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18號那天晚上,科大訊飛輪值總裁胡郁準時走進直播間,開始了他在自家旗艦店的第一次直播帶貨。
在直播過程中,有網友發現了科大訊飛直播間與其他直播間的不同之處。
在屏幕上方,訊飛聽見將主播的聲音快速轉寫成文字并實時翻譯。
“經常有些網友說,訊飛工作人員辛苦了,主播小姐姐一邊說話一邊文字就打出來了,其實這是智能語音技術的應用。”胡郁笑著說,“我相信,以后語音技術會應用在整個直播行業,擁有無限可能。”
618直播才是A.I.界的維密秀。
總裁親自上陣之前,科大訊飛去年就已經嘗試直播帶貨,也和薇婭、羅永浩等合作過。在訊飛內部,直播是個開放的“職位”,允許熱愛直播的員工們兼職上崗。燈光下、鏡頭前,乘風破浪的哥哥姐姐們津津樂道地向粉絲推銷自家的產品,有A.I.的消費者端秀,有內味兒了。
從直播這種模式的積極嘗試,也可以看出科大訊飛消費者愿意嘗新、擁抱變化的基因。
01
乘風破浪 618
今年的618,科大訊飛公布了戰報:京東、天貓、蘇寧三大平臺獲22項冠軍,2020年618大促期間整體銷售額累計同比增長超40%。
科大訊飛618大促銷售戰報
每年這么多毫無懸念的冠軍,可以看到,科大訊飛的消費者端戰略已經打造出公司重要的產品線。
科大訊飛消費者部門發展至今,產品策略已經形成了三條內在的邏輯體系。第一條,是通過場景的細分將技術產品化,用技術解決剛需,就是為人們創造美好的生活,以及提高生活質量;第二條,是通過構建生態環境來聯手合作伙伴一起拓展產品品類,這也是說,眾人拾柴火焰高,打造多贏格局,一起提高中國AI產業的水平;第三條,是通過研發一專多能的全AI平臺來擴大產品化的技術能力半徑,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這三大內在邏輯層層嵌套、螺旋上升,構成了訊飛AI技術產品化的有序生態,幫助訊飛消費者產品銷量飛增,就此在消費者端江湖立穩了腳跟。
02
擁抱變化,直擊場景
至今,科大訊飛的消費者端策略有所變,也有所不變。
不變的是用AI解決社會剛需的信念、產品的不斷升級和銷售的持續擴大。所謂變化,是由于用戶需求的持續細化以及不同用戶層之間的穿透所帶來的推動力,這種變化的意義可以分為三個層面來看。
第一層,肯定就是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AI的可用性、實用性越來越強,場景畫面越來越清晰。比如翻譯機和旅游人群、錄音筆和記者、玩具和小孩等。疫情之下,大家都上網課。這是社會環境推動的變化,科大訊飛針對教育、醫療場景的系列產品以及服務都在解決社會剛需中發揮擔當。
第一行:訊飛翻譯機、訊飛智能錄音筆
第二行:阿爾法蛋AI學習機器人、訊飛智能學習機
第二層,在市場的培育下,用戶對于用語音作為人機交互媒介這點已經開始有了感覺,于是,新的剛需在產品上也反過來逼著科大訊飛擴大產品線以及進行產品的迭代升級。
第三層,是隨著市場的培育,用戶的需求越來越細化,甚至有了不少個性化定制的驅動。
今年6月新推出的訊飛智能錄音筆A1,正好可以代表性地說明這三層變化。相比訊飛的傳統錄音筆,這是一個外型更小、設計更萌、價格更便宜的錄音筆。
圖為訊飛智能錄音筆A1
其用戶畫像已經從需要會議記錄或者采訪的專業用戶,穿透到只是想用來玩的普通玩家,以及學生黨,但新錄音筆其錄音和轉寫能力并沒有變差。它還提供了可以讓用戶貼紙的設計,于是,開始有了個性化、定制化的元素。
目前科大訊飛的產品矩陣主要有三大形態。一個是終端,包括智能辦公本以及輸入法這些;一個是云服務,包括智能轉寫;還有一個是終端加云服務,包括會議系統等。
從產品進化以及技術發展趨勢來看,未來,終端也都將上云。因為,用戶習慣通過深度學習之后,能夠優化用戶體驗和改進產品的個性化。不久的將來,在全AI平臺的加持下,純終端的產品已經遠遠不夠了。
在解決終端用戶剛需這一原動力的作用下,現階段科大訊飛的消費者端產品基本都是直接場景類的應用,目的性很強。目前分別是家庭場景、教育場景、辦公場景和出行場景。
所以科大訊飛并不想做那種場景模糊,什么都能干,卻什么都干不好的東西。相反,隨著市場的進一步擴大,科大訊飛的產品場景可能卻要更加細分、更加精準。
細分場景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功能更加高效,用戶體驗更加鮮明。
由于用戶習慣數據以及機器學習技術的結合,現在市場需求還出現了自動進化的模式要求,這對于AI技術是更大的考驗。而科大訊飛正是因為在AI技術上深耕多年,既然場景能更加細分,功能更加個性化的要求也不在話下。所以雖然訊飛消費者部門只是在2016年才成立,但已經發展成為擁有多梯隊個人產品的現金流部門。
作為科大訊飛消費者戰略委員會的老大,胡郁說過:“光靠技術無法成為偉大的公司”,這話沒錯,可是只有依靠長期的技術積累,才能迅速推出成熟的產品,以及擁有迅速的產品迭代能力。
03
人工智能加一切,技術優勢護城河
科大訊飛的一切產品,都是基于AI+的核心。可以說,從1999年開始做語音識別開始,走到這幾年,才真正吃到了AI的紅利。
科大訊飛的技術強項也在各項國際頂級賽事中頻繁體現。
2019年,科大訊飛在國際語音合成大賽Blizzard Challenge中繼續奪冠,這也是自2006年參賽以來達成的十四連冠,擁有業界一流的中、英文自然度達到并超過4.0(真人發音水平)的系統。
自2016年以來,科大訊飛連續三屆在國際多通道語音分離和識別大賽(CHiME)中奪冠,包攬全部項目第一名,這項比賽也被稱為“史上最難的語音識別任務”。目前科大訊飛中文語音識別準確率可達98%,英文達95%,識別23種方言。
除了語音合成和語音識別,扎根人工智能領域21年的科大訊飛早已不滿足于智能語音研究,而將范圍擴展至機器翻譯、閱讀理解等人工智能更高階段的認知智能研究。
2020年6月9日,科大訊飛迎來21周歲生日。董事長劉慶峰在隨后發布的給全體訊飛人的一封信中,更是歷數了科大訊飛的技術里程碑:
“2012年我們讓機器的英文語音合成全球首次超過人類水平;
2015年我們讓機器的語音識別全球首次超過人類速記員;
2016年我們讓機器的中英文口語作文評測全球首次達到人類專家水平;
2017年我們讓機器的全科醫生能力全球首次通過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
2018年我們讓機器的口譯翻譯能力全球首次通過CATTI翻譯資格考試;
2019年我們讓機器的閱讀理解能力全球首次超過人類平均水平。”
這就是科大訊飛AI+的底蘊,這種核心競爭力已經在產品化的過程中展現得淋漓盡致了,這些獎代表了能力,而消費者端的作用,就是把這些能力轉化為產品。現在,消費者端產品的銷售額已經說明了一切。當然,相對市場需求的增長,產品化的速度還可以更快一點。
目前,科大訊飛在2B市場上基本上布局了AI+教育、AI+醫療、AI+運營商、AI+客服、AI+智能交通、AI+政法和AI+城市的賽道。
而2C市場和2B市場大不一樣,想象力好的產品經理,一定可以拿AI+一切。用戶需求已經有了,AI技術已經在了,就看能否加到什么東西上去形成應用場景。所以,對于科大訊飛的2C市場,應該還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間。在這方面,想象力就是產品力。
AI技術是科大訊飛的核心競爭力,但是如果沒有產品化,價值就無從體現。業界已經形成了共識,AI加一切已經是發展趨勢。很多企業已經都提出了AIoT的戰略,萬物皆AI,在這個趨勢中,正是科大訊飛這種企業的大好機會。
或者,可以向也提出AIoT的小米生態鏈學習,用AI+的方式構筑訊飛生態鏈。實質上,訊飛已經在這么做了。比如在AI+電視、AI+廚房的智能家電領域,訊飛和合作伙伴早就打起了配合戰。生態鏈一旦形成,AI+就是科大訊飛的護城河。這條河的擴展速度,相比什么都自己從頭做起,要快得多。
科大訊飛通過多年的積累,擁有自己的開放平臺,在訊飛開放平臺上的生態合作伙伴已經超過160萬家,開發者團隊超128萬個,行業解決方案達287項。現在訊飛AI生態已形成了能力星云、iFLYOS & AIoT、解決方案三種生態產品矩陣。在這些開放平臺上,很多小伙伴們的產品落地速度得到很大的提升。
但在2C領域,AI+的生態也可以是一個封閉平臺。比如主動去尋找自己想要加上去的那個產品、制定一系列的合作規范、保持相對擁有共同識別度的設計語言、嚴格品控管理……
把自己的解決方案推銷出去,和把別人的產品整合進來這是兩種做法。各有利弊,都值得嘗試。開放平臺和封閉平臺兩者之間并不存在矛盾沖突。方案推銷出去的,產品你自己賣;把別人產品整合進來的,我幫你一起賣。如果多了一個這樣的模式,直播帶貨的時候,就多了一個可以選品的產品池。
科大訊飛一旦構建起類似小米生態鏈的商業模式,其業務邊界將無限擴大。如果說小米生態鏈是互聯網加一切,那么科大訊飛的生態鏈將會是升級版的AI加一切。
04
人工智能江湖弱水三千,科大訊飛技術一專多能
谷歌的阿爾法狗是一個標志性的事件,它宣布了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到了爆發的時代。以BAT為首的互聯網巨頭們也都已經排兵布陣。深度學習、金融科技、自動駕駛、圖文識別等等賽道風云翻涌,各有千秋。
但在智能語音處理這條賽道上,科大訊飛依然保持著領袖的地位。但是,這不意味著市場沒有競爭者,因為除了BAT,華為、搜狗也在這條賽道上緊緊追逼。何況,還有一批后起之秀也開始集結,比如思必馳、大象聲科、竹間智能這樣的優秀創業公司也都各有所長。
在2C的產品上,搜狗也有錄音和翻譯的產品,而思必馳在車機、機器人等方面都有競品。BAT相對簡單,基本就只有智能音箱。有趣的是,科大訊飛偏偏就沒有做這個品類。
其實,如果僅僅是技術,科大訊飛已經做了阿爾法蛋和電視助手,在這個基礎上做智能音箱也沒有什么困難。可能僅僅是因為音箱在使用場景里不太鮮明,功能性相對模糊,不太符合滿足用戶剛需這個科大訊飛在消費者端產品方面的明確戰略定位。
智能音箱和電動汽車的熱門大賣,讓人們認識到語音是新的人機交互入口。于是,智能語音處理技術成了炙熱的美味,雖然說科大訊飛在這方面已經提前積累了那么多年,但現在的AI技術已經在逐步相互進行融合,技術邊界也更加模糊。所以,一專之后,還必須多能,才能站穩在搏殺慘烈的AI江湖里。
這幾年來,利用21年的技術積累,科大訊飛交出的消費者端產品證明了這個技術落地戰略的正確性。但隨著市場激烈的競爭,用戶需求的不斷變化也反過來開始對科大訊飛的技術研發施加了壓力。
劉慶峰在科大訊飛21周年的內部信上,稱科大訊飛人是登山者。也許,成熟的全AI平臺,就是科大訊飛必須要攀登的新一座高山。
其實,作為科大訊飛的一個標志性產品,訊飛翻譯機也用到了智能語音和圖文識別等多項AI技術,而隨場景變化不斷迭代也體現了其產品的靈活共性。為了配合疫情期間遠程辦公的需求,訊飛翻譯機近期還推出了同聲字幕功能,用戶只需將翻譯機與電腦連接,并在電腦端安裝配套軟件,就能實時翻譯電腦揚聲器和麥克風聲音,并在電腦上展示雙語字幕。
圖文識別技術不僅僅訊飛翻譯機用上了,同樣也很好地應用在訊飛智能學習機和訊飛智能辦公本之上。也就是說,科大訊飛一專多能的產品化能力已經逐步體現。接下來就是探索更多的領域,創造更加有趣的生活方式。
訊飛智能辦公本
有了一專多能的全AI平臺,科大訊飛的消費者端產品,就能夠更加突破想象力,更能方便地施展AI+一切的魔法。用戶也能因此享受到更多AI產品,讓科技為生活多加光彩。
現在,科大訊飛在圖片識別、神經網絡、AIoT等多種技術的研發中初步搭建著自己的全AI平臺。
單品強勢突圍,全品類逆勢而上,再有全新進化的全AI平臺打底,科大訊飛的消費者端產品,還能有什么樣的飛躍,很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