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財富》雜志發布了2021年中國最具社會影響力的20家創業公司榜單,榜單上的公司來自教育、健康(衛生、醫療)、人工智能及電子商務等諸多領域。中和農信作為普惠金融服務的代表,成功入選該榜單,排在第四位。
據介紹,能夠在這一榜單上獲得肯定的企業,首先應該已經被證實在商業上是成功的。同時,其商業路徑和業務內容本身就已經包含社會責任的要素,或者可以說,這些企業的經營行為本身就是在履行某種社會責任。它們獲得利潤以及利潤的增長,代表著它們推動世界改變的成功以及這一成功的延續。
中和農信作為一家服務農村小微客戶的綜合助農機構,旨在通過小額信貸、小額保險、農資電商、農品直采、技術培訓等服務讓鄉村生活更美好,助力鄉村百姓發展生產,增加收入。經過20余年的發展與探索,中和農信已摸索出一條專為農村小微客戶提供信貸服務的商業可持續模式。在2018年,在首屆中國普惠金融創新發展峰會上,中和農信的“小額信貸項目案例”就獲評“中國普惠金融典型案例”。
中和農信的小額信貸項目,緣起世界銀行在秦巴山區扶貧項目中創設的項目,本身就包含了普惠金融的社會責任要素。首先,符合普惠金融廣度的衡量指標,中和農信的服務客群主要集中在縣域內,2020年底,小額信貸業務已經覆蓋全國20個省10萬多個村莊,超過700萬農戶從中受益。海拔最高的分公司在4000多米的高原上,19家分公司在邊境線上,最遠放款路程有900公里;其次,符合普惠金融深度的衡量指標,中和農信在貸客戶的戶均貸款余額只有2.8萬元,在貸客戶中80%為農戶,47%為婦女,78%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18%為少數民族,95%的貸款是用于發展產業。
《財富》指出,很多創業公司在獲得商業成功的同時,也改變了我們的世界。這些企業與其領導者以其科技創新或商業模式創新為支持,解決了困擾世界的難題,展示了它們無與倫比的社會影響力。他們是變幻莫測的商業世界中不容忽視的力量。
社會影響力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業的社會責任價值。實際上,中和農信的普惠金融服務改變了鄉村百姓對金融、對信貸、對征信的認知,解決了傳統金融難以覆蓋到的縣域客群“貸款難”的問題。中和農信的客戶中有很多是因為貸款學會了寫字,甚至有的是第一次在正式文件上簽名,現在她們不但有了征信記錄,而且對信貸也有了正確的認識。遼寧清原縣的李敬大姐,從認為貸款是騙人的到連續多年在中和農信貸款,貸款金額也從1萬到2萬再到現在的5萬,養牛的規模也從以前的2頭擴大到了現在的9頭。
時至今日,社會責任不是副產品,中和農信的小額信貸項目本身就具有社會責任的屬性,通過無需抵押、上門服務的方式,服務農村最后一百米,不但自身實現了商業可持續,而且還很顯著的幫助有勞動能力和創業激情卻難以獲得融資支持的縣域客群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收入水平。
與社會共同富裕,共同進步,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未來,中和農信將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的號召,持續探索適合鄉村經濟發展的新的商業服務模式,解決困擾農戶的現實難題,在追求商業效益的同時,創造積極的社會效益,讓大家的生活更加便利,也讓鄉村更加美好。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