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前言
當代書法創作以現代考古學和現代技術所提供的空前豐富多樣的文字、書法歷史遺產為借鑒,以立足當代、根植傳統、繼承創新為宗旨,以藝術本體的完全獨立和主體藝術創造的空前自覺為內在依據,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已形成碑帖并重、碑帖兼融基礎上的多元化格局,并取得一系列積極成果。
新時期以來,中國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展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勢,為包括書法在內的文學藝術的繁榮發展提供了空前優越的時代條件。在學院書法教育的普及和全民書法的熱潮下,涌現出一批優秀的書法家,他們經過多年的砥礪與探索,在各自的創作領域已逐漸形成自己的藝術個性和學術特征,有著良好的學術視野和創作能力,這些書法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當代書法的較高水平,同時也是當下中國藝術生態的樣本,他們中的一些佼佼者,已經或將成為中國當代書法藝術的中堅力量和代表書家。但是從書齋到市場,書法家的身份轉換和場域轉換,面臨多重挑戰,個人作品風格的延續展開如何進入公眾視野得到市場更加普遍的認可和廣泛傳播;如何有效地抵御當前低迷的藝術市場狀況,去開辟新的學術和市場關注點。這是書法家面前不容回避的必答題。
基于此,北京時代丹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機構共同舉辦“海岳風華——當代書壇代表書家學術研究觀摩展暨VR新媒體展”系列活動,旨在借力網絡新媒體打通書法家與社會藝術生態之間傳播壁壘,推出一批當代書壇具有代表性的優秀書法家,展現書法前沿探索者的心象書風。
本次書畫展將以3DVR和線上展覽的方式呈現,通過大數據技術,聯合全國近百家線上新媒體,全方位呈現展覽相關內容,全景式還原現場體驗,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打造出足不出戶、永不落幕的線上展覽。參與展覽刊登發布的有雅昌藝術網、藝術頭條、新浪藝術、騰訊藝術等近百家主流藝術媒體及門戶網站,較之線下展覆蓋面更廣,影響力更持久,將成為永久在線的數字美術館。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時代丹青文化傳媒
學術主持:王鏞(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所長)
展標題字:劉洪彪(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孫群豪參展書法家
孫群豪,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寧波美術館研究員、西泠印社美術館顧問、慈溪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慈溪畫院副院長。
書法、篆刻作品、論文等在中國書法家協會、西泠印社、浙江省書法家協會等主辦的展覽中多次入展或獲獎,并在中國美術館、浙江美術館等展出。書法篆刻等作品在《中國書法》《書法》《中國篆刻》以及日本《書道》、韓國《墨家》等海內外專業報刊專題介紹。出版《孫群豪書法篆刻集》《印說伏龍》《甲申蘭藤印痕》《孫群豪篆刻集》《吉祥經印譜》《蘭藤隨筆》《梧嶺散記》《解讀大山》和長篇報告文學《園藝大師吳耕民》《大愛無悔》《時代見證》《滄海顯英雄》《陳之佛傳》《陳之佛年譜》等各類文藝作品集。
作品欣賞
龍蛇筆底現,平淡總是真文/馮昭輝
走進孫群豪的“梧嶺山房”辦公室,撲面而來的是濃濃的書香氣息,堆積如山的書刊畫冊,軸頭錦匣,透露出主人的工作環境和旨趣所在。而主人修長的身材,瀟灑的舉止,溫文的談吐,幽默的口吻,勾畫出一副儒雅的學人風范。
作為寧波書法篆刻界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國書協會員、西泠印社社員孫群豪的篆刻成就在當地藝壇無人不曉。孫群豪治印從學習浙派入手,在研究浙派和皖派諸家成就的基礎上,進而取法秦漢印,可謂追本溯源,南北合宗。在刻苦自勵、朝夕揣摩的同時,他縱觀法物,廣收劇跡,又親得西泠名家韓天衡、江成之、高式熊、徐銀森等人的悉心指點,眼界為之開闊,境界逐步提高。在孫群豪的刀筆之下,秦漢風與浙皖派融為一體,既有秦漢印的渾穆樸茂,古拙淵雅,又有浙皖派的雄渾遒勁,拙巧適度,在守拙與用巧、質樸與精致的關系上處理得恰到好處。朱文、白文印風統一融洽,并且刀從筆出,具有濃厚的筆墨韻味。
治印藝術自古以來多為文人士大夫視為“雕蟲小技”,不屑親為。其實,印章雖小,卻熔鑄刀筆,殊裁萬物,此又為其他藝術所不及。尤其是自明代文彭、何震等文人直接參與治印以來,寸印古篆,別開生面。孫群豪治印深諳此理,他追蹤前賢,沖切兼用,擯棄巧飾,追求格局。以大情懷做好小文章,用大氣魄處理小印面。他的印風總體上呈現一種厚重渾樸、蒼茫古拙的風貌,章法規模闊大,體態安閑,穩重莊嚴,絕無弄姿炫奇之態,這與他灑脫平和、磊落沉穩的性情是極相契合的。
篆刻家的書法水平往往是檢驗其篆刻成就的重要尺度。識篆而不能書,動刀而不動筆,是篆刻家的重大缺憾。治印與書法相得益彰,才能磨蕩互補,揚帆遠航。孫群豪資稟穎異,得天獨厚,幼年在滬上得祖輩蔭護,廣泛求藝,鋪就了今后從藝的文化底色。他對書藝的領悟力極強,遍臨古帖,上溯秦漢,見地學養,迥出輩流,年紀輕輕練就了一手扎實的書法基本功。行草走帖學一路,隸書親帛簡一門,金石氣息時露腕下,書印交織相互滋養,縱橫瀟灑,直拙生辣,涵茹古今,不拘一格。時時有巨幛大幅,一揮而就,手卷尺牘,筆不厭精。八面出鋒,跌宕起伏,晉唐遠韻,畢現幾案,令人嘖嘖稱奇。
孫群豪長期擔任寧波慈溪文藝界行政工作負責人,這使他格局開闊,襟懷博大,廣結人緣,相互砥礪,變文人相輕為文人相親,化孤高自賞為豁達寬容,棄孤守一隅為廣采博納。他廣交國內文藝界名流精英,長年奔波滬杭,拜師訪友,拓寬眼界,甚至著名鄉賢、名僧、企業家也來往頻仍。暢游藝海的廣度和自如,注定他不會單以一個書法家的成就了卻此生,而是隨心所欲,觸類旁通,穿梭古今,舉一反三。他精書藝,通文史。早年高校英語專業的訓練,和對國外親人的思念,又助他學貫中西,取精用弘。他追慕慈溪鄉賢當代著名美術教育家、工藝美術家陳之佛,潛心研究陳氏生平,從陳之佛的生平事跡中感知其高潔人格和高雅志趣,編撰《陳之佛傳》,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近年又完成《陳之佛年譜》出版發行。為表達對弘一法師的敬仰,他在西泠印社出版了《印說伏龍》。弘一與慈溪伏龍禪寺有緣,曾經在1931至1932年之間三次駐錫伏龍禪寺。弘一法師曾發起成立“西泠印社”之后又一印學研究團體“樂石社”,定期雅集,編印篆刻作品集,開一代新風。孫群豪有心將這些史料鉤稽整理出來,既是正心修己,也是為地方文史工作服務,并弘揚了篆刻藝術。數十年下來,孫群豪不但印集、書法集迭出,而且傳記文學、報告文學、文史論著、電影文學劇本、散文集等身。也許惟其如此,孫群豪才能不辜負他作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的不凡才藝。
接觸過孫群豪的為人,都不難感受到他身上濃濃的名士氣。優渥的出身,長輩的呵護,名流的熏陶,深厚的閱歷,使得他待人接物,從容自若;處理公務,舉重若輕;談藝論道,超脫俗塵。從事藝事的那份自適與閑情,他有;那份專一與精能,他有;那份豁達與圓融,他也有。既潛心自運,又不避塵囂,既灑落自信,又謙恭虛和。技藝精熟,胸次為上。對藝品的雅俗、美惡、高下,他能一一辨之,并時時謹防藝途的歧路與隆譽的陷阱。對舊式文人的執于一隅、固步自封的做派極于不屑,對當今藝壇攀龍附鳳、汲汲名利的時風付之一笑。他開朗風趣,幽默自嘲,不偏激,不固執;什么都看得開,什么都看得透,這正是士貴適性、不向外求的操守表白,也是以藝修身、純以心性為之的志趣映照。
已過天命之年的孫群豪積攢著巨大的藝術能量,他的每一次噴發,每一次收獲,都帶給我們異常的驚喜。隨著孫群豪不斷步入爐火純青的佳境,我們完全有理由期待他為讀者奉送又一批鮮艷飽滿的藝術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