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放
Author: Su Fang
叔本華說:“風格是心靈的外觀”,我想把這句話送給2021年的中國盆景。2020年,隨著中美爭端年的到來,全世界突然發現,中國突然接近成為一個對世界老大有威脅的國家了。這樣的國家的名字過去叫“超級大國”。
那么作為一個超級大國的盆景,在今后20年里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么呢?
我認為是四個字:留舊立新。其中的核心是“立新”這兩個字,我也把這四個字送給中國盆景2021年的春節。
談論2021甚至之后的20年,人們可能都無法回避2020年。誰也沒想到2020年的世界是這樣的,一直向前的歷史洪流在新冠病毒面前一時間被殺得四分五裂、丟盔卸甲,用滿地找牙這個詞來形容2020年的人類社會毫不夸張。中美外交環境突然回到了麥卡錫時代,讓一直驕傲于國家經濟快速成長的國人愕然。但即使在2020全球空前困難的時局里,中盆協還是推出了有史以來最有分量的國家大展——2020(臨沂)中國尊中國盆景收藏家藏品國家大展。
本期2020臨沂中國尊國家大展專輯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嘗試,我們用四個月的會員雜志的512頁容量來反應這次近10年來中國盆景收藏界最大的展覽活動,空前的一次!
關于這次展覽來自各界的贊揚我就不多說了,事情做了,好壞留給歷史評價就夠了,我更關心的是這次展覽中一位獲獎者的評論里“沒有質的飛躍”這句話。
是的。我同意這句話。
當然,這個衡量是以6年前余姚的第一屆中國尊藏家展為參照的。樹長那么慢,6年,最多成熟了樹冠結頂而已,沒有結構上的大破大立,沒有質變,也很正常。
過去的歷史的變遷通常是以30年為一個計算階段,而現在則變成了10年。從 2020年倒推10年是2010年,正好是中盆協2010年第五屆理事會換屆的時間,從那時算起到現在,中國盆景發生了很多變化。
負面變化之一我認為是價值標準的變化,也就是中國盆景的價值觀的變化,不少人好像不太關心盆景的美了。近10年來的中國盆景圈里,不少人對“名號”似乎越來越關注了,“大師”滿天飛的時代終于不可阻擋地來了。
它的影響是什么,我認為是很大程度上分解了人們對盆景的藝術價值和藝術個性的關注。可以理解的是,經過了幾十年的奮斗和努力,許多人希望社會承認自己實實在在的成績和努力結果。但是,當今世界盆景發展第一大國——日本,從一百多年前到現在,出了這么多全世界頂級的盆景和作家,至今一個“大師”都沒評過,這是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在學美國。學到今天,中國人愛錢的名聲已經和美國人不相上下或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一直認為:同樣是東方國家,其實中國最好的老師不是美國,而是日本,因為日本是發達國家里傳統文化保留最好的國家。特別是日本人民各行各業“把小事做到質變”的能力,堪稱是世界級的典范。最重要的是:日本是盆景的“留舊立新”上迄今做得最成功最徹底的國家。
我知道很多中國人很鄙視日式盆栽的三角形,可是翻閱一千多年來的世界盆景史,難道三角形不正是日本盆景對世界盆景的基本造型原則的奠基性貢獻么?有的國人也對木村政彥不以為然,認為“他做的東西我也能做”,但問題是,木村在前人的舊基礎上做到了立新,但假若后人只是做到了模仿和吸收木村的技法和理念,就算是技術熟練程度比木村更高,但這只是“留舊”啊!
“留舊”和“立新”這兩者的差別其實比山還高,比海還深。
中國盆景今后20年最大的挑戰是超過日本盆景,成為世界盆景各方面都不折不扣的第一大國。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現在應該做的是什么?
要盡快促成中國盆景的“質的飛躍”,我們面臨的最大痛點是什么?
為了實現中國盆景質的飛躍,我們現在做了什么?做對了什么?做錯了什么?做成了什么?以后需要做的是什么?
我認為一切都是關乎于人的問題,大腦的問題,思維維度的問題。
留舊立新,就是在傳統文化的舊基礎上,留下好的核心,揚棄過時的形態,創立全新思維、哲學和格局的盆景,這一點,日本盆栽的發展歷史已經為這些問題做出了答案。
什么是舊:中國盆景的傳統文化就是舊。什么是新:在傳統文化基礎上做出的改變和進步就是新。
我覺得以下兩個問題對中國盆景的“質變飛躍”是最大的挑戰:
一、形象與抽象的問題:盆景光有美是不夠的。沒有形而上的哲學躍升,盆景只是做得比大自然里的普通樹好看,一棵好看的樹而已,藝術在哪里?簡單點說:一個好盆景到底應該是忠實地傳達大自然的一顰一笑,還是上升為傳達一種形而上的思維維度,還是二者兼備?這一點,對當代中國盆景來說,我覺得是個至今沒有清晰答案的問題。而所謂源于自然高于自然這句話,對很多中國當代作品而言,早已成了夸夸其談。而100年來的日本盆栽卻從大自然的“舊”中提煉了神枝和舍利干的“新”,從而創造了日本盆栽關于生命的生死觀的哲學觀。這個過程中,他們一個大師也沒評過。
盆景光是好看就夠了么?不明確回答這個問題,很多中國盆景當今發展的“魚目混珠”的困惑都將得不到答案。
回答好關于盆景的形象和抽象的問題,這是當代中國盆景的哲學觀躍升的前提。這方面我過去已經寫過很多文字,在此不再啰嗦。只想提醒一個當代藝術的現象,凡是身處當代還可勁兒以逼真模仿自然為最高境界的作者都是當代藝術的盲人。
收藏市場是藝術品價值最好的評判空間。很多人為中國當今山水盆景發展的困境鳴不平,他們質問市場為什么山水盆景就沒有人高價收藏,這還用問么?就因為形而下的東西是地攤貨啊,當一個東西沒有形而上的表達,人人都會弄并且很容易就做出來的時候,這個東西不就是個廉價工藝品么?
"八駿圖"在出現的那個年代是“留舊立新”的大師級作品,但今天你再做個比"八駿圖"還逼真的"百駿圖"試試?這里面沒有一點你自己的藝術躍升和思考,只有對理念的模仿和抄襲,怎么可能值錢?但你若在"八駿圖"的基礎上做出了思維維度遠超"八駿圖"百倍的作品,我相信有一天山水盆景作品同樣能賣到100萬人民幣以上。但是這種類型的作品難度比一棵樹肯定大多了。因為這需要你有更大更瘋狂的想象力。
二、如何打破日本盆栽創立的三角形結構上盆景的中軸線是全球盆景面臨的困局。中國盆景到現在為止拿出什么主流的解決方案了嗎?沒有。
近年來,在與全球作家接觸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三角形結構上的中軸線已經成了當代盆景發展最大的瓶頸。在歐洲、美洲、韓國、越南,甚至非洲,人們為很多盆景結頂收尾的方式都還是選擇了三角形樹冠,因為除此之外他們不知道還有什么第二種選擇。即使在瞧不上日本盆景的中國,很多人最終無奈之下還是會選擇三角形樹冠結頂。不信去看看這期2020中國尊國家大展專輯,傳統的三角形結構和中軸線仍是主流。
三角形盆景結構的中軸線已成為當代世界盆景又愛又恨的東西。說它不好,但又拿不出比它更好的東西時,這種無奈才是當今世界盆景的心頭之恨。
今后20年,中國盆景要實現“留舊立新”的“質變”從而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盆景第一大國,若能在以上兩個問題上有國家主流層面的突破,我認為“質變”是一定會來的。
圖片
但現在的問題是:中國盆景沖在最前沿的突擊隊在哪里?
問得再大聲點:中國盆景的高更、畢加索、梵高在哪里?
孟子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但干嘛非要“方圓”呢?我本來就煩死那個“方圓”了咋辦?泰戈爾說過另一句與孟夫子相反的話:“那些僅僅循規蹈矩的過活的人,并不是在使社會進步,只是在使社會得以維持下去。”
為了2021以后的中國盆景能在“留舊立新”的路上邁開大步,為了中國盆景盡早配得上一個超級大國的文化身份,我也想告訴那些當今已經被稱為大師和將要被稱為大師的人們,當代中國盆景最急需要的是你們的創造性、想象力、思想力而非你們的名號。
謹以此文祝中國盆景在2021后走向新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