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大革命失敗以后,黨的工作重點由城市轉入農村,中國革命暫時進入低潮,毛澤東同志領導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1928年4月,朱毛會師井岡山,創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初步形成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
但是,當時黨內有“左”傾思想的人,仍幻想以大城市為中心舉行武裝起義;而以林彪為代表的有悲觀思想的“右”傾機會主義者,在強敵進攻面前,懷疑革命根據地發展的前途,提出了“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問。他們不相信革命高潮很快就要到來,不愿經過艱苦奮斗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
為此,毛澤東連續寫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通過這三篇文章,毛澤東深入淺出地揭示出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必然趨勢,一掃質疑革命前途的重重陰霾,化解了悲觀和迷茫的消極情緒,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和道路自信。
3月30日,紅色尋根團一行來到福建省上杭縣古田鎮,參觀毛澤東同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寫作舊址協成店,追隨偉人足跡,感悟偉大精神。
踏入協成店,一樓右邊一間五六平方米的小廂房里,兩張板凳架起一張木板床,床下還擺著一雙草鞋,靠近窗戶的位置擺放著一套破舊的桌椅。1930年,毛澤東就是在這里冒著嚴寒,秉燭夜書,寫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澤東給林彪的一封信,是為答復林彪散發的一封對紅軍前途究竟應該如何估計的征求意見的信。毛澤東在這封信中批評了林彪以及黨內一些同志對時局的悲觀思想。
毛澤東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來形容當時的革命形勢:“中國是全國都布滿了干柴,很快就會燃成烈火。革命的力量雖然小,但它的發展是很快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澤東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道路理論形成的標志。
如今,中國人民正以昂揚的斗志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還會出現種種挑戰和困難。但是,毛澤東那豪邁的語言在仍我們耳畔久久回響:“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桿尖頭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參觀結束后,紅色尋根團的戰友們深受鼓舞,感受了偉大領袖毛澤東的智慧,堅定了理想信念,充滿了道路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