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是1911年12月29 日經辛亥革命后,光復的17省代表在南京推選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民國成立時鼓鑄的紀念幣。
民國成立時,由于幣制尚未建立,除四川改鑄大漢銀幣,福建改鑄中華元寶外,主要的造幣廠,大都仍沿用前清鋼模鑄造銀幣,以供流通需要。由于幣制混亂,臨時政府財政部長陳錦濤,于民國元年3月11日呈文大總統孫中山,鼓鑄1000萬元紀念銀幣以為整頓。圖案采用大總統孫中山肖像,以后的通用銀幣再改花紋式樣。孫中山令財政部行文,同意鼓鑄紀念幣,并命令其余的通用銀幣新花紋,"中間應繪五谷模型,取豐歲足民之義,垂勸農務本之規",訓令財政部速制新模,分令各省造幣廠照式鼓鑄。不久,財政部就頒下新模給江南(南京)、湖北、廣東等造幣廠依式鑄造,這就是"中華民國孫中山像開國紀念幣"的由來。
孫中山像銀幣都是以孫中山先生頭像為銀幣正面,突出孫中山先生光輝形象,以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 孫中山像銀幣除了“開國紀念幣”和民國二十二年、二十三年帆船圖案壹圓銀幣這大量鑄造的流通幣外,有相當一部分是帶有紀念性質的或代鑄幣,這些銀幣的鑄量很少,也相當珍貴,作為收藏者可望而不可及。“開國紀念幣銀元孫小頭”在收藏市場一般都很少可以見到了,有很多收藏愛好者都喜歡收藏這枚銀元,因為它設計精美,讓收藏家們都喜歡收藏,造成了開國紀念幣銀元孫小頭的價格一直呈上升趨勢。
孫小頭開國紀念幣,為首鑄的一批,當年即被換購收藏,因而保存著最佳品相,絕對是正統的“民國第一錢”,本幣珠圈內為孫中山小頭側像,外環鑄“中華民國”,下環為開國紀念幣兩側枝梅圖案;錢背為嘉禾圖與“壹元”,刻有兩個五角星,猶如點睛之筆,包漿醇厚,字體娟秀,屬珍品。這款錢幣反映出當時的社會背景,是對歷史最好的記錄。中華民國孫像開國紀念幣由于鑄造廠家不一,形成了很多版本,今天特別推薦一下這枚值得收藏研究的珍稀品種。
聯系人:李先生
電話:13980502315
賞析大清銀幣宣統三年壹圓
大清銀幣長須龍壹圓,清宣統三年(1911)天津造幣總廠鑄。清政府擬訂了《整頓圜法章程》十條,其中提出銀幣專由造幣總廠制造,保留南洋(江南)、北洋、廣東、湖北四局為分廠。
在制造銀元的同時,許多人提出了制造金幣的主張,進入20世紀,興起了關于建立本位制度的討論,有人主張中國實行金本位制,在黃金儲備不足的情況下,可以先實行金匯兌本位制(亦稱"虛金本位制")。
從清朝光緒中葉起,中國各省地方政府開端用機器制造“光緒元寶”銀幣。到了光緒末年,湖北省和戶部又制造了“大清銀幣”。其時,各省的銀元局幾乎是獨立的,銀元在分量和成色上不一致,其流轉也有地方性。為此,清政府于宣統二年(1910年)四月公布幣制法令:首先,定銀元為國幣,并規則以“元”為單位,每枚銀元重為七錢二分,成色為90%,含純銀量為六錢四分八厘。其次,積極變革銀兩準則,中止各省自在制造,將制幣權一致收歸中央政府。隨后,當年就試制一致的“大清銀幣”。大清銀幣”的幣面為:大清銀幣;上為滿文:宣統三年;下為漢文:宣統三年;擺布為束花一對。
該幣直徑:3.9cm,正面珠圈內為漢文“大清銀幣”四字,珠圈外上下為滿、漢文“宣統三年”字樣,左右兩側分列長枝菊花。背面“壹圓”二字坐中,外圍是巨龍騰空,自上至左向右環繞一周,七根尾須向上,龍頭置上,兩根長須下垂,鼻梁突起,兩眼炯炯有神,龍紋精細,火球在下,下方邊緣是英文“壹圓”。今日有幸見到的曲須龍大清銀幣,珠圈外上端為滿文,下緣為漢字“宣統三年”字樣,左右兩旁分列長枝菊花紋飾,線條流暢,脈絡清晰,栩栩如生。錢幣背面中間為刻有漢字“壹圓”,下緣為英文“壹圓”,神龍沿邊緣自左向右騰云而起,環繞一周,七根尾須向上,龍頭置上,兩根短龍曲須,龍珠在“圓”字與英文之間,龍鱗有序,顆粒可見,龍紋細膩,龍眼凸起,炯炯有神,鼻梁俏上,威武霸氣,彰顯皇家威嚴。
“宣統三年大清銀幣壹圓”是中國近代機制幣中的十大名譽品之一,“宣統三年大清銀幣壹圓”之所以名氣大是由于他的歷史性和珍稀性決定的。這玫錢幣版面設計優雅,雕刻精良,而且存世量極為稀少,是錢幣收藏世界,知名度極大的一枚,被譽為錢幣精品,具有無法估量的學術與歷史價值
聯系人:李先生
電話:1398050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