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名稱:長城四連體
發行時間:2002年
發行面值:675.2元
發行數量:25萬冊
藏品類別:連體鈔
藏品介紹:第四套人民幣100元(90版)四連體 50元(90版)四連體
10元(80版)四連體 5元(80版)四連體
2元(90版)四連體 1元(96版)四連體
5角(80版)四連體 2角(80版)四連體
1角(80版)四連體各一張
藏品描述:
第四套人民幣各種面額正面圖案均為人物頭像,線條細膩,形象逼真;背面為古跡名勝圖景,或氣勢恢宏,或旖旎秀美。其印刷工藝和防偽設計已趨近國際先進水平。票面上飛燕桃花,珍禽翠竹,仙鶴松樹,鳳凰牡丹多姿多彩,栩栩如生。伍拾元和一佰元券均采用安全線,無色熒光和磁性墨劑。在采用特種技術的同時,傳統的水印和凹印技術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收藏價值:
第四套人民幣的發行和流通,意義深遠非凡。它不僅是改革開放最初年代的見證,更是標志中國歷史性巨變的一座豐碑。它的作用將永載中國貨幣流通史冊。
第四套人民幣長城四連體珍藏冊搜集了1角至100元全部九種面值的4連體鈔票。其中等同面值的4張鈔票號段相連,不同面值的鈔票的10位編碼則完全相同,首次在一套人民幣藏品中集合“全同號”、“全連號”兩大收藏亮點。
同時,每套四連體珍藏冊均配有熊貓水印收藏證書。眾所周知,熊貓水印是中國最高規格藏品的專用“御璽”,就連許多大規格的貴金屬藏品都不曾享有加蓋熊貓水印的待遇,體現了第四套人民幣長城四連體題材的權威性,地位的尊貴性以及投資價值的不可動搖性。
第四套人民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而且流通人民幣連張票的制作和發行在中國尚屬首次,伴隨著我國第五套人民幣的問世,第四套人民幣將逐漸退出流通領域,從而成為收藏的珍品。
投資趨勢:
在我國發行的五套人民幣中,前四套都成為了錢幣收藏市場的大熱,第一套人民幣和第二套人民幣因為退市時間久遠,早就是有價無市的局面,而第三套人民幣被譽為收藏界的黑馬,身價一日千里也讓不少藏家望而興嘆。那么最終還未正式宣告退市的第四套人民幣自然就成為了目前投資成本最低,最具增值潛力的幣種。不過第四套人民幣的幣種仍舊受到時間沉淀的短板,所以不少幣種在收藏市場上起起伏伏,未來走向讓人捉摸不透。于是乎,聰明的藏家們就開始把目光轉向到純粹為紀念而發行的長城大四連身上。
長城大四連為什么會引發收藏熱潮呢?其實說來也與第四套人民幣即將謝幕的時間臨近有關。長城大四連2002年開始發行,包括了第四套人民幣所有幣種和券別在內,總面額675.2元,合計發行數量二十五萬冊。不同面額的四連體鈔,十位編碼完全相同,而同等值的四連體鈔段號則保持相連,兼具了全同號和全連號的收藏特點,引發藏家們的青睞也是可以想象的。與此同時,長城大四連在防偽標識上也可謂地位殊榮,出動了我國最高規格的“御璽”,每套配有獨一無二的熊貓收藏證書,證書的編碼與鈔票末尾的編碼保持了一致,其權威性和尊貴性不言而喻。
不過許多人藏家對于長城大四連還是提出了質疑的聲音,他們認為是借第四套人民幣退市的新聞,帶動了其價格上浮,一旦塵埃落定,長城大四連價格也會有不小的回落。為此,記者聽取了有關專家的解釋,據悉,長城大四連是全套第四套人民幣幣種的集合,隨著第四套人民幣的退市,它的身價上漲是順應歷史所需,但是其本身的價值才是收藏的賣點,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最佳見證,第四套人民幣它的出現是中國貨幣歷史的轉折點,也是一座無法超越的豐碑,而這一價值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載入中國貨幣歷史中,成為人們心中永恒的經典。
藏品名稱:《五福圖.己亥年生肖紀念》、《十全十美.戊戌年生肖紀念》
藏品規格:45x90mm(五福圖.己亥年生肖紀念)
84x46mm(十全十美.戊戌年生肖紀念)
發行數量:6000套(五福圖.己亥年生肖紀念)
20000套(十全十美.戊戌年生肖紀念)
藏品簡介:
范曾,字十翼,別署抱沖齋主,中國當代大儒、思想家、國學大師、書畫巨匠、文學家,詩人。
范曾先生是當代中國集詩書畫、文史哲、儒釋道于一身的文化大家,提倡“回歸古典,回歸自然”,身體力行“以詩為魂、以書為骨”的美學原則,對當代中國畫的發展厥功至偉,更是開創了“新古典主義”藝術的先河。平生著作等身,已出版一百六十余種詩,書畫、哲學之著述,國家圖書館珍藏其中119種。2011年,榮獲中華藝文獎終身成就獎。
“五福圖·己亥年生肖紀念”貴金屬產品由國學大師范曾先生本人授權,以其親手繪制的極具國學文化的作品一—《五福圖)為設計元素,并與貴金屬完美結合。產品以生肖為魂,以書畫為骨,以金銀為體,將傳統生肖文化的精髓、國畫的藝術魑力、貴金屬的華貴厚重,三者合為一體,堪稱生肖賀歲的藝術臻品。
經鑒定,該產品材質純度合格,重量合格,設計精美,工藝符合國家相關標準,限量發行,謹此證明!
藏品名稱:大團結
藏品數量:2張
藏品類別:第三套人民幣
藏品面值:10元
字冠字號:二冠/三冠 八號碼
正面圖案:人民代表步出人民大會堂圖
票面尺寸:157x72 mm
印刷工藝:正背面凹印
發行單位:中國人民銀行
發行時間:1966年1月10日
停用時間:2000年7月1日
發行數量:限量
藏品簡介:
大團結是指大團結紙幣,是第三套人民幣10元券。發行時間為1966年1月10日。自2000年7月1日起,該紙幣停止在市場流通。
人民當家作主的10元券——大團結
1965年10元券是三版幣最大面額的券別。其正面主景為“人民代表步出大會堂”圖,象征人民參政議政,代表著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
由于人大代表來自各省,有各民族同胞。因此該券也被稱為“大團結”。
10元大團結,全稱為1965年十元人民幣,發行于1966年1月10日,因票面圖案正面主景為“人民代表步出大會堂”圖,象征人民參政議政,代表著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由于人大代表來自各省,有各民族同胞。因此該券也被稱為“大團結”,該人民幣屬于我國第三套人民幣。發行于1966年1月10日,于2000年7月1日正式退出流通,票面尺寸為157*72 mm,目前有三種區別:早期發行的三羅馬冠號價格較高,后期發行的二羅馬冠號價格較低,中間嘗試過熒光防偽部分冠號,價格略微貴點。
10元大團結采用雙面凹印的印刷工藝,凹凸感強,正面主圖為人民代表從大會堂走出的景象,圖案上方印有“中國人民銀行”字樣,圖案下方印有“1965”發行年份字樣,左上端有蒙、藏、維、壯四種民族文字,右上端有‘拾圓’字樣,左方中間有天安門圖案水紋印;背面圖景為天安門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上方有中國人民銀行的漢語拼音字母,下方有十元的漢語拼音字母。10元大團結帶有防偽暗記,在票券天安門左側有“人”字樣,天安門右側燈柱右邊有“工”字樣,右上有字母“Z”字樣暗記。
10元大團結人民幣是第三套人民幣當中比較典型的品種類型,由于過去是流通人民幣,目前存世量比較大,是目前很多藏友收藏的人民幣。特別是早期印刷的人民幣類型,比如三冠字、二冠字,目前在市場走勢相對比較平穩,特別是后者更有收藏價值,但差距不是太大。其中10元大團結熒光版,是三版65年紙幣中最為特殊的一個版本,它是因為中國人民銀行引進國外奇奧利公司的兩臺膠凹聯合印制機,因為忽略了印制彩墨中超標“熒光粉”,使得該套紙幣在流通中無法從印刷機通過,其中包括二羅馬和三羅馬,后續被中國人民銀行秘密回收,在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時銷毀掉大部分,目前市場只有少量存世。從這一點看,熒光版10元大團結后續存在較大投資價值。
10元大團結單張價格雖然增值力度不大,但一直處于平穩走勢,雖然目前大團結10元已經達到100元左右,但由于一直走勢比較平穩,會隨著時間的歷練,不斷增值,所以這類人民幣收藏,有潛力可挖。
10元大團結收藏市場分析:
一、具有歷史價值。第三套人民幣的印制,正處在困難的自然災害時期,但新版鈔票卻首次全部采用了自己研制的高標準高質量的水印鈔票紙,從此結束了我國長期依賴進口鈔票紙的歷史,這也是我國自主研發印刷的紙幣,同時當時它的發行出于文化大革命時期,特殊年代的痕跡給予它一定的歷史研究價值。
二、收藏門檻較低。目前來說,雖然距三版幣發行年代已經久遠,但這枚10元大團結因發行量大,至今仍具有相當大的存世量,市場價值漲幅尚處于平穩期,收藏門檻較低,非常適合藏家以刀貨箱貨的方式進行收藏,這也是一個了解三版幣收藏價值的最好機會。
三、特殊熒光幣。 10元大團結在印制過程中曾出現過一些意外,后期印制的部分票券背面花邊油墨有熒光,當時收藏界尚未普及性及時發現這一點,熒光幣就已經被中國人民銀行秘密回收,目前市場只有少量存世,對于10元大團結來說,這是收藏的一大亮點。
藏品名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紀念印章
藏品重量:1000克(大的印章) 500克(小的印章)
發行數量:3000套(大的印章) 10000套(小的印章)
藏品簡介:
絲綢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陸上商業貿易路線,最初的作用是運輸古代中國出產的絲綢、瓷器等商品,后來成為東方與西方之間在經濟、政治、文化等諸多方面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1877年,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國》一書中,把“從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貿易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這一名詞很快被學術界和大眾所接受,并正式運用。其后,德國歷史學家郝爾曼在20世紀初出版的《中國與敘利亞之間的古代絲綢之路》一書中,根據新發現的文物考古資料,進一步把絲綢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亞細亞,確定了絲綢之路的基本內涵,即它是中國古代經過中亞通往南亞、西亞以及歐洲、北非的陸上貿易交往的通道。
絲綢之路從運輸方式上,主要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是指西漢(前202年—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涼州、酒泉、瓜州、敦煌、中亞國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而達地中海,以羅馬為終點,全長6440公里。這條路被認為是連結亞歐大陸的古代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之路,而絲綢則是最具代表性的貨物。
海上絲綢之路,是指古代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進行經濟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最早開辟也始于秦漢時期。從廣州、泉州、寧波、揚州等沿海城市出發,從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遠達非洲東海岸的海上貿易的“海上絲綢之路”。
隨著時代發展,絲綢之路成為古代中國與西方所有政治經濟文化往來通道的統稱。除了“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還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進入中亞的“草原絲綢之路”等。
聯系電話:029-68990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