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期全國廉政與法治建設高級研修班于2020年12月26日至27日在南昌國貿大酒店舉行,來自江西、福建、四川、廣東、浙江、河南、山東、上海、江蘇、湖北、黑龍江等全國各地的黨員干部、企業家、媒體人和研修班老學員70余人參加了本期現場培訓,200多人線上聽課,截止目前,研修班聽課人數已超過1700人。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主任吳建雄、中紀委宣傳部原局長閆群力、著名經濟學家、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周德文、普法宣講師李笑天、中贛法務咨詢中心主任周思才等出席開班儀式。人民傳媒姚逸寧、人民交通網吳子豪,澎湃新聞網宋江云,清風網雷文忠,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原副主任邱國發,國畫院副院長江治安、中書協書法家仲明、周祥清、方長溪等媒體人士和專家學者應邀出席開班儀式。全國廉政法治建設研修基地主任李笑天、中贛法務咨詢中心主任周思才、特邀嘉賓周總理侄孫周志軍、福建省政協委員張文亮等在開班儀式上分別致辭。

圖:南昌中贛法務中心主任周思才
本期研修班共邀請4位講師授課,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主任吳建雄做了《國家監察法及政務處分法之要義解析》的學術研究報告,中紀委宣傳部原局長閆群力做了《全國反腐敗形勢分析》的主題演講;普法宣講師李笑天主講《民法典主要條款解讀》、《從中國十大冤案平反看中國法治建設的進程》普法專題講座,著名經濟學家周德文先生就當前我國宏觀經濟形勢、民營企業現狀、政商關系和法治環境等問題進行了專題演講。

圖: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主任吳建雄
湘潭大學教授、博導、法治反腐研究首席專家吳建雄在專題報告中,分別介紹了國家監察法、政務處分法之要義解析。第一部分講述了國家監察法和政務處分法的基本定位,第二部分講述了國家監察法和政務處分法的理論邏輯,邏輯起點包括“1、什么是權力;2、什么是權利;3、什么是權利克減”。理論邏輯包括1、“零容忍”的政治邏輯;2、“權進籠”的法治邏輯;3、“治病樹”的政策邏輯;4、“高質量”的監督邏輯。第三部分講述了國家監察法和政務處分法的主要內容,第四部分講述了國家監察法和政務處分法的貫徹實施,貫徹實施包含以下五點:(一)把握根本要求;(二)把握總體目標;(三)把握監察范圍;(四)更新監督理念;(五)用好“四種形態”。

圖:中央紀委宣傳部原局長閆群力
中央紀委宣傳部原局長閆群力在《全國反腐敗形勢與重點案例分析》中,解讀了習總書記反腐敗思想和十八大以來中央對反腐敗工作的戰略部署,特別強調廣大黨員干部要“認清形勢,消除誤區”。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紀委三次全會講話中說,反腐敗取得了壓倒性勝利,但是沒有取得徹底勝利??傮w上看,當前我國反腐敗形勢可以用六個字表述,就是“依然嚴峻復雜”,這是中央對全國反腐敗形勢的宏觀判斷。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鞏固壓倒性態勢、奪取反腐敗壓倒性勝利,“要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由于強高壓、長震懾的影響,2017年以來已經有數千名有問題的黨員干部主動投案自首,而且紀委監察委系統也查處了上千名腐敗干部。為期三年的打黑除惡斗爭,查處2.96萬起案件,其中充當保護傘的數千名干部被查。特別是監獄管理系統存在的問題非常嚴重,個別地方的監獄管理違法違規問題令人震驚,正是因為該系統紀檢監察監督不力。比如,內蒙古有個犯人被判刑17年基本上沒有坐牢,以保外就醫的名義逃避法律懲罰,被媒體曝光稱為“紙面服刑”。最近幾年,社會上行賄手段不斷花樣翻新。一些地方流行以打牌娛樂名義,進行權錢交易。曾經有一段時間,社會上出現一些傾向和言論,說什么“反腐敗與群眾利益無關;反腐敗影響經濟發展(因為反腐敗確實讓一些干部消極怠工,當然過去干部那種不作為、慢作為和假作為現象也明顯減少);反腐敗是政治斗爭,是選擇性反腐;國家應該赦免貪官,這樣可以讓他們放下思想包袱好好干工作;反腐敗要緩緩手、松口氣”等等說法。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做出回應,“我們黨反腐敗不是看人下菜的“勢利店”,不是爭權奪利的“紙牌屋”,也不是有頭無尾的“爛尾樓”。“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敗分子,就要得罪十四億人民”。十九大以后,習總書記強調“三個不能有”:“在全面從嚴治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有差不多了,該松口氣、歇歇腳的想法,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勞永逸的想法,不能有初見成效就見好就收的想法。”“三個不能有”是對“十九大后反腐力度會不會弱化”疑問的明確回答,再次強調了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的鮮明態度,持續釋放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的強烈信號,彰顯了黨中央誓將反腐進行到底的堅定決心。目前,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特別是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區域性腐敗和領域性腐敗交織、用人腐敗和用權腐敗交織、“圍獵”和甘于被“圍獵”交織等問題依然突出。尤其是針對行賄者與受賄者之間抱團腐敗,必須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雙管齊下,以法治理念匡正社會認識誤區,改變聚焦受賄忽視行賄的慣性做法,才能從根本上遏制賄賂腐敗滋生蔓延的土壤,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態和社會風氣。企業家應該是地方政府官員事業上的合作者,而不是官員謀取私利的權錢交易工具。廈門走私案主犯賴昌星有句名言,“不怕領導有原則,就怕領導沒愛好”。很多案例告訴我們,不法商人正是利用了一些黨員干部的弱點,乘虛而入,官商結成利益同盟,侵害國家和群眾利益。因此,總書記反復強調,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作為黨員干部,一定要對腐敗侵蝕保持高度的警惕。特別是中國幾千年來就是一個講人情關系的社會,一定要堅持黨性、強化法律意識,要習慣于受到原則和法律的約束,不要見利忘義,這個“義”現在理解不僅包含道德良心,也包括法律法規。同時,作為人民群眾,發現身邊出現的腐敗現象,要敢于舉報,依法維護國家和群眾的利益。毛主席曾經說過,“人人都是監督員。”在反腐敗領域更需要人民群眾的監督。

圖:全國廉政法治建設研修基地主任李笑天
著名普法宣講師、政法大學、西北大學客座教授李笑天解讀了民法典中與企業家和公民有密切關系的法條,結合實際生活中的違法案例進行分析,提示大家要樹立法律意識,養成法律思維的習慣,積極參與學法、守法、用法的全民行動中來,積極響應和參與推進中央倡導的“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一體推進進程。通過對十八大以來平反的聶樹斌案、呼格吉勒圖案、趙作海案、念斌案、張玉環案等當今中國十大冤假錯案分析,使得大家充分認識到,維護公平正義絕不僅僅是警察、法官、檢察官的事,還有律師、新聞記者、法律工作者和普通群眾,凡是媒體和公眾關注度高的冤案、錯案,法院糾錯的速度與進程明顯加快。近幾天點擊量超過2.6億人次的鄭州9歲女孩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案件備受關注,鄭州金水區人民法院及時回應輿論監督,迅速糾正了錯誤的做法。2016年以來,我國通過深入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設立跨行政區劃法院檢察院、深化律師制度改革等舉措推動司法改革向縱深發展。針對導致這些歷史錯案背后的庭審虛化、證據審查不足等問題,實施4年的“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如今已經初見成效。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對提高司法公信力、避免冤假錯案發生至關重要。過去,為了懲治犯罪而忽視保障人權,在偵查、起訴、審判各個環節一路錯,跟著錯,一錯到底,最終造成冤假錯案。因此,我們從司法制度改革的層面入手,吸取歷史的深刻教訓。李笑天對十大冤假錯案的成因與警示做了如下幾點總結:1.在公安局案件偵查階段,普遍采取成本最低的“刑訊逼供”手段,現在根據新的以證據為核心的審判原則,對“屈打成招”的口供應該遵循“非法證據排除”原則,在審判階段對污點證據應該不予采信;對于證據不足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定罪判刑,應該無罪釋放,不得超期羈押。這樣即可從根本上避免冤錯案發生。2.在檢察院公訴之前,檢察官沒有認真審核案件材料,沒有認真聽取和核實被告“喊冤”和被刑訊逼供的事實,導致進入虛假的公訴程序流程。3.法院審理期間沒有采用“非法證據排除”原則,應該排除偵查人員采取暴力手段獲取的所謂“犯罪證據”。4.政法委協調、催辦案件,或者法治專項斗爭等非司法因素的助推,辦案機關迫于處理積壓大案要案的時間表倉促(比如趙作海案)和類似嚴打的“從重從快”專項斗爭(比如聶樹斌案、呼格吉勒圖案)、命案必破等完成任務的壓力,也是導致冤假錯案發生的一個外在因素。5.重大案件偵辦、起訴、審理過程不透明,特別是檢察院沒有很好地發揮司法監督職能,同時缺乏法學界參與案情討論和媒體的公開監督。6.冤假錯案追責制度不夠完善,對實施刑訊逼供的直接責任人的懲處不夠嚴厲,可以試點探索人大錯案監督機制,也可以對審判程序陪審員制度進行微調型改革,比如對持證的人民陪審員實行“輪候抽簽制”,法院在當地數百名具備法律知識和技能的陪審員隊伍中,隨機抽簽組成陪審團,可以克服陪審員制度程序性作用弱化的弊端,允許在法庭上就定罪重要證據進行當庭質證,哪怕是罪大惡極的罪犯也要充分尊重律師的辯護權(包括涉黑案件),陪審員在庭審中可以參與辯論的“聽證會式”公開審理、辯論、舉證方式,加上庭審直播,全程公開,增加審理過程的透明度,這樣既可體現司法的程序正義,又可體現全民監督的作用,有效地杜絕冤案。才能真正實現習主席的愿望——“我們要依法保障全體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保障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等各項權利不受侵犯......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決不能讓不公正的審判傷害人民群眾感情、損害人民群眾權益。”

圖: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著名經濟學家周德文
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著名經濟學家周德文主講《習近平重要講話與民營企業重生之道——民營經濟及重塑信心化解危機戰略》。周主任從政府官員與民營企業家的關系開始講起,對一些民營企業家違心、違法向官員行賄的行為與心理深表同情,但是贊同國家對受賄、行賄一起查的法治反腐原則。因為腐敗問題已經深入到中國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前不久媒體曝光的一個小學生當上副班長之后,居然利用交作業的職務之便貪污受賄累計3萬元。這說明我國反腐敗形勢非常嚴峻。中國的腐敗問題甚至已經在國際上產生了不好的影響。比如在俄羅斯和非洲,當地的警察或者口岸官員專門查中國人,因為他們查西方人得不到好處,查中國人會得到好處。他們把中國人的潛規則研究得很透徹,喜歡收中國人的“小費”,實際上這種行為也是一種社會性腐敗。談到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和民營企業狀況,周德文主任認為,目前整個社會都彌漫著濃厚的悲觀情緒。實際上,從2013年起開始,中央對宏觀經濟形勢的分析就開始用“今年是經濟最困難的一年”,從那以后,每年都這么表述。這說明,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高質量發展迫在眉睫,中國經濟增長乏力的問題已經存在了十多年,只是2020年趕上全球疫情,更加重了危機的蔓延。目前,全球經濟形勢低迷,很多國家經濟甚至負增長,只有中國經濟還可以保持2%以上的增長速度,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已經超過30%。但是,由于受疫情影響,外貿急劇萎縮,一些民營企業處在生死存亡的邊緣地帶。除了宏觀經濟因素之外,民企還有來自意識形態的壓力。有人說,又一次出現了“國進民退”跡象,國企長驅直入,民企節節敗退。也有人說,民企協助經濟跨越式發展的歷史任務完成了,需要退出歷史舞臺了。甚至有國家人社部副部長居然公開說:黨領導工人共同管理民企、共享民企發展成果。這個觀點看起來沒有問題,實際上會引起社會誤解。溫州民營企業家擔心國家計劃經濟回潮,甚至擔心會出現當年的斗地主、清算資本家的私營企業社會主義改造,已準備隨時逃離中國。為此,習總書記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他在80天內7次喊話民營經濟:把民營企業家稱為“自家人”,用國家主席的影響力讓民營企業吃定心丸。習主席撥云見日,一錘定音: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自己人;我國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削弱。針對民企困境,周德文主任提醒大家,企業要增強憂患意識,抓住主要矛盾,針對性地加以解決。華為之所以逆勢增長,就是因為華為憂患意識濃厚,創新能力強。國家出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同時,民營企業也要強身壯體,抓住機遇轉型增效,發展壯大。國家會繼續對中小企業退出減輕稅負的政策,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營造公平競爭環境;鼓勵民企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政策執行方式(去產能去杠桿,不要抽貸斷貸);構建親清政商關系(解決門好進、臉好看、事難辦的低效問題;一些地方出臺政策,鼓勵政府官員與企業家一起吃飯,但是不能讓企業家買單),反腐敗的最好結果不是打掉了多少腐敗分子,而是讓更多沒有違法亂紀的黨員干部內心認同“不想腐敗,腐敗可恥”的理念。還有保護企業家人身財產安全的問題也一直是懸在民企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希望未來國家對私有財產的保護能夠寫進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之中。實際上,法律才是民營企業家心目中普遍認同的最可靠的保障。不過,我們要堅持三個相信——第一,相信黨中央領導的智慧,政策會越來越好;第二,相信市場經濟的作用;第三,相信競爭會給我國乃至世界帶來繁榮。
通過四位領導和講師的課程分享,涉及廉政法治建設、民法典主要條款解讀、冤假錯案教訓分析、新型政商關系建立等內容,使得與會學員熟悉所涉及的廉政、民事、行政、刑事風險和新型政商關系等方方面面,有了更深的認識,高端的深度解讀、生動的案例分析充分激發了學員的學習興趣。

本期新學員認真參加了為時一小時的考試,其中三名學員考試成績在90分以上。
本期研修班嚴格按照國家疫情防控規定,會場內保持社交距離;會場外盡量減少出行。為期兩天的培訓學習活動于27日下午5點半結束。

圖:第31期全國廉政法治建設研修班合影
(賴占勇 李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