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特發性震顫加微信:vip26674、h6806089、電話:15965351201
特發性震顫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兒童成人均可發病,多發于老年人;一般早期發病癥狀輕微,但病情呈現進行性加重。根據研究發現,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有家族史,遺傳因素可能是導致特發性震顫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肢體或頭部發生震顫是特發性震顫的主要表現,也有偶有患者出現語調或步態不穩或步態輕微失常。除了手抖是特發性震顫主要癥狀外,特發性震顫的主要臨床表現還有以下幾種表現:
-
人體在保持一定的姿勢或做動作時容易發生震顫,這種癥狀叫做姿勢性震顫和動作性震顫。
-
當患者情緒激動或緊張時,癥狀會加重,靜止時可減輕或消失;
-
震顫常累及兩側肢體,頭部也較多,震顫頻率在6~12赫茲;
-
震顫可限于一側或兩側,伴有肌強直和運動遲緩的癥狀。
特發性震顫是一種進展緩慢的疾病,會逐漸從輕到重發展,對有癥狀的病人,常采用藥物或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特發性震顫
有使用撲癇酮和心得安(普萘洛爾)作為治療藥物的,但是藥物只對一半的病人有效。
因為撲癇酮和心得安并非主要針對特發性震顫的治療藥物,還存在藥物不良反應,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特別是心得安,可能導致低血壓、心跳過緩等,需要對其相關癥狀進行監測。
手術治療特發性震顫
丘腦毀損術使80%的病人術后獲得中等以上療效,部分病人首次治療效果不理想,2個月后重新手術仍能獲得改善。丘腦腹中間核毀損術適用于單側肢體震顫,1 年內有4%~20%復發。手術并發癥包括顱內出血、腦膜炎、感覺異常以及錐體外系損害。手術病死率僅為0.5%。術后可能發生短暫的智能缺損、構音障礙、吞咽困難和輕癱。雙側手術可有超過25%出現嚴重并發癥。如言語障礙、精神改變和不自主運動永久存在,因此不主張行雙側丘腦腹中間核毀損術。
中藥治療特發性震顫
特發性震顫屬中醫學“顫震”“顫掉”等范疇,在中醫學上泛指以頭部或肢體搖動、顫抖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類病癥,歷代醫家對本病多有論述,但本病基本病機均為“顫”不離“風”,其病機特點以本虛標實為主,虛實夾雜。
從《素問.至真要大論》提出的“諸風掉眩,皆屬于肝”到后世《醫學綱目.顫振》《證治準繩.顫振》多有論述,治療均從“肝”從“腎”論治,肝腎陰虧,四肢筋脈失于濡養,虛熱內生,引動內風,發為振顫;只有滋補肝腎陰精,恢復陰陽平衡,才能熄風止顫。
百草熄風飲是治療眾多特發性震顫患者堆集起來的經驗方,有效的克服了普通藥物難以直達病根,見效慢的問題,可以直達病灶,通過全面調理人體臟腑功能,散瘀滯,通竅活絡,標本兼顧,使肝腎得補,內風得熄,經絡得通,故治療特發性震顫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