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文化生活也不斷繁榮,越來越多的人去練習書法。確實,練好書法也是一件好事,美事,好不樂哉。書法可以修心養性,陶冶情操。那么,書法和養生有什么關系呢?我用幾十年的學書心得來和大家一起討論、研究、學習。
古往今來,書法養生人人皆知,書法不光有腦力勞動,而且還有輕微的體力勞動,它可以鍛煉人的思維能力,讓大腦得到疲勞的緩解,同時也活動了全身經絡,放松肌肉,使全身血液、經絡疏通。久而久之,可使人靈心煥發,無疾而長壽。即便不幸患病,也可以通過練習書法,養心愈疾,暢達延年。自古說書法能使人健康長壽,并非虛傳。因此中醫認為書法是養生之首。宋代詩人陸游說:“一笑玩筆硯,病體為之輕”。是說練習書法,筆下生力,墨里增神,有利于防治疾病,強體健身。千百年來,書法家長壽者數不勝數,例如,三國鐘繇79歲,唐代的柳公權87歲,歐陽詢84歲,虞世南80歲;其后的陸游85歲,文征明89歲,董其昌81歲,清代的乾隆88歲,劉墉85歲,吳昌碩83歲,近代的有齊白石94歲,沈伊默83歲,林散之91歲,啟功93歲,歐陽中石92歲,現代的書法家林筱之94歲依然健在,所以說學習書法懂得養生最為長壽 ,書法能使人長壽原因有以下三點。
1、樂能養壽,書法家揮毫潑墨、創作與欣賞自己的作品時,能夠得到快樂與滿足。中醫認為:“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七情太過可使臟氣失調。書法可調節心態,使情緒穩定。狂喜之時,習書瀟灑自如,行云流水,落筆如煙,又如脫韁的野馬;暴怒之時,習書是能抑郁肝火,心平氣和;憂悲之時,習書能散發胸中之郁,精神愉悅;過思之時,習書能轉移情緒,心情豁達;驚恐之時,習書能神態安定,定心養氣。可見,書法中的樂趣起到養生的作用。
2、靜能養心,靜以修心,言以養德,書為心畫,練習書法無疑是陶冶情操,賦予生命積極向上的活力,使人在藝術、眼界、胸襟、修養、氣質上都有升華。王羲之說:“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先,然后作字”。這就是把握思想,調節意識,進入形象思維,把心靜培養到最佳狀態,使自己有一個良好的心胸和習慣。
3、動能養身,據中醫經絡學上說,手握筆管,運用自如,可摩動“足三里”和”三眼穴”。這兩個穴位,都是長壽穴。我們常用的五指執筆法,不但可以把字寫得剛健有力,靈動飛灑,而且,通過手指的活動,還能調和氣血,活動經絡與關節,平衡陰陽之氣,有益身體新陳代謝,促進生命活力。古云:“力發乎腰”,“務使通身之力奔赴腕下”,就是說練字看上去是手在動,其實全身的氣血都在運動,書寫者全神貫注,專心致志,寫字時頭正、身直、肩平、臂開、足定。執筆則指實、掌虛、脘平。五指力度貫通掌、脘、肘、肩最后到腰。書寫時還要用心、用神、用氣,達到心正氣和,身安意閑,血脈通暢,這時進入到武術中的“練功”境界。因此練習書法也被喻為“練習內氣功”,動靜結合方為養生之道。
在學習書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利于養生的事情,比如
1、埋頭曲頸,離紙太近,容易使頸部和眼睛疲勞,造成眼睛近視,頸部的肌肉和韌帶過度勞損,會導致肌肉力量低下,韌帶薄弱,會引發頸椎病,導致人體上肢麻木、疼痛、頭暈、頭痛,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出現走路不穩。形成惡性循環,這樣既傷了身體也寫不好字,得不償失。
2、紙張傾斜,弓腰彎背,這樣姿態不利于練字,長時間一個動作久坐,也會引發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頭痛頭暈。即使姿勢正確,也不宜坐得太久,肩部、脖頸、腰部神經長時間受壓迫,身體照樣吃不消。而且一旦養成,對肩、對腰、膀胱、都沒有好處,還會造成駝背。
3、雙腿交疊,寫字抖腿,翹著二郎腿,僅一只腳著地,臂部負荷增大,容易疲勞。邊寫邊顫抖腳,既寫不好字,更不雅觀,還顯得非常沒有教養,一旦養成這個習慣,會影響別人,也會引起別人的反感,所以這個不好習慣一定要有意識的改掉。
總之學習書法一定要把握一個度,要勞逸結合,多鍛煉,多去了解一些養生知識,還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心態,這樣才能有一個良好的身體,身體健康才是第一。子銘曰:“身安、心樂,書正也”。其次還要有足夠的文學功底、生活閱歷,書法也是中國文化重要的載體,是詩詞歌賦靈魂的寄托,如果一個書法家連文化和修養都不重視,技法再好,也不是一個有高品味的書家。書以載道,書以養生,但愿這些道理我們大家都能明白。
作者王子銘
庚子臘月中浣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