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微果醬(ID:wjam123456),作者:Ceci,授權轉載發布。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在街上或超市門口正走著,就有人扒拉你說,“小姐姐/小哥哥,這個小禮物送給你”,前一秒你還為自己的盛世美顏終于有了懂它的人而暗喜,后一秒就響起了幻想破滅的聲音:
“幫忙關注一下本地公眾號吧,我還差幾個人就完成任務了。”
然后你就看到不遠處的攤位上擁簇著不少人,旁邊標著“關注本地公眾號免費贈送禮品”幾個大字,桌上放滿了水杯、充電寶,洗衣液等生活用品。
待你掃碼關注公眾號后,工作人員就拿起你的手機一頓操作,利用微信群發助手將一段求關注的話術和一張公眾號二維碼圖片發給你的所有微信好友,完事兒后禮品就可以領回家,看起來就是一次簡單不過的薅羊毛活動。
殊不知,你的好友因此備受困擾。(甚至想把你拉黑)
01
“幫忙關注一下公眾號,還差 1 個人”
而果醬妹,就是那個被騷擾的人。
每天叫醒你的不是鬧鐘(也不是夢想),而是如下圖的“求關注”信息,離譜的是不同好友發給你的文案、二維碼圖片都出奇一致(一點誠意沒有),掃碼跳轉后你會發現,這些地方公眾號連賬號簡介都是復制粘貼的。
甚至它們的名字都是以“地名+生活通”“地名+熱點事”“地名+云生活網”等方式排列組合。為了躲避微信對地名認證的限制,它們往往會在地名之間加一個小寫的英文字母,讓人不禁猜想這些號是否都來自同一個團隊,或者說在這個行業里早就形成了一套通用模板。
最令人咋舌的是,這些所謂本地公眾號的內容和它們的名字以及簡介一點兒都不沾邊,推送的文章封面、標題瘋狂在涉黃低俗的邊緣試探,點開一看所有內容都是搬運的。而且為了躲避平臺監管或用戶舉報,每隔一兩天這些“打擦邊球”的內容就會刪掉,所以無論何時點進去,都只有近一兩天發布的文章。
說好的“同城生活”“旅游美食”“本地資訊”呢?
果醬妹逐一查詢這些賬號的具體信息,發現它們都是個體經營的企業主體,有網店、燈具店、網絡鞋商行等等,和本地自媒體一點關系沒有。
雖然吸引用戶關注的禮品并不昂貴,甚至稍顯廉價,但單價成本怎么算也要幾塊錢,小數怕長計,這些所謂的本地公眾號花這么大勁兒到底在圖什么?
02
“有償關注”背后的巨大利益鏈
據知乎用戶@陽關杰 親身進行這類活動的自述,領禮品關注公眾號的轉化率近12%,就是說一個禮品能增加 12 個關注,其中平均每天凈增關注能達2500~ 3000 個,如遇爆發式增長,兩天能漲上萬粉絲。
在如此“高效”的機制下,這些“本地號”背后的運營者,同時在想方設法將其變現。
1、低成本的養號服務
從上文這些“本地號”辣眼睛的推送內容來看,引流后自己做號是不可能做號的,據知乎用戶@陽關杰 介紹,這種“送禮關注”的業務經常是給一些開發公眾號的公司提供引流服務,然后這些公司再把攢到一定粉絲數的公眾號賣給當地的自媒體平臺,因為都是本地真實粉絲,本地平臺可以直接運營這些公眾號。
果醬妹在各大公眾號交易平臺查詢了本地號的出售價格,單粉均價主要在0. 9 元~1. 3 元之間浮動,外加粉絲屬性垂直有所加成,把服務或賣號所得收益和批發禮品的成本一減,利潤十分可觀。
俗話說,錢生錢,但在互聯網時代,流量生錢。除了直接粗暴的養號服務外,這些“本地號”還能以二維碼露出或超鏈接的形式大范圍地為其他公眾號導流,如下圖公眾號在所有視頻文章底部都配上了一張畫風突變的二維碼底圖,點擊將跳轉到另一情感號的文章。
2、環環相扣的小說充值套路
通過好友發送的二維碼關注公眾號后,用戶會看到運營者設置好的引導點擊話術、誘導性的菜單欄名稱以及標題獵奇的文章,點擊進去均是爽文小說的節選。
正當用戶沉浸閱讀時,內容戛然而止,文末會出現引導關注另一個公眾號繼續閱讀的二維碼底圖,以及引導點擊“閱讀原文”繼續閱讀的話術。
點擊后會接著你的閱讀進程跳轉到一個閱讀頁面,在閱讀大概幾個章節后,就會彈出一個窗口提示:“長按二維碼,關注公眾號,方便下次閱讀”,果醬妹親測,如果不關注是無法進入下一章節閱讀的。
按提示關注又一新公眾號后,在對話框內會自動彈出“點擊繼續閱讀”的引導語,點擊后會再次回到原來的小說閱讀界面,但幾章過后,同樣的情節再次上演。
這次是直接讓用戶氪金,最低 5 元起充值,以果醬妹打開的一本小說為例,從第 16 章開始,每看一個章節就需要耗費 35 書幣,整本小說共有 2500 多章,看完大概需要 87500 書幣,就是 875 元。(夠買好幾箱書砸死果醬妹了(bushi))
用戶在閱讀時是察覺不到書幣在減少的,直到系統提醒余額不足。整一個誘導關注和變現鏈條一環扣一環,逐步打破用戶的心理防線,最后達到小說內容付費的目的。在為公眾號導流的同時,還順便撈了一筆,套路實在是太深了。
3、明目張膽的“黑五類”廣告
頭條是網絡小說變現,次條就是披著健康科普外衣的減肥藥、保健品等“黑五類”廣告,同時文中多次出現微信二維碼誘導用戶了解入套,是這類“本地號”的常見玩法。
一直以來,公眾號對涉黃小說、廣告以及“黑五類”廣告的打擊是有歷史可循的,不少號也因此被封。果醬妹曾試過對這些“本地號”進行舉報,基本上它們都會被微信以涉嫌過度營銷、騷擾用戶為由處以相關功能的階梯處理,一抓一個準,同理舉報文章也是。
然而,階梯處罰過后,這些號又恢復如常,該收割的韭菜一茬都沒落下。但是,對這種玩法動了借鑒念頭的運營者們,最好三思而后行,“你號沒了”不是玩笑話而已。
總的來說,用戶出于薅羊毛的心理關注公眾號賺一波小禮品沒有錯,但從利用微信群發“求關注”信息開始,這場活動就變味了。它開始對無辜者造成騷擾,再加上內容的低俗性,一不小心,我們可能會從韭菜變成棋子,推動騙局的產生。
一只蝴蝶扇動一下翅膀,可能會在千里萬里之外掀起一場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