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林,筆名青竹,天津市靜海區政協智庫成員、靜海區詩詞協會主席。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天津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網絡詩歌學會理事、天津詩詞學會理事。
《從街頭走到街尾》
作者:楊俊林
撐開傘,黑夜退讓在四周
街燈的光柔柔的淌進來
青石板上跳躍著珍珠的斑斕
潮濕的空氣濃的化不開
我們靜靜地走著,沒有牽手
像兩個空空的酒杯平靜地等待
等待稀疏的雨滴無緣由地落在杯里
將整個塵世間的愛一點一點斟滿
兩旁飯店里的喧嚷在另一個世界
傘下只有兩個人的安暖
花草葳蕤在木椅旁邊
芳香濃郁了歲月里的每一次流連
我們的影子沒有重疊
就像我們都在生活瑣事里的顢頇
不譴是非,卑以自牧
這與高遠無上的格局無關
更與所謂的智慧機巧無關
而是莊子講的那個故事叫“空船”
從街頭走到街尾
洇濕了鞋子,沒有微笑也沒有抱怨
所有的夢都掛在屋檐
今天永遠是余生中最美麗的一天
合上傘
望見沒有半顆星的夜空
低頭才發現
所有星星都滴落在了我們心田
《丁香般的云朵》
作者:楊俊林
嗅到的香,來自四月的云朵
我是風的媒質。搖動
種植的愿望
向泥土伸展根須并孿生軀干
于是,忍耐的抒情豁然開朗
流行的敘事里充滿比喻
例如,把一杯紅酒比做一株丁香
我還想發出類似鳥鳴的聲音
抵達滿懷的心事
在春天最茂盛的時候
能夠挺起扛得住所有耳語的肩膀
仰視。超越塵土的部分
畢竟是四月的云朵
百年之后
千年之后
誰還會嗅到丁香
即使嗅到,也注定分不清
是你的,還是我的
是地上,還是天上
名家點評
青竹的詩歌顯然帶著濃重的舊時光的印記。單從其美感喜好來看,似乎可以追溯到朦朧詩,甚至更早的五六十年代的臺灣現代詩,由此一直延續至九十年代的詩風。如此說似乎遠了一些,但據有限的資料信息看,他是六十年代生于天津靜海的大邱莊,1988年參加了《詩刊》社舉辦的培訓班,開始修習詩歌寫作的。而筆者也曾在1985年參加首屆《詩刊》社培訓班,雖然未曾學成,但感同身受,很清楚這一時期詩歌場域的背景與氛圍,自然也會有諸種印記。故讀他的詩,某種意義上也像是在讀自己的履歷,所以倍感熟悉和親切。
看得出,青竹大約是信奉瓦雷里的“純詩”觀的,這種源自八十年代的信念一直持續到了現在。純詩觀最初顯然是對于之前詩歌淪為庸俗社會學的附庸、變成現實政治的工具的一種反抗,那時有志趣的青年,有品位的寫作者,都會抱以這樣的信念。而能夠將這種寫作信念持守至現在的,則十分罕見。能夠在三十年后還能將語言“過濾”到這樣的程度——去掉了粗陋的現實感,同時也毅然損失了時間感——具有這樣的魄力與韌性的詩人,委實不多。
——著名文學評論家張清華評價楊俊林的現代詩
(張清華,著名文學評論家,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北京師范大學國際寫作中心執行主任、當代文學創作與批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