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歷史講好故事
借力文化塑造靈魂
通渭縣碧玉關旅游開發做好地導培訓就是抓了關鍵
本報訊(記者劉云 張春燕) 探源襄戎燦爛文明,領略三堆超凡魅力。3月7日,碧玉關歷史文化研究院院長郭漢彪、名譽院長南振岐,央媒百家記者、定西市作協負責人和碧玉鎮領導一行30多人,對碧玉關遺址開發進行再次考察,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進行有效銜接,做好十四五開局戰略規劃和部署。
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在鄉村,鄉村寄托了現代市民在城鎮化高速發展背景下的田園式懷想,并能提供自然生態的休閑需求,這是鄉村旅游的動因,也是鄉村在旅游場域下的新價值和功能。
歷史總是在沉淀之后才顯得更有魅力。繼2020年12月下旬,碧玉關歷史文化研究院對碧玉關岳岔村天水湖遺址進行實地考察,有力證實了天水郡初治在碧玉關的論證,也讓傳說中的襄戎王國逐步揭開其神秘的面紗,一個湮沒了數千年之久的輝煌奪目的羌族文明,碧玉關的歷史也將逐步真實地呈現出來。
考察中,碧玉關歷史文化研究院院長郭漢彪認為,鄉村要振興關鍵在于鄉村要有相應的產業支撐足以維持生計。碧玉關鄉村旅游應依托自然環境、田園風光、鄉居民宅、鄉土文化,延展與融合生態農業、手工業、文化創意產業、戶外運動、研學旅行、親子教育等進行互動發展。多樣的產業結構可為當地居民提供多元的就業選擇和商業機會,也是碧玉關旅游景區實現資源向資本化轉化的重要渠道,更好解決鄉民部分生計問題,甚至在旅游發展的熱門區域,還有可能成為其主要經濟來源。
在對李家坪、碧玉關、閉門關,景木岔,岳岔村等遺址和潛在景點實地考察后,郭漢彪指出,碧玉關和李家坪新石器時代遺址距通渭縣城只有14公里,天蘭公路、寶蘭高鐵和牛谷河從中穿過,是5000年前古人類繁衍生息的地方和歷代重要關隘,在古代稱為閉門關或關哈,在古驛道兩山中間有兩座形如門扇的城堡,是天然關口,而下店子古城與碧玉關大城堡遙相呼應,互為犄角,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現存的大城堡、小城堡、河灣廟就建在三個碩大的土堆之上,古代稱為“三堆”,有歷史和旅游開發的重大價值。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而尊重歷史、講好故事、做好傳承,就是碧玉關品牌傳播與建設。在整個考察中,大家深切感到,碧玉關旅游遺存眾多,希望首先培養地導和景區講解員,講好獨特的故事,為全鎮的文旅融合添磚加瓦。
碧玉關歷史文化研究院院長郭漢彪、名譽院長南振岐,碧玉鎮梁鎮長在交流中一致認為,借助碧玉關深厚歷史與旅游開發巨大潛力,聯系通渭縣在碧玉鎮建立一所旅游職業培訓學校,設立《旅游心理學》、《旅游概論》、《飯店服務英語》、《旅游地理》、《旅游歷史》、《導游職業規范》、《導游基礎知識》、《旅游政策與法規》、《名勝古跡詩詞聯賞析》和《旅行社業務》等課程,與省旅游學校和通渭職業學校聯合辦學,形成培訓就業服務的辦學路子。
面向通渭旅游旅行社、酒店、企事業單位服務和管理第一線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具有良好的旅行社服務與管理知識,掌握旅行社、旅游酒店各崗位基礎,為旅游企業及其它企事業單位培養具有藝術氣質的文藝骨干和服務管理人員。
其次面向旅行社、旅游景區、旅游賓館等旅游企業的導游及其他旅游服務與管理人員,培養學生掌握導游服務和旅行社基層管理的基本知識,具備旅行社基層管理的能力及掌握景點景區講解員、地方陪同導游人員、全程陪同導游人員的服務。培養學員具有獨立執行政策和獨立進行宣傳講解的能力和善于與各種人打交道的能力。交流當中,還對景木岔如何因地制宜開發旅游交流了意見。
最后,在碧玉關七里岳岔村天水湖遺址景區,碧玉關歷史文化研究院院長與岳岔村黨支部書記郭輝等村委人員進行了座談,就如何開發打造天水湖花海藥材旅游景區達成一致,對沿途景點峭壁的蛙泉、巡山龍王廟、碧玉公主墳、先皇姚弋仲牧馬場、碧玉關龍根民俗館、彭德懷公司文化館,通渭人家民宿,通渭甜水風味小吃、甜水罐罐茶、甜水豆腐宴、豆腐干等特產做了具體布置和規劃,確立從鄉村旅游單“點”的開發過渡到“線路”的串聯和打造上做大文章,注重鄉村旅游片區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才是壯大村域經濟的,順利完成精準脫貧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