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新榜(ID:newrankcn),作者:貓哥BroCat,授權轉載發布。
垂類創作者的競爭正在進入白熱化:如果你只擁有一兩個專業title,可能已經不夠用了。
今日頭條在 8 月 17 日- 9 月 7 日間上線了名為“尋找真知派”創作活動,主題為“世界需要真知,世界需要你”,面向全網招募國際關系、財經、健康、軍事、科技 5 大領域的優質泛資訊創作者。
近日揭曉的得主中,專業領域向的title,人均 3 個以上:
被網友稱為“股市點燈人”的“胡麒牧博士”,是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經濟學博士、中鋼集團高級經濟師、優質財經領域創作者;
以節目《震海聽風》產生多個千萬爆款的邱震海,是著名時政評論員和學者、中國轉型和戰略問題專家、德國圖賓根大學博士、英國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資深會員;
邵永靈,不僅是軍事戰略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她還擁有大校軍銜、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外宣專家等多個實踐派身份。
這些獲獎者,不僅在專業度上的建樹令人咂舌,多數更已經在自媒體界深耕多年,目前已全部投入到視頻賽道中。
大眾印象中,專業人士“跨界”自媒體曾是屬于少數人的試水操作,如今已悄然成為大量資深人士的常規選項。
他們當中具有媒體嗅覺、加碼視頻制作的人,也由此成為第一波平臺重點扶持的受益者。
30 年經驗的資深“真知派”
邱震海在時政媒體,已經耕耘了 30 多年。
用他的話來說,“從大陸到歐洲,又從歐洲到香港,跨越了很多的文化,經歷了不同的媒體形態”,從電臺報紙到電視等“老媒體”到如今的“新媒體”。
資深不代表固化,身處一線,邱震海從 2014 年就開始投身自媒體平臺?!拔覀€人認識到這個趨勢:未來都要做移動端?!?/p>
這幾年,恰也是邱震海的同行——同為資深評論員的“局座”張召忠的人氣爆發期。
人稱“戰忽局局長”的儒將張召忠,在 2015 年 7 月退休以后,入駐多個平臺圈粉,尤其在頭條格外熱鬧,帳號的粉絲聲浪一舉突破千萬。
“原本以為,只有身上‘軍迷’標簽的人,才愿意聽我‘忽悠’嚴肅的軍事知識,卻驚喜地發現,一個‘退休老頭’在頭條,也能受到不同地域、身份、興趣的人歡迎?!睆堈僦抑t虛地表示。
“局座”的爆紅讓邱震海意識到,網民不僅是雜食動物,而且對專業向內容大有胃口。
邱震海一頭沖進了今日頭條的賽道。
“過去做傳統媒體,是很孤獨的一個東西?!鼻裾鸷Uf?!艾F在有算法,可以接觸到大量粉絲、直接互動,對傳統媒體人來說顯然是非常有用的:聯動了大批粉絲,直接收集反饋,極有助于我的研究。這在前移動互聯網時代、前粉絲經濟時代、前自媒體時代,是不可想象的。”
視頻風口上,邱震海剛開始做一個月,每每產出播放百萬、千萬的爆款,總計圈粉 107 萬。
他“營業”的重點,在于四個“有”原則:有道,有料,有趣,有用。
視頻欄目《震海聽風》中,邱震海仍留有傳統媒體人的矜持和自傲,正襟危坐,麥克風夾在筆挺的西裝左領上,綢緞領帶的反光隨著抑揚頓挫而上下飄動。他的slogan是“即便不能改變影響世界,也要做到客觀中立”。
邱震海有時也會說些“脫口秀單口相聲”,削弱因身份而帶來的距離感?!霸俑叨说乃枷耄俸玫膶I主義,只要你沒有抵達你的受眾、被很好的接受,都是沒有用的。”
“后浪”正在承包科技區
老牌、資深的行業中流砥柱們在突破自我,成為專業與大眾的溝通橋梁,青年的一線從業者天生具有把專業進行“網感化”的基因。
比起老炮型選手, 80 后青年創作人在攀上專業度的金字塔尖之余,還要“皮”得多。
西安航空學院講師“Mr茍勝”的頭條粉絲已突破 37 萬,主要由他的各色腦洞科普視頻而來:飛碟真的存在嗎?冷戰中美國空軍的飛碟項目最終為何不了了之?北斗三號系統開通有何重要意義?印度客機習慣性沖出跑道導致多人傷亡,飛機如何讓自己停下來?
入駐平臺第 10 個月時,“Mr茍勝”曾特地發文解釋,作為老師,做視頻的初衷僅僅是給學生上微課,沒想到順利走上了視頻創作人的道路。
“Mr茍勝”如是調侃自己的“不務正業”:“(起初做視頻)抱著發朋友圈的心態,只是想讓朋友們看看,誰知道一覺醒來粉絲就破了千,我是比較沒皮沒臉不害羞的人,受人關注的感覺對我來說算是個正向激勵。”
另一位科技領域創作人“Kai博士”也十分任性,本科 985 物理學,跑到了麻省理工轉專業攻讀經濟學博士,一開始很不適應,甚至有些厭學,一度想要放棄博士學業。
直到他看到這樣一句話,情況才有所改觀:“這個世界需要的不是更優秀的人,而是那些對自己所從事工作充滿熱情的人?!?/p>
“Kai博士”發覺自己的熱情在于“萬物皆可統計學”,將生活熱點搭配專業的統計學方法進行食用,效果拔群。
做視頻 6 個月,“Kai博士”的《大數據分析特朗普兩萬條推特里的秘密「Kai博士」》播放量超過 124 萬,成為他的第一條爆款,并借此被選為科技領域“真知派”大賽中脫穎而出。
對于年輕的專業、真知創作者來說,專業度上足夠硬核只是內容的“標配”,如何與熱點、與腦洞相結合,以及選取合適的創作形式,是他們更為在意的事。
“Mr茍勝”和“Kai博士”都對短圖文和橫屏視頻青睞有加。
“大部分人的心理預期是要在 1 分鐘以內獲得足夠的信息,這對于我們這種不給 90 分鐘根本講不完一節課的教書匠來說,是個非常大的挑戰。”“Mr茍勝”表示,5- 10 分鐘的橫屏視頻是頭條上青年創作人最如魚得水的體裁?!懊總€科普人都是在‘留住客官不劃走’和‘把事情講明白’之間找平衡。”
頭條上的泛資訊領域:
紅海將至
內容市場的專業化、精細化趨勢愈發明顯。多個垂類創作者如巫師財經、李永樂、阿木爺爺等,成功實現破圈行走;多家平臺都在加碼專業內容,發起相應的分區、榜單、扶持活動激勵垂類。
這與疫情后各平臺用戶的需求變化不無關系。據《 2020 年中國咨詢信息流行業發展變化盤點》,疫情期間,國內網民在綜合資訊類App的使用上呈現高正向波動,健康、科技、財經等知識類資訊成為用戶內容消費的重點,尤其對健康領域的關注趨勢,將一直持續到疫情后,成為用戶長期保留的閱讀習慣。
頭條上,據《今日頭條的用戶群體畫像》,至 2020 年 6 月,平臺日活1. 3 億,高頻次、高市場使用占比在新聞資訊行業相對領先。
整體人群畫像上, 31 歲以上用戶、一線城市用戶偏好度較高,用戶對垂類文章的消費熱情持續增長,與 2019 年同期相比,平臺上國際、房產、社會、健康等門類消費上漲幅度均在一倍以上。
這意味著,泛資訊內容既是平臺的“招牌動作”,也是頭條用戶的趨勢選擇,兩者共同向垂類領域創作人發出強烈的需求信號。
“尋找真知派”活動正是順應這一需求而走出的關鍵一步。
今年以來,頭條提倡多體裁創作、多變現模式,鼓勵內容創作者利用總體流量資源,在圖文、視頻等領域實現輕松反復橫跳,找最舒服的方式進行創作,同時豐富恰飯維度。
至投稿時段結束,“尋找真知派”累計報名1. 5 萬人,收到了3. 7 萬篇投稿,參賽總曝光量破 10 億,遴選出的 10 位創作人將是頭條加碼泛資訊領域的首批代表人物。
據悉,除了 200 萬簽約金與億級流量扶持以外,活動結束后,平臺將持續予以他們流量和運營上的“金手指”。
此外,作為這次受官方扶持的專業垂類作者,他們在頭條的長足發展狀況,想必會引來更多同類專業創作人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