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前言
2021年7月1日,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喜慶之日,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逐步實現的歷史交匯點,這個特殊的歷史時刻,必將在歷史的畫卷上留下濃墨重彩的注腳。
憶往昔崢嶸歲月,中國共產黨經歷就了一百年的光輝歷程。百年坎坷,雖歷盡滄桑,卻始終初心如磐,全心全意地為人民謀福祉。在高高飄揚的紅色黨旗引領下,無數令人感懷的中華好兒女,舍棄小我,為共建小康社會,為祖國的富強民主文明而前赴后繼,奉獻青春,揮灑熱血。而今展望未來,再次揚帆起航,踏上新的百年征程,我們比過去的任何時候都更加充滿自信,滿懷信心,飽含信念!我們堅信,在黨的領導下,中國必將在世界舞臺上再創輝煌!實現新中國的偉大復興指日可待!
百年輝煌映日月 百家書畫譜新篇。值此日月同輝,山河同慶黨的百年華誕之際,時代丹青文化傳媒擬舉辦“百年·百家——當代中國畫百家獻禮建黨百年華誕特別邀請展”,邀請當代畫壇一百位中國畫名家,用手中的畫筆,從中國共產黨的百年風雨、百年奮斗中,汲取滋養,激發靈感,創作出一批謳歌黨、謳歌人民、謳歌社會主義、謳歌改革開放、謳歌新時代、謳歌紅船初心的美術精品,以有溫度、有深度的優秀作品向黨的百年華誕獻禮。
本次畫展將以線上藝術展的方式呈現,參與展覽刊登發布的有搜狐首頁、網易新聞、騰訊網,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百家號等數十余家主流藝術媒體及門戶網站,一次參展,永久在線。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時代丹青文化傳媒
學術主持:王鏞(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學術顧問:趙成民(北京畫院畫家)
展覽時間:長期
馮兆平
參展畫家
馮兆平,1943年生,廣東陽江市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理事、中國海洋畫家協會副主席、原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湛江市美術家協會主席、湛江市博物館館長。作品入選第五屆、第七屆、第九屆、第十屆、第十一屆全國美展和多屆全國版畫、國畫展。1991年獲日本國際版畫研究會金獎,1999年被評為中國80—90年代優秀版畫家,獲中國版畫最高獎—魯迅版畫獎,2015年獲中國海洋畫家協會特殊貢獻獎,2017年5月在北京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舉辦“人生之船——馮兆平中國畫作品展”,2017年9月在東莞嶺南美術館舉辦“海上絲路情——馮兆平國畫作品展”。中央電視臺曾播放介紹個人藝術成就的專題片《一個畫家的鄉戀》。
作品欣賞
許欽松(原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
馮兆平是一位專注于大海和漁船的畫家。幾十年來他一直以大海和漁船作為自己創作的主題,通過漁船,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感悟。馮兆平生活在雷州半島,面對南海和北部灣,常年以大海為伴,他對大海和漁船產生特殊的情感。他把漁船作為人來表現,試圖把人生的悲歡離合、人生的奮斗歷程、人生的恩怨情仇寄托在漁船上。漁船寄托著馮兆平的情感和理想。
馮兆平試圖在作品中追求現代的表現方式,他從傳統的文人畫中得到啟發,讓詩書畫印在作品中得到比較充分的體現。他把詩書畫印作為一種構成元素,采取二維空間的構圖方式處理畫面,追求一種既有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又有現代審美觀念的表現形式。這是他在中國畫創新的探索中的一種新的嘗試。
東風萬里送征帆136X68cm)2017
陳醉( 著名美術理論家、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 :
馮兆平先生不但版畫搞的得好,中國畫畫得好,書法、篆刻以致詩詞也很好,他本身很有文化底蘊,是一位很有文學修養的畫家。在當代的畫家中,真正能在自己的畫面上題一首詩、題上字的不多,有的畫家作品的標題弄來弄去都是那么幾個,連題個標題都不會,更不會想到用什么樣的字體題在畫面上,題什么內容、題在什么位置、印章鈐在地方,這都是一種修養的體現,馮兆平他能做到這一點,他把詩詞、書法、篆刻很好的糅合在畫面上,從而形成自己強烈的個性。馮兆平不光畫船,還畫花鳥,但他最后集中在漁船、大海、大自然,表現大的氣概,畫面非常優美。
紅樹如丹醉晚晴(136X68cm)2017
徐恩存(著名美術評論家):
詩書畫印全才,在今天己是難得!在極少的文人雅士中,馮先生又是極少極少的文人,他的畫不是文人畫,卻是人文精神的繪畫,是心靈風景的繪畫!
好!精到,純正,筆筆到位,元氣淋漓,古人說:筆精墨妙,人生樂事也!確實如此!
在藝術觀念上,你有自己的方向,且摯著而堅定,這是成功的前提。不落俗套,走自己的道路,是可貴的,自已的路就是化傳統為文化基因,用自已的語言建構自已的文本。思考,研究,探索與實踐融于一體,是你在藝術上知行合一的重要特色,它使你的藝術堅實,厚重,沉穩又不乏靈動,既獨特,又具自我價值與意義,重要的是,你的作品具有繼往開來,承前啟后的啟示意義!
滿船惆悵聽潮聲(136X68cm)2017
吳茂信(著名作家):
我很喜兆平的題畫詩,因為他的詩很有韻味。《毛詩序》說“情動于中而形于言”,第一感覺是從詩詞的語言中得來,“花開富貴由天定,莫為尋芳入鐵窗”“長記蘇公言,畫竹可醫俗”“曲岸沙鷗遠,心系關山”“殘月愁煙,漁燈怯露,雲遮霧鎖天涯路”,這類語句在兆平的詩詞中俯拾即是,形象、生動、準確、獨特、富于音樂感,所以充滿氤氳的藝術氛圍。
滿船曙色霧云開(136X68cm)2017
明月當空銀河清淺(136X68cm)2017
鷗飛處煙水茫茫(136X68cm)2017
水清沙白潮侵岸
天海揚帆雄風萬里(136X68cm)2017
相知長伴月明中(136X68cm)2017
一船煙水載春還(136X68cm)2017
早潮退盡海天晴
船景構筑中國繪畫時代新語境
--淺析馮兆平中國畫作意義
馮宜玉
在中國山水畫的傳統里,船多為點綴畫面,增加生氣的物象。以船為主要描繪對象,并大尺度占據畫面的畫作可謂少之又少,描繪海港船隊的更是絕無僅有。而馮兆平創作的“船景”山水填補了中國畫題材在這一方面的空缺,他所描繪的“船山之景”以對傳統中國畫線條的扎實研究和西方水彩的實踐為觀者呈現出了千帆逐波、萬艦齊發的壯觀景象,開創了中國繪畫的時代新語境,其意義十分重要。
開創新的繪畫語境其方法也就與傳統有所區別了,馮兆平先生畫中所繪,無論是海帆港喧、波濤舟涌,還是落日余暉、潮浪起伏,或者漁火點點、靜謐海灣,其方法上都有特色。就畫中“線”的運用而論,個性十分鮮明,“線”可以說對畫家充滿了誘惑;畫家筆下的船可以大多數有長短不一、疏密不等的線條組成。其對線的駕馭能力可以說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而有此功力當源自畫家在書法上的練習為他國畫中的“線”奠定了基礎。這正如畫家所言:“一個畫家,觀其線條即可窺其書寫的功力,這種功力來源于對書法的長期浸淫。”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毫無疑問馮兆平先生是“智者”。因為他的畫,對于水的描繪沒有因襲傳統畫水“層波疊浪”、“秋水迥波”、“云舒浪卷”、“湖光瀲滟”的方法,而是借鑒西方水彩畫的技法,用水墨的渾化,表現水的透明、水的流動,表現大海波濤洶涌。可謂是取中西繪畫之長、折中古今之要,具有時代氣息的筆墨創新。
馮兆平先生畫中之船的象征意義,繼承了傳統國畫中船象征“人生”的寓意,將物象之船從傳統的點綴作用轉變為主要描繪對象,是畫家對傳統國畫描摹對象的深度挖掘,將其意義無限放大。賞讀馮兆平筆下畫作,《千帆競發》以龐大的船隊駛出海港的壯觀景象展現出畫家對人生蓬勃生發之氣的思考,《藍色海灣》則體現海港的靜謐之境象征畫家對人生之路的反思,《勇逐春潮浪》以船斗浪戰海的場面喻示人生的奮斗拼搏。
細究其畫中寓意,正如馮先生在他的《我畫漁船》中所說:“我從小生活在大海邊,對漁船有著一種特別的感情,漁船是人生的象征。”由此可知,畫家這種對畫中物象、對人生的思考都源自于他自幼生活在南海岸邊,長期受湛江海風的熏陶,以對長年與風浪搏斗的漁船的感同身受和畫家并不平坦人生道路體驗。因而畫家的思想自然而然的與那些充滿了故事、歷經滄桑的漁船產生了共鳴,畫中之船也就有了創作者個人的情感投射。畫中之船自然是畫家的人生,畫中之船所經歷的故事、與風浪的斗陣自然打上了畫家情感的烙印,所畫之畫自當是物我同體,“神游畫中”之作了。
研究馮兆平先生的“船景”之作,無論線條筆墨、還是畫之寓意都有著鮮明的是帶符號。而這些對于中國繪畫的傳統學習、對西方繪畫的態度、以及對時代繪畫方法和語境的開拓也體現在的他的思想和文論中。如他在《伴海樓隨筆》中所言:“傳統是‘大象’吧。‘盲人摸象’,這個象是一個整體。‘大象無形’,這個大象是事物的本原,看不清是個什么東西。傳統是中國文化的綜合,是哲學、美學、文學和藝術揉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種中華民族情結。”由此可見畫家對于國畫傳統的堅守態度。而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在表現云海時,突破傳統的程式,用大潑墨的方法,借鑒西洋畫的表現手段,渲染出云與海那非常豐富的層次與形態,更有利于主題的烘托與情感的渲泄。這可以說是對傳統的拓展吧。”也可見他對外來藝術元素的開放態度。總而言之,馮兆平能在傳統中堅守而不固步自封,能在現代繪畫中游弋而不迷失方向,其以“船景”為主題的創作,可謂是構筑了中國繪畫的時代新語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