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遺址全面布局 天水湖展露新顏
通渭縣碧玉關旅游區將進入聯動開發
碧玉關歷史文化研究院第一次研討會在蘭召開
本報訊(記者 劉云 )2020年12月27日,碧玉關歷史文化研究院在蘭州召開研討會。研討會上,院長郭漢彪先生、副院長何勝江先生做了主題發言,對通渭縣碧玉關旅游區歷史文化挖掘、整理、研究進行了深入探討。甘肅龍原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常務副院長郭芳全先生、研究院秘書長張憶齊先生就通渭縣碧玉關旅游區九大遺址聯動開發籌備工作做了前期布局。 據悉,目前“通渭縣碧玉關旅游區”遺址破壞嚴重,大多景點殘缺不全。如何讓 “通渭縣碧玉關旅游區”提升魅力,必須在通渭縣碧玉關旅游區聯動開發李家坪遺址旅游區、碧玉關遺址旅游區、天水湖(甜水湖)遺址旅游區、下店子古城旅游區、新城遺址旅游區、石灘峽至玉關峽天險旅游區、紅四方面軍及何家那坡、上店子農會遺址旅游區、紅軍戰斗遺址(包括紅軍樹)旅游區、民俗博物院旅游區等,并做到各旅游區聯動開發。
據了解,天水湖(甜水湖)遺址旅游區已進入前期籌建之中,相信不久將來,將成通渭縣碧玉關旅游區九大景區中最為壯美的景觀。
相關鏈接:碧玉關相傳因古代碧玉公主而得其名。碧玉古鎮一帶有李家坪新石器時代和原西羌襄戎國、天水郡、平襄縣、碧玉關所在地古城遺址,傳襄戎國曾委派襄戎國公主碧玉守關,并以碧玉公主的名字命名上店子為碧玉關,城東七里的峽口小城池為玉關,城南七里為天水湖(甜水湖)。
碧玉關李家坪遺址位于碧玉鎮上店子村李家坪,表面為耕地,土層下有東西長約600米,南北寬約240米,厚約4.5至6米的燒陶窯址和白灰面居住層。還有仰韶文化石嶺下類型和甘肅仰韶文化馬家窯類型的彩陶罐、尖底瓶、夾砂陶及石斧、石刀、尖狀器等石器。1983年7月6日,通渭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碧玉關地勢十分險要,易守難攻,是古代軍事要地(俗稱閉門關,關下),伏羲和古人類在此地長期生活并形成部落。周朝時代(公元前700年),西羌(西戎)民族在此地建立了襄戎國(故襄戎邑),以四條河為界,以李家坪為中心修建了近萬畝城池和玉關,四周各山頂還設有碉堡哨卡,由碧玉公主守關。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漢朝占領襄戎國后在此地設立了平襄縣(現通渭縣的前身)。現保存有李家坪新石器時代和碧玉關原西羌襄戎國。
碧玉關古城遺址,是一個已被列為新石器時代遺址文物保護的美麗村落,東西長2000米,南北長2500米,依山而建,四周如刀劈的懸崖。四條河圍城而流。城中南部建有兩座堡子。城墻南外有一座廟。城南是牛谷河。城南七里是天水湖,位于郭家岔、岳家岔。天水小溪流入牛谷河。城中包括上店子和下店子。城西是牛洛河,河西是新城,唐代建造,又名馬趟子川,現為碧玉鎮所在地。碧玉古城下店子東南角是鈍角,東城墻順山而下兩次跨過雷家河南端拐了個鈍角,正好把雷家河南端包進了城中,既解決了吃水問題又解決了城墻的方正。為了安全在下店子又修了內城。在通渭當地,碧玉關又稱閉門關,傳說飛鳥難過閉門關,它像一道充滿緊張感、力度十足的臂膀,庇護著四周的村落,那些通渭典型的民居四合院,異常生動,充滿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