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絢麗多彩的絲綢,在公元前四世紀時就傳入西方,這條溝通中國和中亞、西亞及歐洲各國的交通商道,就是歷史上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絲綢成為中西方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外商旅,相望于道,鋪設了中西方人民的友誼大道,交織出一幅幅動人的歷史畫卷。
然而在絲綢之路之前,已有了一條大道——玉石之路。絲綢之路的形成和發展只有1600多年的歷史,而"玉石之路"卻有著6000年的歷史。歷史證明:我國邊疆和中原、東方和西方的文化與商貿交流的第一個媒介既不是絲綢,也不是瓷器,而是和田玉。
和田玉首開了我國邊疆與中原、東方與西方交流的運輸通道,在東西方經濟與文化的交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遠遠超過了絲綢。"絲綢之路"是后來的絲綢交易商人利用"玉石之路"這一古老的通道發展起來的,而和田玉又利用此路世世代代向東西兩個方向輸出??梢哉f,和田玉是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開路先鋒。玉石之路從新石器時代開始,經過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一直到隋唐,甚至元明清各個歷史朝代。在6000年歲月中,把和田玉傳入中國各地,流傳到中亞、歐洲,使和田玉登上了古代文明史,而稱譽世界。
史前——西周“玉石之路”示意圖
在現代大量的科學考古發掘資料的基礎上,中國著名考古學者牟永杭、吳汝祚等人明確指出中國在石器和青銅器、鐵器時代之間還存在著一個玉器時代,這是基于良渚文化、紅山文化的大量玉器發現。玉器時代的提出對研究玉的傳播也具有重要意義,玉器時代是中國文明的起源時代,玉的神化和靈物概念是玉器時代意識形態的核心。玉作為非實用性的生產工具和專用玉質禮儀用品,標志著以等級為核心的禮制的開始,象征者持有者的特殊權力和身份,它脫胎于不成文的習慣法。
那么,“玉石之路”是怎樣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呢?
公元282年,河南汲縣一座古墓中發現了一批古簡,其中有一部分記載了周穆王與西王母交往的一段故事。這也許是最早關于和田玉由西域進入中原的記載。故事說穆王帶著七隊兵勇,駕著八匹千里馬拉的車,邊打獵邊游覽,一路西行,先到達今天的內蒙古,再折向新疆,來到昆侖山北麓,進入一個母系氏族社會的王國——史書所載“西王母(母系社會中,王母實為部族之首領)”的領地。在這里,他受到西王母的盛情款待,返回時,又接受了西王母送給他的八車寶石。此外,穆王沿途在幾個大規模采玉、琢玉部落亦作停留,當地部落出于敬重,也紛紛拿出最好的玉石敬獻周穆王,此行可謂滿載而歸。而周穆王帶回的玉石,據考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和田玉”。這段故事顯示早在3000多年前,新疆已有不少產玉點,已有采玉和琢玉的部落,玉已大量流入中國內地?!吨苣绿熳觽鳌分兄苣峦跷餮驳穆肪€,大致說明了當時新疆到中原地區“玉石之路”的路線,就是這條“玉石之路”,對后來的“絲綢之路”的發展,起到了先行作用。
周穆王2年西巡東歸路線圖
透過這些神話和歷史記載,我們可以窺探到黃河上、中游的遠古父系部落與昆侖北坡母系部落之間是怎樣以和田玉器為載體溝通交往的。從新石器時代至商朝,先民們從昆侖北坡的和田一帶向東西兩翼延伸,把和田玉運送到遙遠的地方。就這樣,由近到遠,不斷向東方和西方延長伸展,終于開拓出了一條最早的和田玉運輸線——“玉石之路”。
這條“玉石之路”向東由新疆進入甘肅,經寧夏、山西、陜西入河南,向西由新疆進入烏茲別克斯坦到歐亞各國。由于玉石之路的開辟,大量的和田玉向東西方向運送,至商周時代出現了我國第二個玉器高峰時代。最主要的佐證是:傳說黃帝、堯、舜之時,居住在昆侖山的西王母向他們覲獻玉環等,在“穆天子傳”里記載:周穆王西巡會見西王母于昆侖,贊昆侖為“唯天下之良山,瑤玉之所在……于是取片版三乘,載玉萬只而歸”。據《史記》記載,公元前283年前,蘇厲給趙惠王的信中說:如秦國攻下山西北部,控制住雁門關一帶,昆山之玉不復為趙王所有。元代的維吾爾大詩人馬祖常寫道:“采玉河青石子,收來東國易桑麻”。這充分證明了比“絲綢之路”還早的“玉石之路”的存在和繁榮,也證明了和田玉是東西方交流的第一媒介??梢哉f,“玉石之路”為東西方的經濟繁榮、政治文明、文化交流起著十分重大的作用。
新疆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和田玉制成的玉斧、玉串珠。在陜西的仰韶文化也出土了和田玉玉器;在甘肅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玉片也來自和田玉,這一切表明新疆與甘肅、陜西已有了聯系,已有了一條運輸和田玉的道路。這條路是玉石之路的雛形。
新石器時代的玉
商代,已發現了養蠶、巢絲、織綢,但是那時馳名的是新疆的和田玉,而不是絲綢。絲綢沒有到達新疆,而和田玉卻從遙遠的新疆到了商殷王都——河南安陽。從考古發掘和文字史料已充分說明,和田玉那時已是宮廷之珍寶,奴隸主、貴族以用和田玉為榮,生前佩帶、死后同葬。同時這條玉石之路已向西延伸到中亞。大約4000年前的這條西去的玉之路早于以后的絲綢之路1600年左右。
周代經歷了約300年,新疆輸入的和田玉已成為周王朝工公大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不論祭祀、各種禮儀,朝見皇帝都必須用玉,而且有一套規定。
周武王滅商以前,就通過玉石之路與遠在新疆的部落取得了聯系,在牧野舉行的誓大會時來自新疆的莎車諸部落帶到的和田玉,成為那時最珍貴的禮物?;蛟S由于和田美玉的吸引,西周第五代國王周穆王進行2年35000里的西巡和東歸之行。
春秋戰國時代是由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的時期,形成了群雄爭霸局面。這一時代社會經濟和文化大發展,涌現出一大批有名的歷史人物,均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對和田玉的崇拜,諸候貴族以和田玉為寶,互相爭奪。同時學者也把儒學與和田玉連于一體,大政治家管仲賦予玉九德,大思想家孔丘賦予玉十一德。許多有名的著作中都有和田玉的記載。說明和田玉經過長期原始社會到西周很長時期的流傳,已深入人心并非常推崇了。蘇厲給趙惠文王的信提供了可靠的證據。信中說:如果秦國出兵攻下山西北部,控制住從山西到河北必經的恒山、雁門關一帶險道,則昆山之玉等寶物就不復為趙王所有了。這說明玉石之路的路線是從新疆經甘肅、寧夏入山西,而到達河北的。
玉石之路沿途關隘設置圖
西漢時期張騫兩次通西域,正是有了以往玉石之路的指引,才能到達西域各國。他勾通的絲綢之路,實際上為“玉石之路”。商賈們在這條路上,東去帶上和田美玉,西往帶著中國絲綢。漢代在甘肅設置的玉門關,也是因運輸玉石而聞名,在漢以后的玉帛之路上則更加繁榮。正如唐代詩人杜甫的詩:“歸隨漢使千堆寶,少答朝王萬匹羅。”據專家考證,玉門關是新疆和田玉料進入中原地區的第一個關口,它的位置在敦煌以西,漢代的時候,朝廷派兵駐守,并正式定名玉門關。古代玉石經過玉門關后,還要兩次東渡黃河,最后到達雁門關。雁門關是蒙古草原和中原地區的分水嶺,也是玉石之路進入中原的最后一個關口,一旦越過這個門戶,新疆玉石就算真正進入了關中地區。這條延綿數千公里的玉石之路的終點,即是商王朝的都城河南安陽。
新疆的和田玉要經過甘肅、陜西或山西才能到達河南。很明顯,原始社會開拓的玉石之路,在商朝時已經比較完善了。這個時候玉石之路向西延伸到了中亞地區。據前蘇聯烏茲別克史記載,在公元前兩千年時,就已經有新疆碧玉在那里出現,可能就是從新疆北麓遠運而去。“絲綢之路”興起后,運往中原內地的玉料開始絡繹不絕,成為絲路貿易的重要內容。和田玉進入中原后,中國玉文化逐漸進入以和田玉為主體的時代,和田玉自此被譽為中國玉的精英,更被儒家賦予“德”的內涵,成為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漢代以后,隨著社會發展,處于絲綢之路關鍵地段的新疆對外聯系增多,和田玉更成為寶物東往西出。在這玉帛之路上運輸的和田玉,一種是向朝廷進貢的貢玉,一種是民間交易之玉古代朝廷對和田玉控制很嚴格,在一些時期規定只準官用,不準私賣,對于貪污枉法者更是嚴懲不貸。
在這玉石之路上,最困難的是運輸大玉,大玉多來自原生礦床,產于高山之顛,重者上萬斤,輕者幾百斤,古代交通工具很簡易,把大玉從山上運到山下城鎮主要的辦法有|:一是人力扛抬,即用二或四人把玉抬下:二是畜力抬馱:三是冰道拖運,可運千斤到萬斤的大玉塊;四是短身鐵車拉運,可運千斤玉。通過這些辦法把大玉運到城鎮后,再運往京城。清乾隆時琢制的《大禹治水圖》玉山,是從密爾岱山采得的九千斤大玉,用了三年時間才運到北京。
玉石之路從新石器時代開始,經過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一直到隋唐,甚至元明清各個歷史朝代。在6000年的歲月中,把和田玉傳入中國各地,流傳到中亞、歐洲,使和田玉登上了古代文明史,稱譽世界??梢哉f,和田玉孕育了中華文明的起源,而“玉石之路”,溝通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了解,促進了東西方政治經濟的繁榮、富強和發展,開創了中國玉器發展的四大新時代,創立了玉意識、玉內涵、玉道德、玉神權、玉文化與中華民族精神相融合的偉大功績!
本文由西伯利亞礦業(深圳)有限公司編輯摘錄,西伯利亞礦業(深圳)專注于礦產勘探、開采、原料流通和貿易,是中國最大的俄羅斯碧玉原料貿易企業。公司已獲得俄羅斯政府權威認可,取得碧玉6號礦的開采權,俄羅斯碧玉6號礦品質絕佳,原料出品率高,時有蘋果綠、菠菜綠的精品出現。正是由于儲量豐富和精品率高,國內眾多和田玉權威專家都認為,6號礦將掀起中國和田玉市場新一輪的熱潮。
聯系我們
電話:0755-82191217
手機:13342906644
微信:BBY9139
官網:www.xblyky.com
地址:深圳市羅湖區金展珠寶廣場1006
專注礦產勘探開采原料流通_俄羅斯碧玉原石6號礦_西伯利亞礦業(深圳)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