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奠基“通渭人家”
辛丑開元夯實“藝術之路”
甘肅省書協三屆連任副主席何勝江牛年喜事連連
本報訊(記者劉云 張春燕)日前,2020年甘肅省作家協會入會申報審批工作已經結束,公示也于3月上旬結束。經甘肅省作家協會七屆二次主席團會議審批通過,發展會員162人,甘肅省書協三屆連任副主席、碧玉關歷史文化研究院副院長何勝江榜上有名加入甘肅省作協,這是繼2021年 元月以來,他當選中書協理事后,又一次獲得殊榮。
時光如流,歲月不再。一晃二十多年悄然已逝。那是2001年5月,何勝江經過多方聯系,邀請賈平凹先生來通渭采風。通過一個多月的溝通交流,于六月底計劃終于成行。為了專程陪同賈平凹完成采風活動,何勝江特請一周事假,并向好友借車去西安接賈平凹。經過長途奔波,他們經長武、華亭、隆德、六盤山、平川、白銀、靖遠、會寧、蘭州、定西,一路走下來,高山平川,沙漠煤田;長天大日,陽光風雨;觸景生情,笑語歡歌。所到一地,盡興揮毫,留下了很多墨寶。最后何勝江和賈平凹來到碧玉鎮何家那坡和景木岔等地進行實地采風。
通渭人歷來勤勞,農村的巷道、農家院落都收拾的干凈利朗。時值農忙,村民都上屲干農活去了,莊子里的道上除了幾只貓狗穿過,看不到人影。奇怪的是幾十戶人家的大門幾乎都未上鎖,足見莊風良好。
通渭碧玉鎮一行,對賈平凹感觸良多。墻上有字畫,門上有齋名,字畫的格式、內容、書寫者的品行都有講究,“耕讀第”、“居之安”、“厚德堂”,讓賈平凹由衷的贊嘆。碧玉鎮人們這等酷愛字畫,崇尚文化,更讓賈平凹折服。
在幾天采風中,何勝江給賈平凹講著通渭的文化、通渭的人、通渭的事,又走了通渭城里的許多大街小巷,吃罐罐面,喝罐罐茶,抽水煙瓶……賈平凹先生在小本子上密密麻麻的記錄,后來在《美文》雜志上發表了記錄這次采風全程散文《通渭人家》,并在扉頁題詞“我去通渭,勝江陪我去了多處,相談甚歡,此文小記當時行蹤,以存懷念。”《通渭人家》后來又被《新華文摘》、《讀者》、《書法報》等二十多家報刊轉載,并入編賈平凹《五十大話》等散文集。通渭由此一時在全國出了名,“耕讀之家”、“忠孝為本”、“民風淳樸”、“知法守法”、“翰墨飄香”、“書畫通渭”。
在《通渭人家》散文中,平凹先生真是說盡了通渭的好話。“正是心里干凈,通渭人處處表現著他們精神的高貴。你可以頓頓吃野菜喝稀湯,但家里不能沒有一張飯桌,你可以出門了穿的衣裳破舊,但不能不洗不漿,你可以一個大字不識,但中堂上不能不掛字畫。”“通渭的孩子以能考上大學為孝子”,誰家的孩子考上大學,就是“誰家的門風好”。就連爬在父背上的小兒也會用手指在父親的光頭上寫字。
采訪中,何勝江告訴記者,賈平凹曾兩次來到通渭。第一次是二00一年七月二日,是從白銀平川一路采風路過,在通渭住了三天,走了碧玉鄉鎮,寫了《通渭人家》的散文,當時我們接待賈平凹很簡陋。第二次是二00四年元月,住了一周,主要是散心、寫字。因時近年關,氣候變冷,每當應付完求字、求教、求見者之后,我陪他上清涼山、登筆架山,聊天散步。到我家喝茶時,他幫我鑒定古陶器、古書畫。其中,有一馬家窯紅陶和小洮硯,他喜歡,我便送給了他。他還和隨行者站在我的書房欣賞五年前給我寫的“自有清正之氣——讀勝江書法作品有感平凹己卯”的橫幅。平凹先生說:“現在看來,這字寫的還算灑脫,今天還寫不出來呢。”這天晚上,時任縣委書記鄭紅偉和副縣長盧效英到我家看望賈平凹先生,并一同喝了罐罐茶。
就是這篇《通渭人家》散文,也讓通渭走向全國。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也成為通渭耕讀文化的魂魄骨髓。
20多年過去了,正是有昔日他們對碧玉鎮田間農舍的感悟與觸摸,才有了這篇扛鼎之作,我們不應忘記他們……
【何勝江簡介】
何勝江:字恒一、必達,甘肅通渭人,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刻字和硬筆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藝術教育研究院藝術委員會委員,甘肅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三屆連任)、簡牘書法專業委員會主任,甘肅省政協委員,甘肅省青聯常委,甘肅省青年書協顧問,河北美術學院特聘教授,定西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定西市政協常委,分別獲甘肅省和定西市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2009年被定西市委確定為全市首批拔尖、領軍人才,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中國人民大學訪問學者。
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書法篆刻展和國際書法交流展,2004年8月擔任中國書法家訪日團副團長參加“第二回全中國代表書家作品展”;2012年5月隨中國首屆百名當代著名書畫家訪問團參加“亞洲行——日本藝術文化交流”活動。2014年7月作為中國書法家代表團成員參加在意大利佛羅倫薩舉辦的“值得收藏的文字——2014國際當代漢字書法藝術雙年展”,并隨中國書法家代表團先后赴意大利、梵蒂岡、德國、瑞士、荷蘭、法國、比利時等國家美術館、博物館進行藝術考察,與各國藝術家廣泛交流,在傳播中國文化的同時也結下深厚的友誼。出版《中國書畫博覽——當代名家·何勝江卷》,多篇專業論文刊發于《書法報》、《書法導報》、《藝術中國》等報刊雜志,甘肅衛視以“筆墨情懷”做了專題片。其藝術成就在各大專業報刊及國際網上有專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