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青花人物故事盤
青花瓷起源于唐代,元代發展成熟后主要為外銷瓷,從明代起成為中國瓷器生產的主流。到清代,青花瓷器仍占主導地位,中國陶瓷發展史上,宋代是百花爭艷,元代是一個過渡,清代則形成了幾乎是景德鎮一花獨放的局面,青花瓷器憑借其美艷、雅潔的藝術和優良的傳統,并且經一次燒成,永不褪色,精細瓷器均能應用,在清朝幾百年間的瓷器裝飾史上一直居于主流地位,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代表了釉下彩發展的最高階段。
對于青花瓷器,稍有研究的入行者或許都知道,陶瓷研究界早已達成共識:對于青花瓷器來說,陶瓷上的花草紋不如動物紋,動物紋不如龍鳳紋,龍鳳紋不如人物紋,人物紋不如故事紋。究其原因,陶瓷中的人物故事紋能提供更多的歷史信息,表現的藝術價值更大。所以,整個陶瓷界都希望見到新的更多的元青花人物紋樣的陶瓷作品,以揭開元青花之謎和人物故事紋之謎。
此器青花發色深藍,端莊艷麗。胎體手感沉重,致密堅硬,胎骨較白,稍含灰,這是由于清代青花瓷的制瓷原料就采用了瓷土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
削足處理方法為底足足端內墻斜削,足端外墻斜削一刀。器物圈足不十分整齊,呈彎曲狀,器底可見螺旋狀的切削痕。此為青花大盤常用底足處理方法底部和圈足內外粘有窯砂和釉滴,已入胎中。此件藏品工藝尤為精湛,不失為一件難得之物。