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0日,由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舉辦的周口店遺址線上文化展示云啟動儀式暨“讓文物插上數字化翅膀”云交流研討會順利召開。
進一步加強文物信息的數字化采集和保護,深入挖掘文物知識,創新傳播傳承手段,依托文物資源講好中國故事,是貫徹落實關于文物保護要依靠科技、讓文物活起來的重要論述精神,在新時代努力走出符合我國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的重要舉措。此次周口店遺址線上文化展示云啟動儀式暨“讓文物插上數字化翅膀”交流研討會的成功召開,是周口店遺址由傳統的實景實物展示向數字化展覽展示延伸的重要節點,同時也標志著周口店遺址已成功向新時代文物和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邁出了更加堅實的一步。
周口店遺址線上文化展示項目采用線上可視化的技術手段,靈活整合全景、三維、文字、圖像、音頻、視頻、鏈接等多種媒體形態,形成生動豐富的融媒體體驗,全面展現遺址博物館的成果與文化成就。項目運用360度全景拍攝技術,對遺址本體、重要化石地點、博物館、重要文物等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示,構建了完全虛擬的自由展示空間,具有“多維度展現空間、多元數據整合、數據信息可視化、沉浸式交互體驗和多終端多平臺支持”等5大亮點。觀眾可以通過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官方網站以及微信公眾號對周口店遺址進行身臨其境地暢游,極大地豐富了參觀內容的可延展性與趣味性。線上文化展示項目建設歷時一年精心打磨,從前期策劃到后期信息采集與編輯制作,再到數據整合與立體化呈現,實現了周口店遺址歷史文化的全面數字化展示 ,這將大大擴展周口店遺址歷史文化面向世界范圍內的展示 、傳播效能。
云啟動儀式上,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館長董翠平介紹了周口店遺址線上文化展示項目的具體工作情況并表示:博物館作為一個公共知識服務機構,承載著社會公共教育和文化傳承的重要職能。新年伊始,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我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疫情發生后,為了做到閉館不閉展,我們依賴新媒體平臺,及時推出了“每天一件文物,講好北京人故事”50集微視頻,點擊率5000萬人次,受到了廣大公眾的好評。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使我們深刻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利用,數字博物館、智慧博物館是博物館發展的方向之一。我們秉承開放共享和跨界融合的理念,提出了智慧景區建設和構建數字博物館。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構建線上線下互動支撐,互為補充展覽平臺,啟動了博物館線上文化展示項目。
隨后,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研究館員吳育華;故宮博物院資料信息部工程師張沛沛;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中小企業研究所所長、高級工程師楊東日博士分別做在線交流研討會。三位專家從不同的視角解讀文物、文化數字化展示傳播對中華文化的助力,并結合個人多年經驗,提出了文物數字化展示方向的意見與建議。(記錄者:杜海義 谷廣景 張偉)
責任編輯:凌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