想是最神秘的東西,書法是最神妙的東西。” “書法是中國人智慧的象征,是中國人性格的寫照,是中國人最值得驕傲的理由之一。” “漢字和漢字書法最能體現中華民族的智慧與偉大,最值得中華民族的驕傲和自豪!” “中國藝術,抽掉書法則無本;中國文化,抽掉漢字則無存;中國文明,抽掉國粹則無文;中華民族,抽掉傳統則亡國。” “漢字與漢字書法是中華民族的兩只眼睛,中華民族用這兩只眼睛看世界!” 二 “書法藝術:簡單、崇高而美!” “書法藝術是一件最漂亮的精神外衣,是一種最震撼的心靈藝術。” “書法是形式與內容、形象與精神、美與人文結合得最為完美的一種藝術。” “書法:首先是文字,然后才是藝術。” “書法是‘等線藝術’和‘非等線藝術’的總和。 ” “中國書法是‘母子書法’。是‘母書’與‘子書’的總和。” “象元素,是書法審美和造型的根本所在;是書法藝術最小的構件單位和學科理論奠基性術語。 ” “書法是‘一筆藝術’,這一筆是陰陽‘S’曲線。又簡稱為:‘S’藝術。 ” “書法是造型藝術,是‘幾何’造型藝術,是‘S’幾何造型藝術。” “書法存在著二大風格體系,即‘工書’和‘意書’風格體系。傳統書法是‘工書’風格體系,‘意書’風格體系由黃庫先生開創。嚴格地說,中國書法是由‘工書’和‘意書’構成完備的書法藝術體系。故中國書法是‘工意書”藝術。” “中國傳統書法有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五體‘之說。《書法學》(黃庫著述)則有‘工書’和‘意書’之說。傳統書法’工書’:即工篆、工隸、工楷、工行、工草,‘五工’書法;中國書法‘意書’:即意篆、意隸、意楷、意行、意草,‘五意’書法。‘工意’書法使中國書法藝術完備起來。” “傳統書法‘篆書’可分‘工篆’和‘意篆’,‘隸書’分‘工隸’和‘意隸’,‘楷書’分‘工楷’和‘意楷’,‘行書’分‘工行’和‘意行’,‘草書’分‘工草’和‘意草’。‘工意書’學說使傳統書法提升到中國書法的學科藝術層面。” “可以肯定,中國書法既要傳承,又要創新。傳承就是寫書法工書,創新就是寫書法意書。研究和寫好工書和意書,就是中國書法藝術的全部活動。” “簡而言之,搞中國書法,就是寫好工書和意書。工書可以摹仿,意書必須創造。” “工意書理論是照亮書法歷史和書法未來的燈塔。” “書法藝術,是造型藝術,是‘陰陽’造型藝術,是‘陰陽’辯證造型藝術,是‘陰陽’辯證審美造型藝術。” “書法藝術,是簡約藝術,是最簡約藝術;書法藝術,是簡約美術,是最簡約美術;書法藝術,是簡約繪畫,是最簡約繪畫。” “書法藝術是人性和‘神性’與物性有機結合的產物。基于這一特性,故書法又稱‘瞬間藝術。” “書法乃極道藝術,百變藝術,至美藝術,最高藝術!” 三 “中國書法是以作品創作為中心的行為藝術。” “書法有三種基本創作方法:臨創;格創;隨創。這三種創作方法得到相應的三種書法風格作品:臨書;格書;隨書。” “書法創作從本質上說就是‘格書創作’,故書法藝術又稱‘格書藝術’。” “書法有法,法在‘方圓’;書法有道,道在‘陰陽’。‘方圓’之法變在‘形’,‘陰陽’之道變在‘神’,由‘形’至‘神’,‘形神兼備’,抵達書法之最高意境。” “書法之道,即‘陰陽’之道;書法之變,即‘陰陽’之變;書法之美,即‘陰陽’之美。” “書法有三美:陰柔美;陽剛美;陰陽美。陰柔美和陽剛美是‘傾向美’;陰陽美是‘和諧美。’‘傾向美’是絕對的;‘和諧美’是相對的。” “書法跟著作品走,作品跟著風格走,風格跟著書體走,書體跟著創作走,創作跟著'文本'走,'文本'跟著'子書'走,'子書'跟著'母書'走,'母書'跟著'工意'走,'工意'跟著筆墨走,筆墨跟著造型走,造型跟著審美走,審美跟著'陰陽'走,'陰陽'跟著'辯證'走,'辯證'跟著哲學走,哲學跟著思想走,思想跟著生活走,生活跟著人生走,人生跟著藝術走,藝術跟著自然走。” “書法的可貴之處就在于它的作品的‘唯一性’和書法風格的‘百變性’。書體的有限性與書體風格變化的無限性,這就是書法藝術博大精深的奧妙所在。而‘陰陽辯證審美造型’的規律性則是書法藝術的美妙所在。” “書法在能識讀的前提下,可作最大限度的藝術化:是筆而非筆,是形而非形,是位而非位,是象而非象,一切都在瞬間變化中,一切都在瞬間的‘陰陽’變化之中,瞬間變化中的‘陰陽之美’能征服一切眼睛!” “書法,說到底就是一個‘變’字,是‘變’字,使其美,使其偉大,使其崇高!” “完美的書法作品應該是:文字美和作品美的完美統一。” “我的藝術理念:追求書法的‘百變性’和作品的‘唯一性’。” “書者,心態也!書隨心而動。心弱,書弱;心雄,書雄。書無定形,法無定式,一切都在創造中。創造由變而來:變中求異,變中求新,變中求美,變中求奇!求異則生思,求新則動容,求美則勾心,求奇則驚乎!書法宜先粗而后細,先博而后精,以狂草為藝術終極,納古今之法,書萬象之書!其書無一茍同,無一不藝。然藝中雖拙慧不齊,雅俗共生,卻千姿百態,萬象生機,兀兀不息!吾賞書法之神妙,觀文字之精深,嘆中華之瑰寶!” 葉培貴,1968 年生,福建南平順昌人。1991 年本科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后師從歐陽中石先生于1998 年在首都師范大學獲文學(書法)博士學位。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03 年—2007 年任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院長,現為中國書協第八屆副主席、北京市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館專家委員會書法藝術工作組專家成員、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理事、北京大學書法研究所和中南大學藝術學院兼職教授,北京唐風美術館特約書法家。 甘肅書法院藝術顧問,中華書畫名家研究院顧問,擔任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評委、文化部第十四屆群星獎決賽評委、中國美術館當代名家書法提名展藝術委員會委員,入選北京市委宣傳部“文藝人才百人工程”、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師、九三學社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