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迎來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特殊年份,建黨題材的影視劇作品精彩紛呈,作為開年率先推出的獻禮片,正在央視一套熱播的《覺醒年代》,憑借緊湊的劇情和鮮活生動的人物塑造,收獲了眾多觀眾的喜愛。雖中間經歷多次停播,但熱度不減反增,并且有越來越多年輕的觀眾成為了該劇的“自來水”,紛紛表示劇不夠看,“希望能一直演下去”。
現在的年輕觀眾對于歷史題材有著非常高的要求,為了獲得更多年輕觀眾的認可,主創團隊下功夫對歷史“相對精準地還原”,在演員的精氣神、服裝、道具、布景、文獻引用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功課。劇中飾演毛澤東的侯京健,在此之前已在多部影視劇中扮演過偉人的角色,饒是如此,他仍把每次演繹偉人形象當成挑戰。侯京健坦言,作為獻禮建黨百年的文藝作品,《覺醒年代》所承載的重量給予演員不小的壓力,大家都深感責任重大。具體到他本人而言,侯京健說:“我只有將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生動、豐滿、立體,才能展現青年毛澤東思想變化的過程。”
在《覺醒年代》中,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從接觸、學習到選擇信仰馬克思主義的歷程,是一條鮮明的敘事線索。在新文化運動初期,二十歲左右的毛澤東是《新青年》的忠實讀者,并在《新青年》發表《體育之研究》。毛澤東的出場戲份中,他懷抱著《新青年》雜志,頂著大雨,一腳踏開那絕望的死水,并在其后發出“文明其思想,野蠻其體魄”的言論。彼時的他,雖尚未與陳獨秀、李大釗等新文化運動的先驅結識,但已在思想上形成了共鳴。待到后來毛澤東北上,被安排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做李大釗的助手后,他廣泛閱讀,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和俄國十月革命,這段時間,是毛澤東青年時代思想變化最大的轉折。
這種思想狀態上的轉變,被侯京健充分演繹了出來,他表示,“在這部戲里,要演出毛澤東從接地氣到突出氣質的變化,希望通過更多的細節體現出毛澤東的氣質和性格”。很顯然,他做到了。在19集新聞學報告會的劇情中探討關于記者素質的問題時,毛澤東的發言狀態,讓觀眾從細微處感受到了人物的變化,有觀眾發表彈幕說“偉人發言果然不同凡響”。到了劇情高潮部分,五四運動開始以后,為促使政府拒簽巴黎合約,毛澤東提議成立湖南學生聯合會,此時,其領袖氣質已初見鋒芒。
從注重表演技術到飽滿的真感情,八次飾演毛澤東給侯京健帶來的不是倦怠感,而是保持著常演常新的進取心。他在采訪中表示:“表演方式上我比以往更真。少了一些在表演上固有的設計,多了一些自然的下意識表演。以前都會預設這場戲我大概要怎么演,現在我反而會放下很多東西,去真實地走這場戲,反而能夠流露出一種個人魅力。”
隨著劇情的發展,工人階級已經登上政治舞臺,侯京健飾演的毛澤東又將如何帶領學生推動新文化運動的進程,創立《湘江評論》并擔綱主編后,其在氣質上又會有怎樣的蛻變,讓我們繼續期待侯京健的精彩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