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安防讓我放心拆掉防盜網”——承德平泉實施“開窗工程”提升百姓安全感
近年來,承德平泉市大力實施“開窗工程”,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連續11年榮獲承德市平安建設考核第一名,成為承德市唯一獲得“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榮譽稱號的城市,走出了一條富有特色的平安城市創建之路

濱河世家小區的保安坐在視頻監控室里,對小區里的情況一目了然。 通訊員王依然攝
不久前,家住平泉市馨園小區的田女士拆掉了安裝多年的防盜網。透過沒有遮擋的窗戶,看著滿院春色,心中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智能安防讓我放心拆掉了防盜網。”
管理嚴格的門禁系統、遍布小區角落的50余個攝像頭、不間斷的保安巡防,讓居住在這里的人們盡享安全放心的“開窗生活”。
小小的防盜網,反映的是社會治安狀況,折射的是人民群眾的安全感。近年來,平泉市大力實施“開窗工程”,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連續11年榮獲承德市平安建設考核第一名,成為承德市唯一獲得“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榮譽稱號的城市,走出了一條富有特色的平安城市創建之路。
●智防監管無盲區——構建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
“快來人啊,我家廚房油煙機起火了!”去年12月,家住濱河世家小區的修先生家中著火,他通過智能監控對講系統向小區物業求助。小區智能監控中心接到求助后,立即聯絡了小區內微型消防站,工作人員火速趕往現場將火撲滅。
物業公司經理王曉燕指著智能監控中心大屏幕說,220個攝像頭遍布小區角落,哪里著火一眼就能看到,除了微型消防站,小區的人臉識別系統、門禁系統、紅外線監控等更是讓居民倍感安全。
作為第一個智能安防小區,濱河世家小區是平泉市通過科技賦能推動智慧安防建設的一個縮影。該市堅持把加強人防、物防、智防建設,作為實施“開窗工程”的基礎性措施,構建起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
智防監管無盲區。大力實施天網覆蓋工程,從2011年開始,累計投資1億多元完成三期工程建設。市公安局整合資源建成信息化合成作戰平臺,使視頻專網、公安網、互聯網、治安管理數據互融互通。高標準建成平泉市綜治中心,全面接入公安、應急、交通、水務、環保等視頻資源,實現市、鄉鎮(街道)視聯網全覆蓋,構建了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視頻監控體系。
人防布控無漏管。將全市按行政區劃為274個網格,配備299名網格員,外加222名人民調解員,織密城鄉巡防網,實現大事全網聯動、小事一格解決。全市目前共發展各類義務社會治安力量5000余人,發展保安等有償社會治安力量2000余人,建立起了數量眾多、構成多元、點面結合、廣泛覆蓋的群防力量。
物防安居無死角。為構建風控體系,該市先后投資390萬元建成了七溝、黨壩、火車站、客運站等智慧檢查站,備齊“三道防線”硬件和軟件設施設備。建成中心廣場、北樞紐、八溝大街等二級警務站,在市域內咽喉要道構建了全警聯動的1、2、3級風控體系,有效提升了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

濱河世家小區的保安在巡邏。 通訊員王依然攝
●“三治融合”強保障——構建基層治理新體系
“多虧了村里的法律援助服務隊,為我討回了公道。”南五十家子鎮南五十家子村村民左春鳳說起往事,內心充滿感激。
去年3月,左春鳳外出務工因意外交通事故遭受重傷。事故發生后,南五十家子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霍劍軍帶領村法律援助服務隊及時趕到現場,督促事故責任方及時救治。左春鳳出院后,村法律援助服務隊依法維護傷者合法權益,積極參與事故處理,經多輪商談后,最終為左春鳳爭取了一次性補償金6萬元。
通過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南五十家子村構建起基層社會治理新體系。法治上,該村于2013年成立了法律援助服務隊,為村民提供法律援助。德治上,該村率先成立承德市首個村級文聯,吸納愛好詩歌、書畫、戲曲等文學藝術創作的群眾300余人,印發鄉土文學《驛站春曉》季刊,以文育人。自治上,全體村民代表逐句逐字審閱制定村規民約……如今,南五十家子村鄰里和睦、社會穩定,由以往的信訪重點村成了現在的零信訪村。
近年來,平泉市著力構建德治、法治、自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新體系,不斷夯實平安建設的基層基礎,像南五十子家村這樣的文明祥和村越來越多。
狠抓德治揚正氣。以實施全民素質提升工程為抓手,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平臺,大力開展文明城市、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創建活動。組織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好兒媳、好婆婆”“致富帶頭人”等評選表彰活動,深入開展農民思想觀念素質提升、破陳規陋習等活動。各行政村建立鄉賢理事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紅白理事會等群眾性組織,引導村民講文明、遵道德、守法紀,形成文明農村新風貌。
推進法治強保障。以平安鄉鎮(街道)、平安村(社區)、平安校園等創建活動為載體,構建起完備的鄉村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推進“送法進鄉村(社區)”“百萬警進千萬家”和“法律進村入戶到人”活動,落實完善鄉村“十戶普法宣傳員”“一村一名法治副主任”“一(村)居一法律顧問”等制度,推動法律服務下沉,引導人們形成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法治思維和法治習慣。
深化自治增活力。選優配強領頭雁,開展支書論壇、支書比武擂臺賽、黨組織書記黨務基本功大練兵等常態化活動,提升全市村黨組織書記的能力素質。全市238個行政村進一步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強化村民自律,建成村民自治示范村10個,讓基層社會治理的活力更強。在村級積極打造高標準黨群服務中心,在社區探索實施社區共建委員會、社區大黨委、居委會等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機制,實現服務群眾與基層治理有效融合。
●建設平安平泉——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
去年11月20日,平泉市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柳某廣、胡某瑞等19名被告人涉嫌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等犯罪一案。該黑社會性質組織先后實施了涉嫌詐騙、虛假訴訟、非法侵入住宅、非法拘禁、尋釁滋事等50余起違法犯罪行為。庭審持續了3天,法院在合議庭評議后,依法作出了判決,百姓無不拍手稱快。
平泉地處三省區交界,區位特殊、責任重大,建設平安平泉,既是百姓之福,也是為政之責。
為此,平泉市強力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對各類犯罪分子保持高壓態勢。近5年來,破獲各類刑事案件2153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273人,緝捕網上逃犯284人,偵破經濟犯罪案件44起,查處行政案件13725起,行政處罰違法人員3552人,切實打出了聲威、打出了成效、打出了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
“實施‘開窗工程’,在做好‘防’的文章同時,更要展現‘嚴’的威力,以強大勢場震懾犯罪、管控風險。”平泉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彥華說。
除了嚴打違法犯罪,平泉市還嚴管重點領域。全面加強對社區矯正、刑滿釋放、吸毒等重點人員的管控,對精神障礙患者推出監護人責任險,將風險降至最低。對歌舞娛樂、洗浴按摩、電子游戲、出租房屋等治安復雜場所和車站、商場、集市、醫院、學校、幼兒園等人員密集場所,堅持常態化拉網式排查。
同時,嚴控風險隱患,加強矛盾糾紛常態化排查。建立清單臺賬,把各種不穩定因素穩控在源頭,并完善多元化矛盾糾紛調解機制,實行“一鄉一法庭”,與綜治中心合署辦公,推動矛盾糾紛及時、高效、源頭化解。堅持實行重大項目、征地拆遷等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并將風險評估機制推廣到各個建設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