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運維為何成為“高壓”、“高危”職業?
近期曝光的河北唐山多家鋼鐵企業未執行國家停產、減產指令,未能實現“兩會藍”被生態環境部領導親臨現場抓到多家企業違規排放。相關部門第一時間“甩鍋”給在線監測設備運維商,立時將環境監測運維行業坐實成為“高壓”“高危”行業。
環境監測運維的職責本來是非常單純的技術活。按照相關標準、法規開展設備維護,定期巡檢,及時發現和排除設備故障、隱患,完成儀器的定期校準、校驗,按要求填寫巡檢表單等。但事實上,運維人員要承擔的比這多得多。
一、監測數據超標,運維人員“承壓”
第三方運維人員負責運維自動監測設備后,排污企業往往把在線監測數據超標的原因歸咎于運維人員技能不足,而在線監測數據是否超標并不是第三方運維人員能夠左右的,在線監測數據超標的原因有多種多樣。
工藝問題
生產工藝、治理工藝、原料差異、操作問題等都會導致監測數據偶發超標或持續超標。排污企業一旦發現在線監測數據超標,通常不是自查工藝,而會要求運維人員立馬現場解決在線監測設備數據超標的“問題”。當運維人員在排查監測設備運行情況和性能指標都正常后,監測數據依然超標時,運維人員若如實向排污企業反饋,排污企業往往第一反應是質疑運維人員能力。運維人員通常只是監測設備的技術專家,而非生產工藝及治理專家,很難分析出排污企業自身排污超標的原因。
在線監測設備異常
部分排污企業為了節約成本,往往會選取價格低、質量差的設備,甚至選擇二手設備,導致部分在線監測設備故障率高,引起數據超標等異常情況。運維人員第一時間梳理查缺,將問題匯報給排污企業,讓其更換或改造設備,排污企業往往會考慮經費問題一拖再拖,而數據的超標短時間無法有效解決,運維人員溝通比較無奈,伴隨而來的通報、約談甚至罰款,增加了第三方運維企業的運維難度。
相關標準更新快
由于目前環保相關標準更新快,根據行業要求逐步實現污染源超低排放,原有高量程設備無法滿足超低排放監測精度要求。如果沒有政府的高壓,運維人員很難推動排污企業升級設備。原有高量程設備測量數據波動大,易造成監測數據超標,運維人員也不得不承擔較大的壓力。
二、排污企業主觀造假,運維人員“背鍋”
部分企業不顧日趨嚴峻的環保要求,在高額利益的驅使下,不惜刀口舔血,弄虛作假。常見的有:虛報停產、減產情況,采取拔掉采樣探頭,抽取環境空氣的手段,或通過旁路向在線監測采樣口補充氮氣稀釋等方式,使在線監測數據看似正常。由于運維人員日常巡檢周期為7天,難以及時發現排污企業弄虛作假的行為。即使發現排污企業弄虛作假,報備至地方環保部門,部分地方政府為保GDP,往往選擇性忽略,導致報備無果。另一方面,部分排污企業對運維人員采取高額利誘,要求運維人員“睜只眼閉只眼”或協助排污企業弄虛作假,少數運維人員抵不住高額利誘,一不留神就陷入了排污企業的“糖衣炮彈”陷阱中。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運維行業的艱難亦不是今時今日形成的,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國內多數環境監測大公司迫不得已將運維業務更換“馬甲”、或另成立子公司進行隔離,以便保全自身。這些規避風險的舉措雖然能隔離運維企業風險,但無助于提升目前亂象叢生的運維行業。通過強化排污企業主體責任、強化地方環保部門和公安部門職責營造良好外部工作環境,還運維人員一份純技術性工作,還運維行業一片凈土,是當下環境監測行業急需解決的癥結所在,也是讓運維人員切實履行設備運維職責,無“高壓”“高危”之憂的不二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