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漢彪
黃帝和炎帝的家鄉在那里?天水郡(天水市原址)和平襄縣(通渭縣原址)在那里?歷代就此一直爭論不休,而我則認為他們就在碧玉關。我寫過的幾篇文章已經敘述的很清楚了,即根據歷史圖冊他們應在現天水市以西。
碧玉關歷史文化研究院院長、研究員郭漢彪 根據 1894 年編寫的《通渭縣新志》補遺記載:漢平襄舊志無考, 相傳在縣東(清代縣城東)三十里即今碧玉鎮;而在開篇轉帖的“縣境全圖”中,平襄古城與碧玉鎮同在一個城中(即碧玉上店子)。根據《新志》記載:碧玉鎮之青陽山旁有林,相傳后秦姚弋仲牧馬處,下有古城,即其所筑(注:應為重修,編者注)。姚弋仲是后秦先皇,是后秦太祖姚萇之父,在公元 280-352 年期間曾任平襄縣令。既然碧玉鎮的青陽山有平襄縣令姚弋仲牧馬處,則平襄縣衙門在碧玉鎮也就順理成章。同時,平襄縣舊址如果就在碧玉關,那么天水郡舊址自然也就在碧玉關。再繼續延伸,這里就應該是古代國人的發源地和古代建國之地。 碧玉鎮的李家坪有平坦土地千畝以上,整個碧玉關城池有萬畝(不包括牛洛河以西),但令人們稱奇的是歷史專家陳守忠先生寫的《通渭建制沿革考》和何鈺先生寫的《西漢天水郡治平襄城故址考》兩篇文章認為碧玉“地域狹窄,城址很小,不易在此設郡”。不過,當你看了下面的圖片以后,也就不奇怪他們的觀點了,因為碧玉關實在太神秘了,如果不經過詳細考察和不站在合適的位置是看不到碧玉關的博大險峻的。下面就用圖片來展示一下碧玉關的神秘和險峻:
上圖是碧玉鎮的全景圖,狀如一口大鍋。由于古代的四面山上有重兵把守,進出碧玉鎮都是沿著牛谷河古道行走,在古道上是看不到這個全景圖的,即使是現在,如果沒有合適的位置也很難看到這個全景圖。圖中李家坪就是新石器(應為舊石器時代,有實物為證。編者注)時代遺址,平坦土地有千畝之多,是古代的城市中心。
古代羌族把首腦所在城市中心稱為“哈”,一般建在比較高的地方。由于碧玉關與城市中心連在一起,所以碧玉關在古代又叫做“關哈”。
上圖是城南郊青陽山下的古廟青陽寺大門(河灣廟)
光緒十九年版(1894 年)《通渭縣新志》開篇圖的“縣境全圖”平襄古城碧玉鎮(注:這張圖應該是《通渭縣新志》編寫時的轉錄圖,制圖時間應該早于光緒十九年)。
上圖為通渭縣碧玉鄉碧玉川衛星地圖(寶蘭鐵路正在 207 省道旁邊修建)
碧玉關李家坪衛星照片示意圖(圖右應延伸至牛谷河南岸),圖中“國都”二字是根據通渭縣出土的“漢歸義羌侯印”虛構標注。
關古城遺址,衛星照片依稀但可辨。經度 105.37 緯度 35.14。東西長 2000 米,南北長 2500 米。建造年代不詳。依山而建,四周是如刀劈
懸崖。四條河圍城而流。城中部是 8000 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或新石器時代碧玉村李家坪遺址。城中南部建有兩座城堡。城墻南外有一座廟建在牛谷河邊。城南七里是天水湖(甜水湖),位于郭家岔、岳家岔,天水小溪由南向北流入牛谷河。城中包括上店子和下店子。城西是牛洛河,河西是新城,清代建造,又名馬趟子川,現為碧玉鄉所在地。從衛星照片看:碧玉古城下店子東南角延伸至牛谷河邊,東城墻順山而下跨過雷家河(景木岔河),正好把雷家河南端包進了城中,即解決了吃水問題又與上店子城形成犄角之勢。下店子內城我兒時還見過,但外城已經無法看到了,除下店子西城門外只能從衛星照片查看了。
上圖為通渭縣碧玉關(天水郡、平襄縣)古城遺址群衛星照片示意圖(需要考古驗證才能確定)一、神秘莫測碧玉關
碧玉關稱奇的地方還在下面,請慢慢觀看。
上圖是在碧玉關以東所照的圖片,中間是碧玉關兩個城堡中的大城堡,城堡左邊(南部)是青陽山和牛谷河及天蘭一級公路,右邊(北部) 是李家坪南邊坡和 207 省道及寶蘭高鐵。碧玉關城堡就象一把鐵鎖和大門扇,所以人們一直也把碧玉關叫作閉門關,都說非鳥難過閉門關?,F在的碧玉關城堡上的城墻大部分已經塌陷,建筑物已被全部拆除,城堡與李家坪連接的城墻和城門為修建 207 省道也被挖去,否則還會更加雄偉。下面是大城堡西部郭城圖片。
在上圖的位置你很難看到碧玉關上店子到底有多大,更難看到李家坪上的千畝土地。在這個位置誰能想到李家坪竟然是這個城池的中心地帶和首腦所在地。
上圖是碧玉城池的南邊,也是兩個城堡的南部,牛谷河古道和天定一級公路從城外繞過這里。在這里你連一個人影也看不到。
上圖是繞過小城堡旁邊的牛谷河與牛洛河交匯處后,是站在碧玉關上店子西邊的牛洛河橋上拍攝的圖片。207 省道從碧玉關內穿越,這里雖然距碧玉關內只有一步之遙,你能看到關內藏有千軍萬馬嗎?圖中右邊是碧玉關小城堡,左邊是李家坪南邊坡,李家坪到底有多大,在這里同樣更難看到。
碧玉關上店子西邊的小城堡也像一扇大門和鐵鎖把碧玉關鎖了個嚴嚴實實。如果站在合適的位置,照片應該與東邊的大城堡有一樣的效果, 現在只能下次補照了。請接著往下看,神奇還在后邊。
當慢慢爬上南邊青陽山半山腰時,才能發現上圖城堡內藏有如此之大的村落(見下面放大后的照片)。這個照片中的上店子村落在山下是絕對看不到的。
圖中左右兩個城堡互為犄角,將碧玉關上店子的通道徹底封死了。請細細觀看,這兩個城堡像不像兩個大門扇或鐵鎖?在這個位置可以看到, 大城堡的內外城墻還保存完好。
上圖是碧玉關上店子村的中部村落照片
上圖是碧玉關上店子村西部村落照片
上圖是碧玉關上店子村部分村落照片,寶蘭高鐵從村中穿過
上圖是碧玉關和李家坪衛星圖
上圖是碧玉關和李家坪衛星圖 順著青陽山再往高處走,就看到了上圖的情景。如果在圖中的這些位置藏有千軍萬馬,從山下走過的人恐怕很難相信。陳守忠先生和何鈺先生如果能在拍攝上圖的位置看一看碧玉關,就不會有碧玉關“地域狹窄,城址很小,不易在此設郡”的論調了。
請大家再認真看一看上圖的全貌。上圖實際就是碧玉關古城池的全景圖(包括北山,是一座孤山)。這個城池四周被四條河流包圍,北邊的山峰是一座孤山,山的背面是如刀劈的懸崖,而這個孤山的懷中卻緊緊擁抱著李家坪,李家坪的周邊同樣也有著懸崖峭壁。在李家坪的下邊有上店子村、河灣村和下店子村的三個大村落,是駐扎千軍萬馬的好地方。如果各個山頭都設有城堡和哨卡,居住在城池中央李家坪的人們和首腦們在那個時代肯定會認為固若金湯。更何況在碧玉關周圍的各個天險要道確實還設有十多個大小城池和關口。
根據李家坪遺址探查,過去的人們就住在李家坪(有省級和縣級文物保護碑為證),坪下的三個村落是駐扎軍隊的地方,后來軍隊搬走后,人們這才從李家坪搬到了下面的三個村落。
二、雄偉天險碧玉關
上面兩個圖片是環繞李家坪的孤山全貌圖。這座孤山從西繞到東,又從東北方向繞到南邊,形成了一個半環形,將李家坪緊緊圍在中央。山的背面雖然經過了上萬年的雨水沖刷,但陡峭的沿壁現在還是非常兇險。可想而知,在河水比較大的古代,這些峭壁肯定是直立在那里,人是不可能爬上去的,這完全是一道天然天險。下面兩個圖片是孤山的背面圖,雷家河(景木岔河)就在山下。
水經地理記載的牛谷河、牛洛河、王家溝河、景謀岔河就是圍繞碧玉關大城池的四條河流,雖然有些河流已經成了季節性河流,但在古代這些河流應該很大,這些河流也是保護碧玉關的自然天險。下圖是牛谷河與牛洛河的交匯處,圖中的橋梁就是碧玉關西邊的 207 省道牛洛河大橋。
三、李家坪遺址
根據文革時代的調查,李家坪遺址定位為新石器時代遺址,文物部門當時考察并不嚴謹,探坑基本沒有挖掘,只是用陰陽鏟做了一些探查,石刀石斧石箭和陶器大部分是做水平田時挖出來的,對于舊石器時期的東西沒有得到重視。下面讓大家看一看我拍攝的李家坪和舊石器的工具,如果下圖中的石頭就是舊石器的話,李家坪應定位為舊石器時代遺址,而這個遺址的年代也要比現在早幾千年或上萬年。
上圖是在青陽山拍攝的李家坪一角
上圖是李家坪部分近照
上圖是碧玉關李家坪遺址保護碑
上圖中的石頭在李家坪隨處可見,但這里并沒有石料來源之地
從上圖中的石頭分析,我認為這些就是舊石器時代的工具(發現地址為李家坪后山根下),表面還有包漿,所以從不同角度照了幾張照片,請懂行的專家給予鑒定(現由我侄孫郭全興收藏)。
四、碧玉關部分遺址圖片
碧玉關部分遺址照片是 2009 年所照。
上圖是碧玉關下店子西城門,已經翻修過了,上面的廟宇沒有再建, 現在的城門遠不如翻修前的雄偉好看,但雄姿不減。下店子城門與碧玉關城堡遙相呼應,從門中可以看見碧玉關東城堡,是整個大城池的兩個犄角位置。
在這個城門兩側有兩個直徑約 1 米左右的柱石底座,應該是大型建筑物遺存,不知為何放在此處,也不知來歷。
上圖是古代窯址(位置在大城堡南河邊,這樣的窯址在李家坪隨處可見),在李家坪檐咀下田國棟、郭讓成、郭張娃家后院有四口大窯,窯口附近也同樣有如上圖的窯址。大窯里的土層非常奇特,柔軟又堅硬無比, 我們稱之為斑斑土。上世紀 70 年代生產隊為將其中之一大窯擴大為能裝
下全隊耕牛的圈舍動用了 10 個壯勞力干了 10 天,只掘進不到 1 米,只好作罷。這種土是制作澄泥硯臺的最佳原材料,所以,這四個大窯應該是古代為挖取陶土而形成。
碧玉關的古城墻已經岌岌可危,如果再不保護就再也看不到了
現在,流量已經很小的牛谷河中散發著臭氣
上圖是碧玉鄉新城村的清代古城,位置在牛洛河西岸,與碧玉關遙相呼應。碧玉鄉政府從碧玉關上店子搬到新城村后,為建設新農村,鄉上將保存了近千年的古城幾乎都破壞了,現在殘留的城墻也不到三分之一。
有關碧玉關的文章我寫了很多,今天專門用圖片進一步做以說明,希望能得到人們的重視。
2009年6月 18日
通渭縣碧玉關李家坪、天水郡和天水湖遺址位置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