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銅幣
大清主要的流通貨幣有光緒元寶這是大家眾所周知的,還有一些銅幣是清朝時期流通貨幣之一,清代鑄造銅幣是從1900年開始的,結束語1911年,但是大清銅幣的種類有很多,民間所流傳當十的最多,當二十,當五十,甚至現在市場所交易當百的,但是銅幣的使用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使交易更快捷,而流傳到如今,大清銅幣也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很多的錢幣收藏愛好者對大清銅幣愛不釋手,有的錢幣愛好者為了收藏各種各樣的銅幣不惜拋出重金。
清代末期中央政府盡管明文規定鑄造銅圓的材質為“銅九五鉛四錫一”的紅銅,而且,大多省局鑄造的當十銅圓是合乎規定的紅銅圓,但是,仍有部分省局鑄造了含銅量僅占七成的黃銅圓。現已在存世的當十銅圓中發現,四川、奉天、湖南、湖北、浙江、江西、北洋、山東、河南、福建等省局鑄造的黃銅圓。其中,奉天造當十銅圓絕大部分是黃銅質,紅銅者極少。
大清銅幣”當十銅圓共有二十個省局鑄造。除中央戶部鑄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鑄銅圓,皆在其正面中央鐫刻陰文或陽文省名簡稱。計有:1、中央戶部;2、直;3、吉;4、奉;5、汴;6、鄂;7、湘;8、川;9、云;10、滇;11、川滇;12、贛;13、閩;14、粵;15、浙;16、蘇;17、淮;18、皖;19、東;20、寧。四川、湖南、浙江三省造黃銅圓,現存世相對較多,尚不難覓。其余省局鑄造的黃銅質當十銅圓,存世極其罕少,現今已可遇而不可求。
近幾年“大清銅幣”一度成為收藏界追捧的寵兒,媒體上炒得沸沸揚揚,動輒上百萬的天價。據了解,香餑餑的“大清銅幣”收藏價值極高,但是“大清銅幣”存世量極為稀少,一般古玩市場上的多為偽造品。如今“大清銅幣”價格一路狂飆,導致偽造情況越演越烈。
“ 大清銅幣”,背面是一條栩栩如生的神龍。在中國,收藏家極其喜歡這枚錢幣,因為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在民間傳說,“大清銅幣”背面的龍,能增加一個人的氣運,使其時刻在龍氣的保護下,趨吉避兇。所以這枚錢幣一直深受收藏家的喜愛 “大清銅幣”收藏價格難以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