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的三月,新疆棉花卻沖上熱搜。
2021年3月24日,在中國社交媒體平臺上,瑞典快時尚品牌H&M公司遭遇猛烈的輿論“炮轟”。該公司在官網發布的一項聲明稱,不再采購新疆棉花。隨后,H&M在中國娛樂圈的商業伙伴,如演員黃軒、宋茜等宣布與H&M“切割”。截至3月25日,淘寶、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巨頭已屏蔽或下架H&M的線上商店和相關商品。而事件還在不斷發酵,更多品牌卷入其中。
2020年冬天,南方周末記者曾實地走訪新疆南北,深入采訪棉花農場、軋花廠、棉種公司、服裝廠等棉紡供應鏈企業等。不少新疆棉企深陷困境,而困境背后,是一場圍繞國際棉紡話語權的“暗戰”。
尉犁縣中良棉業有限責任公司維族員工 (南方周末記者 毛淑杰/圖)
“發酵半年的壞消息”
正值一年中最冷的時候,白天氣溫也在零下,正午的太陽也曬不化洼地里的冰。
清晨,維吾爾族小伙買買提·阿力甫開車到工廠上班。一年前,他終于攢夠錢買了一輛小汽車,換掉了破電動車,“車是二手的,才幾萬塊錢,有暖氣。”
買買提今年25歲,是新疆尉犁縣英庫勒鎮人。2017年夏天,他從微信朋友圈里看到家鄉一家軋花廠正在招工,隨后應聘成為該廠一名職工。“家里有30畝地,以前在家幫父母干農活,農閑時打短工。現在和工廠的合同是一年一簽,平均每月工資4000元,社保齊全,收入有了保障。”
2020年12月的一天,買買提在廠里駕駛叉車,搬運皮棉。去籽的棉花被壓實裝包,每包有數百公斤。老板張彪看到后叮囑,慢點兒,注意安全。買買提覺得這個比自己只大幾歲的年輕老板“人還不錯”,新的一年他還想繼續干下去。
買買提不知道的是,他的家鄉以及占據中國棉花產量八成的新疆棉花,正陷入一場輿論漩渦。
買買提的老板張彪坐在辦公室里,面露難色。廠區內,工人們麻利地給軋好的棉花大包貼上標簽,一摞摞整齊擺放。不遠處,從棉農處收購來的籽棉正堆在露天貨場上,聳起一座座“棉花山”。
張彪是新疆尉犁縣眾望紡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眾望紡織“)的老板。進入12月,新疆棉花的收購已經結束,各大軋花廠陸續開啟皮棉銷售。不過,一貫受歡迎的新疆長絨棉,2020年的銷量卻并不樂觀。
“2020年10月,與公司合作多年的瑞士良好棉花發展協會(以下簡稱“BCI”)突然發來了解約通知,給今年的皮棉銷售帶來了一定影響。”
張彪是個“90后”。大學畢業后,他沒有留在東部沿海的一個省會城市,而是回到尉犁縣,接過了家族在1990年代建起的棉花廠。
“我們從棉農手里收購籽棉,然后加工成皮棉,再銷往下游。”張彪稱,收購籽棉動輒就是上萬噸,投入資金成本幾千萬元。如果沒有穩定的合作客戶,或者遇到價格波動的年份,很容易造成大額虧損。
2015年,張彪發動數百名農戶成立“眾望棉花種植專業合作社”,隨后成為BCI的執行合作伙伴。在日常工作中,張彪需要按照BCI項目要求,指導棉農培訓、種植、采收等工作,并按季度上報棉花數據。BCI還會定期派出人員到合作伙伴處驗收審查。
BCI是一家國際性非盈利會員組織,旗下會員的棉花供應量和采購量在全球都排在前列。“可持續棉花生產標準”是當前國際紡織品流通貿易領域的重要準入標準。除了 BCI 之外,澳大利亞、巴西、印度等棉花生產大國也已制定了本國標準,而這一標準在中國仍是空白。
經BCI認證的棉花,市場認可度更高。張彪也表示,“跟普通棉花比,有BCI認證的,每噸價格高出幾十元到幾百元。而且,棉花產業下游的貿易商、紗廠也是BCI會員,加入其中可以廣交朋友,拓展業務。”
BCI中國區員工劉志介紹稱,目前國際上關于可持續棉花的評判標準很多,而BCI的優勢在于,既有系統的可持續棉花評判標準,也有龐大的棉花生產量。如今,BCI數千名會員遍布全球,且類型多樣,覆蓋上下游棉紡織產業鏈。
每年3月起,新疆棉農便開始棉花種植勞作。按照慣例,張彪也要將棉田數據上報。然而,2020年3月,張彪卻意外收到了BCI方面發來的“暫停認證”郵件。
郵件顯示,“鑒于目前國際環境的復雜情況,BCI理事會最終決定,在2020-2021年度,暫停在中國新疆地區的認證計劃和證書。同時,BCI將利用這段時間,對標準進行進一步升級和優化,以應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
在隨后的半年里,張彪發現BCI方面在新疆的諸多活動并未停止,他也繼續依照BCI要求上報相關數據,并和BCI南疆對接人聯絡溝通事情進展。“那個時候只是以為暫停一年的認證,對未來的合作還是有期待的。”張彪說。
半年后,壞消息還是來了。
2020年10月,張彪收到了BCI中國辦公室工作人員發來的郵件。其中顯示:“鑒于目前有關良好棉花標準體系升級工作的復雜情況,BCI決定目前暫時終止執行合作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