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上熱線
潁上熱線編者按:去年安徽高考作文,我們在第一時間電話采訪了潁上一中羅會松老師,全國各大媒體爭相轉載,《潁州晚報》等媒體還以公眾號的形式推出了對羅會松老師的采訪錄。據說,這個采訪錄還直接影響了高考作文的評分標準的制定。今天語文考試剛結束十分鐘,我們又電話采訪了羅老師,經過艱苦的文字整理,總算可以分享給大家了。
試題內容: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古人常以比喻說明對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礎、方法、路徑、目標及其關系等。如漢代揚雄就曾以射箭為喻,他說:“修身以為弓,矯思以為矢,立義以為的,奠而后發,發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斷加強修養,端正思想,并將“義”作為確定的目標,再付諸行動,就能實現理想。上述材料能給追求理想的當代青年以啟示,請結合你對自身發展的思考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羅會松解讀:
今年全國高考乙卷作文最大特點是“陳中有新”“平中有險”“拙中有巧”“大中有小”“小中有大”。
首先說“陳中有新”。理想,是人類永恒的主題,也是高考常見的命題內容,這是“陳”。但是在要求中提到“追求理想的當代青年”這幾個字,這就要求學生必須立足于這個時代來談理想,所以就有了“新”的元素。所以我們必須談時代的特點、時代的要求和個人的追求。引用楊雄的話,屬于傳統文化范疇,這是“陳”;而結合現實,又是“新”。學生要理解古今有相通的地方,也要善于推陳出新,賦予楊雄的話以新的內涵。
其次是“平中有險”。學生所接受的理想教育以及自身對理想的思考很多也很平常,從小到大寫關于理想的文章也不在少數,所以大部分同學都有東西可寫,這是“平”。引用古人的話,給“理想”一個邏輯上的走向。又對古人的話進行理性化的解釋、概括。也是“平”。要求具體明了,同樣是“平”。“平”還體現在仍然采用了“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寫作模式。任務中的“當代青年”,要求文章的思考和立意必須站在特定的時代節點,從青年的角度升華自己的思想認識;任務中的“自身發展”,引導考生將自己的理想追求與自身實際、時代精神結合起來,對實現理想過程中的基礎、目標、實踐等進行有目的、有層次的思考。就立意角度而言也有“平”的地方。比如,理想的追求。理想與現實基礎、理想與個人修養、理想與正確的世界觀、理想與確定的目標、理想與行動、理想與成敗、理想實現的路徑……但也有“險”的地方。有沒有立足當代去寫理想,這是一“險”。理想的內容很多,能不能找到一個角度,寫深寫活,這是二“險”。材料上有個要求:“結合你自身發展的思考”,如果泛泛而談,沒有“結合你自身發展的思考”,就不符合要求,這是三“險”。“明確文體”,這四個字,既沒有告訴你什么文體都可以寫,也沒有告訴你一定要用什么文體,這是四“險”。這就告訴同學們要有文體意識,文章不能不倫不類。當然,議論文體最為穩妥。注意敘議抒情所占的比例以及整體文體屬性。“自擬標題”,非常重要,忘記了,偏離主旨了,不通順了,不符合文體特點了,都會影響批閱者對文章的整體評價,這是五“險”。“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這是容易犯的錯誤,這是六“險”。“套作”的危險在于容易被閱卷老師識別,同時也會偏離高考作文所給的材料和要求。“抄襲”容易出現考場雷同內容。“泄露個人信息”,比如地名、校名、人名容易破壞閱卷中的“公平”原則,就要扣分。最大的“險”在于本文重點不在“理想”,而在于“追求理想”。總而言之,乙卷作文,人人都有話可說,但說好不容易。
“拙中有巧”,指的是表面看乙卷作文命題返璞歸真,平平常常,實際大巧若拙。“巧”在沒有離開古代傳統文化,沒有脫離這個時代,沒有脫離個人在歷史與時代中的定位。“巧在”引用古人的話給“理想”這個無邊無際的話題一個提綱式的約束。“巧”在幾條看似平常的要求中給學生寫作上加以限制。“巧”在高考語文的作文部分,在考前熱點漫天飛舞,命題人選擇了人們容易忽略的平常話題,從而較為有效地避免了套作、抄襲和宿構。乙卷作文真的是“出乎意料也在情理之中”。
再談談“大中有小,小中有大”。“理想”內容太大,由于有了楊雄的話及對楊雄的話進行解釋,使得思路有了流程和節點,不至于讓學生大腦空間一片汪洋,不知道如何下筆。要求中提到寫作角度、時代、自身發展思考等元素,又一次把“理想”這個大題目小化。中國的歷史、百年的恥辱、當代中國的輝煌、改革的深水區等那么多熱點被命題人定位為每個中國青年對自己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進行思考,這更是“大中有小”。每個人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的潛在動力,這又是“小中有大。高考作文有著廣泛、長久、深刻的導向性,它對青年人的關于理想的理性思考所起的積極作用,對于立德樹人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體現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相融相通,也體現出國家和社會對新時代人才發展的要求。同樣是小中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