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社會文化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中國畫伴隨著改革開放打開國際藝術視野,借鑒西方現當代藝術理念而推進的現代性變革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回溯四十年來中國畫的變革歷程,我們不難發現,中國畫的價值延續與重塑是藝術家“現代性”追尋中的重要命題。顯然,站在一個更為廣闊的視角,對已然存在的關乎20世紀中國畫的敘述模式與價值解釋系統進行再認識,這構成了當代畫壇的現實訴求。因此,在當代語境下,對四十年來當代中國畫之圖式語言和價值屬性作一番梳理有其必要性。
本次展覽,聚焦于當代中國畫的發展格局,從人物、山水、水墨、花鳥及工筆等探索領域作為切入視角,關注于藝術家圖像風格中所蘊含的當代文化精神。展覽旨在透過藝術家及其風格迥異而又相互聯系的作品,尋求理解中國畫在當下的美術進程中究竟處于一種什么樣的狀態。他們的作品,足以說明,中國畫在當下多元化的表達中所獲得的全新的話語空間;他們的藝術實踐,對今人關注古人的傳統、當代的文化以及當代的生活,對今天中國畫的革新,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本次畫展和推廣活動將以3DVR和線上展覽的方式呈現,通過大數據和云端技術,聯合全國近百家線上新媒體,全方位呈現展覽相關內容,全景式還原現場體驗,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打造出足不出戶、永不落幕的線上展覽。參與展覽刊登發布的有新浪藝術、藝術頭條、騰訊藝術、今日頭條等百余家主流藝術媒體及門戶網站。覆蓋面更廣泛,影響力更持久,將成為永久在線的數字美術館。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北京華夏文脈美術院
學術主持:王鏞(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所長)
學術顧問:趙成民(中國公共藝術顧問專家六人小組成員終級評委,榮寶齋畫院人物畫導師)
展標題字:龍瑞(原中國國家畫院院長)
畫家簡介
張藝華,河南內黃人。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在李可染先生指導下學習中國畫,現任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城市藝術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席,中國書畫印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名家網藝委會副主席。
作品《秋韻》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舉辦的迎澳門回歸展獲優秀獎。1999年參加聯合國在紐約舉辦的國際第三屆“金雞獎”書畫大賽獲銀獎,同年作品《荷塘新水立多時》入選中國畫三百家展覽并獲中國美協舉辦的二十一世紀中國畫澳大利亞展銅獎,先后赴澳大利亞、美國、法國、德國、比利時、荷蘭、瑞士、意大利、盧森堡等國家舉辦展覽并進行學術交流活動。2002年在廣東揭陽舉辦個人畫展,出版有個人畫集,部分作品被國內外藝術館博物館收藏。2005年被國家科技獎勵辦授予優秀藝術家、中華文化藝術學會執行秘書長。2013年被敦聘為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榮譽院士、客座教授并頒發騎士勛章。
作品欣賞
得天趣者妙法自然
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脫胎于予也,予脫胎于山川也。搜盡奇峰打草稿也。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也,所以終歸之于大滌也
——《苦瓜和尚畫語錄·山川》清·石濤
清代國畫大家"苦瓜和尚"石濤的一句“搜盡奇峰打草稿”,高度概括了歷來對于山水畫家們的主張和要求:多直面客觀的山川景物,通過主觀的感受、理解、熔鑄,把自然山川變為胸中丘壑,即達到"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的境界,從而創作出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優秀作品。
藝華先生恰恰就是這樣的一位優秀的山水畫家。他曾進修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在李可染教授指導下學習中國畫。與很多人局限于技法摩古無法自拔不同,他早已跳脫出這個通常的“局限”,師法自然的同時選擇精神摩古。多年來,他一如大滌子先生所倡導的,堅持親身去到自然現場,去到大山大川里面,親眼感受、摹寫自然的法度。又能即時去掉自然“表象”的蕪雜,得自然之內在筋骨氣韻。甚至在與古人對話傳統的同時,不忘游歷他國,借法西學。有評論家贊揚其作品:睿智砥礪三五載,橫掃東西南北中。而媒體則贊其“運時代筆墨再造河山”。
在現代寫意彩墨山水的領域里面,我認為張藝華先生可謂是佼佼者,與其他從事山水畫創作的國畫家不同的是,他最早從事的是傳統樣式的花鳥畫創作,從花鳥轉到山水,期間的跨度和難度圈內人都很了然,山水畫是中國畫的集大成的門類,對于創作者的筆墨語言、天賦心胸以及精力體能都有很高的要求,能達到氣韻生動層面的鳳毛麟角,而藝華先生僅僅用十幾年的時間,就完成了由傳統花鳥到當代山水的華麗轉身,而且在構圖樣式、色彩關系、筆觸肌理等方面都實現了另辟蹊徑、自成一家:形成了注重藝術創作與生活、自然的關系,強調對繪畫內容進行全新典型化、個性化的高度抽象概括與加工提煉的美學思想。
具體來看藝華山水畫的繪畫語言,有三個明顯的特征:一是所有山體或建筑均是或三角形、或矩形的“幾何”簡化,這一點直接決定了其作品不同于傳統的現代視覺風貌的順利實現;二是以線造型與沒骨造型結合使用,使畫面的虛實質感最大程度傳遞了東方意趣之意象的力量;三是設色濃麗飽和與大量留白自然融合,使作者內心的創作激情與大自然的靜穆沉郁得以化于一爐,溫暖又雋永。他以全新的審美意識來改造傳統繪畫中的諸多元素并重新加以組合,創造出具有當代感、生活感的獨特繪畫語言,這從他的《山居圖》系列、《門前是田屋后是山》系列以及《夢回家鄉千山雪》《家園》《早春圖》等等許多作品中都可看到,他所創造的獨特的繪畫語言,已經是行云流水、信手拈來,或可稱之為“張家樣”了。
中國畫的現代化革新,并非是與傳統的割裂,而是始終保全著傳統的內在基因與精神,像藝華這般有能力革新者,皆是以傳統中最有生命活力的那部分為母體,與從當下生活中獲得的新的感受相嫁接、相融合,以創造既是中國的、又是國際的,既是現代的、又是傳統的新樣式的中國畫。張藝華所走的正是這樣一條藝術之路。
中國畫語境內的現代山水畫,已有張大千、林楓眠、黃賓虹、傅抱石、吳冠中等多位先賢大家成功走在了藝術轉型的前列,藝華以自己獨具的創作面貌追隨前輩腳步的同時,其自身也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為推動中國畫的繼承與轉型增添了不可替代的力量,也為藝術研究者和國畫同行們提供了新的可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