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沈佳友,七歲癡迷書法,執筆為劍,恣意揮灑,自覺酣暢。幼以古人為師,臨習法帖,從顏真卿《勤禮碑》、《自書告身》,黃道周小楷等入門。后癡迷草圣顛張醉素,中學宿舍,以墻為紙,夜夜書懷素上人小草千字文。常借月光臨帖,心摹手追,自有神會。遍臨諸帖,集百家之變化,后得明師指點,深悟“用筆千古不易"之筆法精髓。尤對中國書法史上王羲之和顏真卿兩大流脈書體的研究頗有體會。學書之路先專后博,再由博到精,以逐漸形成自己的書法審美。
沈佳友草書兼融旭(張旭)、素(懷素)卿(顏真卿)、谷(黃庭堅)與楊凝式之蕭散放懷的氣勢,又不失王羲之草書之中和的形質與變化。在一根充滿神性的線條下,以用筆的輕重、快慢,濃淡,枯濕來構造一個跌宕起伏,抽離幻化的書法世界。無處不顯示著空間的分割、時間的流動和精神的貫力。
書之極則為畫,畫之極則為書。在書與畫中馳騁,在人生路上修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沈佳友作品欣賞
唐 · 馮延巳詩
霜積秋山萬樹紅,倚簾樓上掛朱櫳。
白云天遠重重恨,黃草煙深淅淅風。
仿佛梁州曲,吹在誰家玉笛中?
杜牧《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
志南《絕句》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宋 · 晏幾道《鷓鴣天》
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影風。
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宋 · 方岳《登山》
物華無處不東風,只恐東風笑此翁。
雙鬢不隨春草綠,一尊聊借老顏紅。
棋聲未急雨聲急,眼力無窮腳力窮。
穿徑本為行散計,卻將籃筍上空蒙。
李煜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柳永詞《少年游》
參差煙樹灞陵橋。風物盡前朝。衰楊古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
夕陽閑淡秋光老,離思滿蘅皋。一曲陽關,斷腸聲盡,獨自憑蘭橈。
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杜甫《秋興八首·其一 》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宋 · 朱敦儒《好事近》
搖首出紅塵,醒醉更無時節?;钣嬀G蓑青笠,慣披霜沖雪。
晚來風定釣絲閑,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鴻明滅。
宋 · 張先詞
相離徒有相逢夢。門外馬蹄塵已動。怨歌留待醉時聽,遠目不堪空際送。
今宵風月知誰共。聲咽琵琶槽上鳳。人生無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